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婚禮 特稿

中國婚禮 特稿

今天RUC新聞坊為大家帶來了本學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雜誌編輯》課程封面報道學生作品系列的兩篇報道。本期特稿《中國婚禮》為第一篇,第二篇為《中國婚禮,禮不遠人》,請大家多多關注哦。

金色旗頭上嵌著硃紅色的珠寶,在燈下閃著粼粼的光;旗頭兩側翊以赤頭藍翅的鳳凰,口銜的串飾長長地垂落,晃晃蕩盪。銀色的旗服長及腳面,衣袖飾以紅、藍、綠等色相間的繁複花紋;旗服外,套著赭紅坎肩,上綉金色的祥雲,領口、袖口鑲著細密的花邊。

身著嫁衣的滿族姑娘伊爾根覺羅世丹(即趙丹)表情莊嚴,但也會在不經意間展現心底的喜悅;走起路來,坎肩長長的拖尾便鋪展在舞台上,一下,一下地隨著她幾寸高的旗鞋一同向前,顫顫悠悠,又搖搖曳曳。

「女兒啊,願你如松花江中的春水,蓬勃而滿含生機。」儀式伊始,主持人渾厚的嗓音響起,趙丹的眼裡頃刻盈滿淚水——女兒用滿族的方式出嫁是趙丹父親生前的願望,2017年6月16日,她終於兌現了對父親的諾言。

趙丹抬起戴著金色細長護甲的手,輕輕地將眼淚拭去。

這只是中國無數婚禮中的一場。中國婚禮中的意味,遠比你想的要綿長。

(婚禮上身著旗服、頭戴旗頭的趙丹,她的母親站在一旁。圖/受訪者提供)

「使某個日子和其他日子不同」

北京五棵松攝影城二、三層,各式的婚紗店裡,即將成為人婦的姑娘們在父母、朋友或是未婚夫的陪伴下,挑選著最合身、最美好的嫁衣。

「五,四,三,二,一!」朋友們的倒計時呼喊結束,試衣間內的人兒卻仍羞於將穿上婚紗的自己展現,不免招來一陣戲謔式的調笑。店員在一旁也咧開了嘴,分享這群陌生人的喜悅。最終,遮簾拉開,穿著婚紗的姑娘羞澀地笑,朋友們則驚喜地哇哇大叫。

另一間店裡,身著潔白婚紗的姑娘身體略微向前,端詳著鏡中的自己;雙臂微曲,小臂正好貼合蓬蓬紗裙的曲線。舞台式試衣間內的幾面鏡子映出了她的不同側面。

(五棵松攝影城的某間婚紗店裡,試穿婚紗的姑娘端詳著鏡子里的自己。圖/方欣)

(五棵松攝影城的某間首飾店裡,一位姑娘正在試戴首飾。圖/方欣)

「試衣服的時候特別高興,禮服設計得超好看。人家都是改完一版不成一版,我就是改完一版多一版。」趙丹這樣回憶她的婚前準備,「過程都特別逗,比如買馬鞍、拿弓箭、準備寶瓶,但一般的婚禮就沒有這些說法,(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找到你家族中曾經的一些記憶。」

婚禮歷來是中國人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兒。

古語有云,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今人則稱,人生有三件大事:出生、結婚、死亡。

「這是人生三件大事中你最清晰的一件,你還不重視起來嗎?」趙丹說,「婚禮就是一個正式的儀式,就應該正兒八經的,別嬉戲,別打鬧。」

另一位姑娘修培研也表達了這樣的看法。7月2日,她同丈夫舉行了婚禮。婚禮中,身為軍人的丈夫將他的軍功章的一半送給了她,「就是軍功章有我一半也有你一半」。

「我們將這場婚禮當作很嚴肅的事情,很認真地對待,並不是只告訴大家我們兩個結婚了,是告訴大家,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兩個會很認真地走下去。」 修培研說。

(婚禮上的修培研和丈夫。圖/受訪者提供)

婚禮也是中國的一件大事兒。

民政部去年發布的《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142.8萬對。數量龐大的新人也給婚慶行業帶來了發展的契機。根據智研諮詢集團2015年6月出版的《2015-2020年中國婚慶行業深度研究與市場競爭態勢報告》,2006年,全國因婚禮產生的費用接近3000億元,到2008年上升至5000多億元;據推算,2014年因結婚而產生的消費總額約達1.36萬億元;而到2018年,中國婚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46萬億元。

婚禮文化專家史康寧從業近30年,見證了婚慶行業的發展。他將中國婚禮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笑場』,會鬧新郎新娘、鬧新人父母等,現在一些邊遠地區可能還是這種狀態;第二階段叫『秀場』,新人就像演員一樣編各種故事;第三個階段是『靜場』,儀式感越來越強,儀式流程越來越簡單、簡短,能有承諾的感受、感恩的環節就可以了,但是新人對婚禮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比如要求色彩、風格,甚至還有一些高科技的技術引入。」

30年間,結婚的主體不斷發生變化,婚禮也隨之變化——婚禮的社會屬性越來越淡化,而個性化的體驗則越來越被強調。「80後的人結婚,更強調婚慶公司的服務是不是好,85後更強調策劃是不是好,90後的體驗是體驗感好不好、我是不是開心。」史康寧說。

婚禮的獨特功能彰顯著這件大事兒的重要程度。

「我覺得婚禮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就兩個,一個是『承諾』,這和『責任』相關聯。『承諾』可以是彼此的承諾,可以是給對方父母、家族的承諾,可能更重要的是前者。戴上那枚戒指,不管它是帶鑽還是不帶鑽,那不是輕易就能給你戴,你也不是輕易就讓他戴上了。再俗的婚禮也有『我願意』,這就是承諾;父親把女兒交給那個男人,也是一種承諾。第二個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恩、對彼此的感恩、對來賓的感恩。」史康寧說。

入行以來,給史康寧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對老知青的婚禮。那場婚禮在一個會議室舉行,除史康寧帶的貼牆上的「喜」字和一根紅蠟燭以外,沒有任何布置。正值冬天,外邊的陰天灰濛濛的,紅蠟燭發出微弱的光亮。兩人點蠟燭時,史康寧看到他們的手在微微地顫抖。「那個時候唱《婚禮進行曲》,是英文的,歌詞發給所有來賓,來賓都是老師,都是身經百戰,什麼場面沒見過,全場一起唱,一邊唱歌一邊開始哭。」

「婚禮除了是一場婚禮之外,還是一場很重要的儀式。可以引用《小王子》的一段台詞:小王子問:『狐狸呀,什麼是儀式?』狐狸會說:『使某個日子和其他日子不同。』」婚禮主持人朱飛說。

「中國的格律」

中國的婚禮儀式,自然也有中國的特色。

「中國人其實特別具備儀式感,因為『禮』、『節』特別多,像24節氣。中國人從文化的初始,就明確地知道,人生只有有了儀式感,才能活得精彩。當你知道你的來生不知道會由誰支配,或你的前世不知道誰在支配,你只能支配這一生的時候,你就要把你這短短的幾十年過得精彩,要去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情。」趙丹婚禮的策劃人、婚禮策劃師金璐說。

史康寧將現今中國的婚禮劃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時尚類婚禮,是目前大都市中主流的婚禮樣式;這類婚禮類似但並非西式婚禮,雖然新娘身著婚紗,但並不具有宗教背景。第二類為人文類婚禮,即根據新人特殊的情感經歷、職業經歷、生活氛圍來設計專屬的婚禮樣式:「你可能早就忘了一場婚禮的食物、現場搭建的背景、花的顏色,但如果你還記得這場婚禮,一定是其中某一個情節、某一次落淚、某一次感動、某一句台詞給你留下了印象。」第三類為中國式婚禮或者中國風婚禮,「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個點拿出來。婚禮當中可以表現出道、禪、儒,可以表現出五行、兩極、四象、八卦;婚禮當中可以表現出茶、酒,可以表現竹、中藥;婚禮可以表現麻將,可以表現火鍋。」

趙丹的婚禮便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婚禮。

婚禮上,三拜宗祖後,著紅色旗袍的母親將寶瓶、如意遞到趙丹手中。趙丹的眼睛再次濕潤了。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她鄭重地向母親鞠了三躬,「拜謝母恩」。另一邊的迎娶台上,新郎掌燈,祭天祭祖,得到天父地母、宗族列宗的「允許」後,轉身向趙丹所在的出閣台走來。

終於,新郎迎親、新娘出閣,趙丹與丈夫牽著手牽,向舞台南面走去。身後,母親注視著女兒離去的背影,越走越遠。

過火盆、跨馬鞍、凈五官,趙丹與丈夫站定在台中央。「正衣冠。」主持人說罷,這對新人慢慢抬手,神情肅穆地整理冠、領及衣,隨後,行三跪九叩大禮,敬拜萬物、敬拜宗祖,交換家譜、夫妻對拜。

(婚禮上的趙丹和丈夫。圖/受訪者提供)

金璐解釋道:「三跪九叩,大家通俗易懂的就是拜謝天地、拜謝高堂、拜謝父母。其實,這種拜謝的禮表達的是相生、相守、相剋、相惜。中國人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就是生髮的,說白了就是我能帶給你好運。夫妻在一起,其實就是想相生。互相給予,大家才能相守在一起,就是每個人都要付出才能好。夫妻之間也是相剋的,因為你們得有互相犧牲的精神,(這樣)你們才能互相珍惜。這就是婚姻之道。」

而中國婚禮的內涵,遠不止夫妻和睦這一點。

婚禮主持人子俊說:「中國現代婚禮的主旨,我個人認為,是青春成長的經歷,是兩個人彼此愛情觀的表達,還有一定儀式感莊重的需求。重要的是要感恩,對父母一定要有真誠的表達。」婚禮策劃師李圓圓也有類似的看法,她認為,婚禮預示著「兩個家族的融合」:「所有的親朋好友借著婚禮的機會能走到一起,互相聯絡感情,互相增進彼此之間的距離。」

出嫁前一天,修培研與母親同住。婚禮當天凌晨5點,早早醒來的她發現母親醒得更早。按照當地習俗,母親要在婚禮中喂女兒吃餃子。端著那碗餃子,母親忍不住落淚了,修培研也強忍淚水,擔心自己的眼淚會讓母親更加神傷。

「婚禮涵蓋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照顧到了這三個方面,才是一場完整的婚禮。」朱飛說。

親情和友情之外,中國的婚禮還具備其他的獨特內涵。

金璐也是滿族姑娘,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對中國歷史的了解,讓她擁有了對中國婚禮的獨特見解。她認為中國的婚禮有自己的「格律」:「只要有愛,都是對的,這是西方人的文化。西方是一條思維走下去,就是因為愛。但是中國人是因為家庭、因為傳宗接代。我要為了我的家庭和諧,我要為了我的宗族美滿,我要為了我的國家和平。」

「誰家結婚,第一句都得問,你們家什麼時候要孩子呀?這是中國人的婚姻觀念和婚姻目的。只要世界上還有中國人,這就改不了,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接受這種理念。思維可能有些改變,原來要孩子是為了家庭,現在可能是為自己;但(不管怎樣)還是會生這個孩子。這就是觀念和目的,這就是中國的格律。」 她說。

史康寧也表示:「結婚一定要有兩個承認,第一個是『法律承認』,在中國就是結婚登記;第二個層面是『社會承認』,就是辦婚禮,向大家告知我們結婚了。中國人對婚禮格外重視,但並不是在承諾這個埠上,而是在生兒育女、宗族、財產等因素上。這個沒有辦法改變,就是中國老祖宗留下來,婚禮好像就是為了上傳宗廟、下傳後代。」

在當下的時代,中國的婚禮還被賦予了全新的屬性。「其實婚禮還有一些新的功能,特別是90後的婚禮,父母沒有辦過像樣的婚禮,又處於事業等狀態最好的時候,所以他們要為自己孩子辦婚禮,彌補自己的缺憾,也是一次向親朋好友表露『我現在狀態不錯』的機會。另外,婚禮越來越商務化、商業化,越來越變成和商業活動有關的話題了。還有(一個功能是)通過婚禮感恩、答謝,包括商務客戶、這些年幫助過我的人。還有是聚會功能。」史康寧說。

「只不過是一種選擇」

而如今,不少人選擇了與傳統截然不同的結婚方式。

2016年9月初,胡璇與丈夫沒有辦婚禮,而是直接與兩位度蜜月的好友一起,登上了飛往塞班島的班機。他們報名了半自助的旅遊團,自己帶了婚紗禮服;丈夫選了島上風景最好的酒店,專註地為她拍了一下午婚紗照。

至今,胡璇仍覺得自己的選擇十分正確:「我結婚是為自己結的,不想把時間精力都花在所謂的面子上。把錢花在旅遊這件事上依然覺得超級值。吃頓飯已經是我能接受的最麻煩的事了。比起那一次的浮誇,我更需要當下的幸福。」

考慮到家長的心情,夫妻倆還是在男方家鄉的一個酒店裡操辦了答謝宴。「(父母)一開始也是反對(旅行結婚)的,所以後來我們也找了飯店吃個飯,算是滿足老一輩的心愿。老輩的人就是比較講究人情,擺酒在哪擺、請哪些人,都是他們做主,我們只負責配合。」

「我先生說婚禮要以後帶上孩子一起辦,再穿上當年的禮服,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她說。

祝佳音與妻子也選擇不辦婚禮。決定結婚後的一個月內,他們分別邀請了雙方的朋友、男方的親戚和女方的親戚吃了餐飯。「我們沒有想過辦婚禮,主要是因為覺得那一整套流程特別麻煩,而且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婚禮這件事情我既不覺得它很煩,也不覺得它很好,全看你是不是需要它。我完全不否認,我不希望辦婚禮,可能主要是因為我本人對這種儀式化的東西有壓力,包括在親戚面前像一個木偶一樣被一個司儀牽著,又鞠躬、又說話還要敬酒。」

「如果你一定要用一個儀式感來證明自己的話,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儀式,只不過你是選擇了一個跟自己的家人、親屬和朋友完全聚在一起分享的這種。但也有人去旅行,有人去潛水,有人去跳傘,也許有兩個人晚上在桌子上就完成了這一切。它只不過是一種選擇吧。」 祝佳音說。

2004年和2015年,婚慶行業就婚戀觀分別針對80後、90後做了一次專項調查。2004年的調查顯示,接近60%的80後願意舉行婚宴;而2015年的調查則顯示,願意舉辦婚宴的90後下降到不足30%。

作為資深的婚禮人,史康寧自己也沒有辦婚禮。他的婚禮在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婚慶公司,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禮數,所以他僅僅請十幾個朋友吃了個飯。「有一次央視一個節目上我們家採訪,把我跟我愛人分開,兩邊同時進行(問問題)。問題是假如你們沒有結婚,現在要結婚了,辦不辦婚禮?我這邊說我說不辦,我愛人想,他是干婚禮的不能說不辦吶,她就說我得辦,後來爆出來就是我說不辦,她說要辦。我一直從事婚禮相關的事情,如果我重新選擇的話,我還是不辦,但是我肯定會對那個女人有個交代,比如很小範圍地吃個飯、搞一個party,或者咬牙買一個很貴重的戒指,或度幾天假。」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人選擇通過另外一種獨特的形式展現婚禮。

2015年6月27日,凌絕頂與他的同性愛人Gino在北京舉辦婚禮。雖然遭到地點臨時取消等阻礙,婚禮最終還是順利舉行。

兩人的婚禮沒有邀請親人到場,而「更像是一個朋友、年輕人的聚會」。凌絕頂說:「(我們的婚禮)畢竟不像傳統的結婚,雙方親戚家人是最最重要的。對我們來說,我們希望朋友、合作夥伴、跟我們一起走的人能感受到這一點。所以我們不是世俗的婚禮,因為一般的男女婚禮好像是親戚參加、收點禮金,我們完全沒有這樣。我們更像一個party,說我們在一起兩年了,要辦一個婚禮,讓大家來。」

作為ZANK(一款移動終端上的同志交友軟體)的創始人,凌絕頂兩年前的婚禮自然惹人關注,但他自己卻並不將其視為一件值得反覆言說的事:「其實我覺得婚禮只是兩個人在一起的過程中的一個點而已,不能說叫節點,節點給人感覺很重要、很關鍵。(除了婚禮,)還有很長其他的路要走,比如說我們後來要一起買房買車、我們計劃未來要孩子、我們跟自己父母的相處、我們的工作、我們跟其他朋友的關係……你會發現這些和你的婚禮是同樣重要,或者說是同樣不重要的。是這麼多不同的事情組成了你的生活。」

(婚禮上的凌絕頂和他的同性愛人Gino。

圖/受訪者提供)

儀式也好,選擇也罷。變化的形式之下,婚禮對於中國人來說,似乎始終包含著一個不變的內核。在金璐看來,中國的婚禮真正地是一個「神前的儀式」。

「我系統地梳理之後發現,在婚禮當中出現的那個神靈就是自然,就是萬物,就是我們身邊所有的一切。人所有的觀念或者信仰其實都源於萬物有靈,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婚禮的初始狀態——在今天,我要讓萬物來替我作證。」

趙丹婚禮的舞台上,搭起了一個「炕」,伴娘、伴郎往上頭鋪上大紅的喜被、喜枕與五穀雜糧。在伴郎、伴娘的攙扶下,這對新人坐上了放著斧子的炕,俗稱「坐福」。同樣身著旗服的喜娘上場,往笑容燦爛的新人身上撒棗。主持人的聲音穿透莊嚴的音樂,彷彿來自古老的天地萬物——

「祝願兩位:早得貴子,兒女成雙;長壽偕老,安康情長。」

採訪手記

鄭可書:

寫稿時我可謂是摩拳擦掌,因為之前看了不少優秀的深度報道,便也期待並(沒由來地)確信自己能寫出一篇客觀平衡又文采飛揚的稿子。沒想到,寫稿用了整整一天,寫完後再通讀幾遍,又覺得文章到處都是缺點;好不容易想到了更好的稿件組織與敘事方式,卻因為截稿時間的逼近與自己不足以達到預期效果的文筆水平而作罷。所以,這篇稿件對我個人的最大意義,便是讓我明確地意識到自己的「眼高手低」,並因此更深刻地體會到報道寫作的樂趣。

稿件能被選中發表在這個公眾號上,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就讓我暫且認為這是篇「不錯」的稿子,並心安理得地享受由此而生的愉悅,以及發表獲獎感言似地在這個平台上表達感謝的權利:非常感謝採訪對象給予我們的幫助和認可,感謝我相愛相殺的隊友——我很享受這個專題。

方欣:

我本次主要負責視頻的拍攝和剪輯工作。這次我先完成的是音頻的剪輯,再為音頻配上畫面。編輯思路是通過音頻混剪的方式表現不同採訪對象對於「婚禮」、「婚禮是否必要」、「婚禮與婚禮的關係」的看法。本次最深的感悟是:視頻的前期策劃真的很重要!如果前期思路清晰,和採訪對象溝通更充分一點,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拍攝一些鏡頭,讓視頻更豐滿一些。

闞純裕:

會選這個題目是一次偶然——在看推送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對婚禮策劃師的報道,忽然意識到婚禮是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的一個重要節點,對大部分人來說,它是年輕時的期待,老去後的回憶。身為女生,可以感受到大家對於婚禮的憧憬,我們就想探索一下現在的婚禮究竟都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期待透過幾種婚禮的形式挖掘它的內核,人們都怎樣看待婚禮,怎樣準備婚禮,如何回望婚禮。

相比於寫稿,我更喜歡採訪的過程,我能夠感受他人的生活,傾聽不一樣的故事,就像是我們雜誌的slogan,「我們不是平凡生活的局外人」,身為記者,我們就是要體驗生活的氣息,然後把它傳達給更多的人。在這次的採訪中,我們接觸了不辦婚禮的創業人士,旅行結婚的鋼琴老師,婚禮主持人、策劃人和婚禮文化專家,他們每個人對於婚禮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這種不斷完善的過程正是我的興趣所在,我們不聽一家之言,這種不同才使我們變得成熟。

我印象最深的是婚禮主持人朱飛說的那句「婚禮使某個日子和其他日子不同」,這句話一下子燃起了我對婚禮的期待,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毫不誇張的說,我突然就想結婚了。我想這就是記者這個職業的迷人之處,在與他人的生活交界處,自己能夠窺得命運的不同可能。

最後要感謝執筆的可書,她用優美的筆觸將我們的採訪結果呈現出來,為這次報道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往期作品:(點擊文字或圖片以查看原文)

文羽:聽見紋身|特稿

「空巢」臉譜下的青年肖像|特稿

網路直播:屏幕里的劇場|特稿

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撰稿:鄭可書

採訪:鄭可書 闞純裕 方欣

視頻剪輯:方欣

本期編輯:曹洋紅 林俊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UC新聞坊 的精彩文章:

國外媒體眼中的2017

TAG:RUC新聞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