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照片:張勳率領5000辮子兵擁溥儀復辟,僅僅12天溥儀就哭著退位

老照片:張勳率領5000辮子兵擁溥儀復辟,僅僅12天溥儀就哭著退位

張勳醉心於復辟清室,從1916年至1917年間,先後4次在道衙門大堂內召開督軍會議,被推舉為13省區大盟主。1916年8月27日,保皇黨魁康有為應邀至徐州,住在道台衙門達半年。康有為在徐州黌廟(今二中文廟)大搞祭孔活動,起草請定孔教為國教的電稿,以張勳的名義發表,為復辟進行輿論宣傳。圖為1917年張勳復辟時,小販在故宮裡賣大碗茶

1917年6月30日,張勳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並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圖為1917年張勳復辟時街頭的「辮子軍」與黃包車夫們在通往北京的大路上。

在復辟的季節里,最寶貴的莫過於腦後的那條辮子。眾所皆知,張勳不但自己留辮子,他的軍隊也全留辮子,「辮子軍」實乃名至實歸。圖為張勳的辮子軍在故宮裡紮營埋鍋造飯。

1917年7月,張勳的「辮子兵」

1917年7月,張勳復辟時辮子軍在紫禁城裡停放的大炮

張勳把黎元洪趕下台後,段祺瑞便在天津發表討張的通電和檄文,組織起討逆軍,自任討逆軍總司令,4日在馬廠誓師出發,5日正式開戰,12日拂曉攻進北京城內。圖為1917年7月,張勳復辟失敗後紫禁城裡的兵營以及盛放戰死者的棺材。

張勳復辟時期與保皇派交戰的共和派

「辮子兵」一觸即潰,在討逆軍的兩路夾攻下,有的舉起白旗投降,有的剪掉辮子扔掉槍支逃命。此時北京的街道上丟棄的髮辮俯拾即是。「辮帥」張勳滿懷被段祺瑞利用、出賣的怨恨,倉皇逃到荷蘭使館躲藏起來。當日,只做了12天「北京皇帝」的溥儀再次宣布退位。1917年7月。張勳復辟時期駐紮在東交民巷裡的歐洲軍隊。

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6月14日進北京。入京後,張勳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張勳復辟失敗後躲入荷蘭大使館,圖為他與他的小兒子在荷蘭大使館裡,1917年。

復辟僅僅持續了12天,溥儀就不得不拿著師傅和父親載灃擬好的退位詔書宣告退位,經歷了兩次退位的溥儀拿著詔書哇哇大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酒聚朋友 的精彩文章:

清末義和團老照片:手拿大刀,號稱刀槍不入,被斬殺於菜市場!

TAG:茶酒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