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關於糖尿病,很多人都存在著這幾個誤解,好多人都中招

關於糖尿病,很多人都存在著這幾個誤解,好多人都中招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作為「三高」之一,它也是無法被治癒的,而且它的致病因素也沒有得到確認。目前關於糖尿病,很多人甚至還存在著很多的誤區,今天塔哥就跟大家聊一聊大家對糖尿病存在的最常見的幾個誤區,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一、血糖高一定得了糖尿病嗎

國內外內分泌專家一致表示,血糖高並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糖尿病,導致高血糖的因素有很多。

雖然糖尿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高血糖,但高血糖並不是糖尿病的代名詞,很多的疾病因素、藥物因素也會引發短暫的高血糖現象,只要經過一定的治療,血糖就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因此如果發現自己血糖比較高,暫時不要驚慌,也千萬不要貿然用藥治療,而應當經過醫生診斷、確定疾病之後,才能按其指示選用藥物。

在一些緊急情況下,例如急性感染、燒燙傷等,人體多種激素因受到刺激而增強分泌,導致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這時候人體的血糖值就會出現短暫性的升高。

因患糖尿病所表現出來的血糖異常升高,是指空腹8小時以上血糖值為126毫克/分升以上、任意時段抽檢的血糖值為199.9毫克/分升以上或口服75克葡萄糖液後2小時血糖值為199.9毫克/分升以上。當經過不同日期的二次檢測,結果符合上面任一項目時,才可確診為糖尿病。

二、糖尿病會遺傳嗎

專家表示,糖尿病不會遺傳,會遺傳的是誘發糖尿病的體質

據統計,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係的人,有20%~40%患有糖尿病。有些人比較容易患糖尿病,原因是誘發糖尿病的體質是有可能遺傳的。

實際上,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光一個誘因無法促使糖尿病發生,除了遺傳因素,還要加上一定的環境因素。

因此,即使有容易罹患糖尿病的體質,在還沒有達到相當年紀時,或沒有環境誘因出現時,糖尿病癥狀是不會出現的。

因此,家屬近親中有糖尿病患者的朋友,千萬不要過度擔憂,只要維持良好作息、定時運動、飲食均衡,將血糖控制穩定,一生不得糖尿病也不足為奇。

三、飯吃得越少,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嗎

飯吃的少,並不能控制好血糖,只有6大類食物均衡攝取,才能控制好血糖

說到糖尿病飲食,多數人第一個想法是少吃點飯,甚至不吃飯,因為米飯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讓人產生「少吃飯等於少糖,少糖就能緩解糖尿病」的錯誤認識。

事實上,糖尿病飲食的最主要原則是均衡飲食,五穀雜糧、蛋、魚、肉、奶、豆、蔬菜,甚至是油脂,每天都要適量攝取。吃得對才是重點,營養足、抵抗力夠,均衡攝取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糖友們最好請教一下專業營養師,量身精算一天所需的各類營養素數量。

糖友們還應當學會食物代換原則,這樣可以讓飲食組合豐富多變,兼顧血糖控制與進食心情,長期下來血糖肯定沒有問題。

四、胖子都有糖尿病嗎

體重過重不一定會患糖尿病。

可以肯定的是,肥胖者身上肥大的脂肪細胞比一般人多,這些傳達「身體不需要能量」的脂肪細胞會妨礙胰島素的動作,讓胰島素無法順利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內,導致血液中滯留大量的葡萄糖,血糖值自然就會升高。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吃得好、動得少」的人急速增強,如果你也是這樣,請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體重指數(BMI)與腰臀比例,這兩個數值可是防治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頭號指標。

一般來說,無論男性或女性,理想的BMI值應該為18.5~24,大於24為過重,超過27就是肥胖,這個數字越大,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腰臀比例方面,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者,屬於內臟四周囤積大量脂肪的內臟脂肪型肥胖,亦即所謂的蘋果型肥胖,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壓等疾病。

除了看腰臀比例之外,如果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超過80厘米,也已經達到肥胖標準。

如果體重超標,那麼一定要立即開始控制體重,掌握健康的飲食方法、堅持運動,快點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到正常水平。

五、血糖越低越好嗎

血糖並不是越低越好,過低的血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傷害是非常嚴重的。

當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下降時,首先會出現的是大腦皮質受抑制,出現意識朦朧、定向能力與識別能力喪失、精神失常及言語不清;當皮質下受抑制時,產生躁動不安、心動過速及瞳孔散大等情況;當累及中腦時,出現陣發性驚厥,並很快陷入低血糖性昏迷。

低血糖性昏迷常見肌力弛緩,體溫下降而呼吸平順,皮膚潮濕,呼吸無特殊氣味。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發生低血糖,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因此糖友們盡量不要獨處,也不要一個人去沒有人的地方。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塔系 的精彩文章:

多吃蔬菜少吃藥,控制血糖並不難,這7種蔬菜要常吃

TAG:貝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