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患上了養蛙都會暴躁的城市病?你需要這款豆瓣9.4的綜藝配方

患上了養蛙都會暴躁的城市病?你需要這款豆瓣9.4的綜藝配方

謝絕任何媒體未經授權轉載,喜歡請轉發呦么么噠!

不知最近大家有沒有綜藝荒,在這裡我再給你們推薦一款清流。

這個節目第一季播出的時候,E姐就曾經跟大家安利過……

寫的是顧城和謝燁的故事

如今假期快到了,《見字如面》第二季也即將收官,這個時間點很適合給閑下來的仙女們再次推薦這檔很純粹的文化節目,好安撫大家春節前的浮躁。

特別是安撫你的養蛙焦慮

一言不合就被延期,難道只因為太催淚?

可能很多人在還沒看第二季第一期的時候,就先被「中國第一綜藝被迫下檔」的消息刷過屏。

第一期主題為「生死」的節目播出後,《見字如面》遭到停播。

雖然視頻被下架,但我們仍能從第二集的預告中看到第一集帶來的影響。

下架原因眾說紛壇,好在它沒讓我們等太久。

可等它重裝上線,戳破無數人淚點的第一期卻從節目單里消失了。而第二期「萬象」的時長,也從常規的90分鐘驟減到41分鐘。

這次風波對節目的影響我們都看到了。不過萬幸的是,節目能給我們的觸動和震撼絲毫沒有減少。

在豆瓣還保持著9.4的高口碑

我們再仔細來看看這檔節目。

跟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改變很明顯。比如新增了講述人,多了背景故事的介紹,能讓觀眾快速「入戲」。

主題也更清晰。十二期的內容分成了12個主題,從「生死」、「萬象」、「情愛」、「抉擇」、「熱血」......直至最後不說再見的「先鋒」。

信件的選擇也注意與上一季的承接。兩季都有關注的話,會時不時有種在看連續劇的趕腳。

第一季念過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情書,在第二季的書信中我們得知,他們舉行了婚禮

不僅如此,在第二季每個主題的信件內容上,還可以找到一些關聯。

用第三期「情愛」主題來舉栗子。

第一個出場的周迅,讀的是明代徐妙錦寫給朱棣的拒絕信。徐妙錦追求的是淡泊寧靜,所以這是一個拒愛的故事。

接下來還有一封由趙立新朗讀的男版辭婚信,也別有趣味。

第二封信是趙立新朗讀,郁達夫寫給王映霞的放手信。信中郁達夫深愛而不得,但是卻選擇尊重王映霞的意願。

第三封信則由明道朗讀,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一封說服信。熾熱而深情,希望以此情打動張兆和。

接下來就是相戀的故事了。李銀河與王小波的書信往來,體現出一對熱戀男女對彼此的愛意,以及兩性對愛情的討論。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節目組對念信嘉賓的選擇了。第二季的嘉賓趨於人生閱歷與演技經驗更加深厚豐富的戲骨。

所以這些經過挑選的書信,在讀信嘉賓的演繹下,或是催人淚下,或是深刻厚重。還有的……竟然能很蘇但不失穩重?

自帶偶像劇男主光環的明道,在讀沈從文的書信時意外蘇了一片妹子。

有網友表示,聽了這封信就像談了場戀愛

後來明道還真的化身總裁,讀起馬雲的信。看看這總裁范兒,快把演播廳變成年會現場了。

李澤言我要你有何用

其他嘉賓的演繹也是讓觀眾們讚嘆不已。

比如在《聲臨其境》中大放異彩的趙立新,讀信即是演信。

在讀郁達夫的書信時,無奈又飽含深情的神情生動表現出「愛是想觸碰卻又收回手」。

趙立新老師不再只是各種大劇里的黃金配角,人信合一的演繹方式讓觀眾重新認識了他。

達康書記吳剛在讀革命烈士許曉軒家書時,將他的相思之苦娓娓道來,情緒飽滿有層次感。

而沙瑞金張豐毅的聲音渾厚氣勢,讀出了大國氣派。

周迅朗讀宋慶齡的書信時,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個優雅又和藹的宋慶齡。

第二演播室的嘉賓也盛讚她把信主的氣質表現得很好。

嗯對,第二演播室的變化也是這一季的亮點。

嘉賓換成了梁文道和許子東,兩人對歷史、人物進行深度的解讀,讓原本槽點滿滿的第二演播室變成了加分項。

兩人侃侃而談如同訪談評論會。

演播室的設置也體現出用心,互相討論的氛圍就像一個小型的讀信會。

和第一季一樣的是,節目依舊不草流量,不玩人設,只是靜靜地讀信。並且強調讀信的時候不能用朗誦腔,而是用清澈觸摸歷史。

這也就更讓人好奇,是什麼樣的導演,才能做出人文氣這麼純粹的節目?

如此人文氣的節目,果然要看導演

這檔節目的導演關正文,正是綜藝圈少有的文人。

他1960年出生於一個滿族家庭,童年跟著大人搞運動,談不上學業。

據關正文回憶,他們小學生上的第一課就是《毛主席萬歲》

關導提起那個年代的經歷,既不幸,又給了他特殊的影響。所以他在以後的生涯中對學習才有種「珍惜」的感覺。

1978年恢復高考,關導考入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也就是現在的首都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留校教了幾年書,之後去了出版社。

出版社的經歷對關導在文化節目上的審美有重要影響。

上世紀80年代初,關導親歷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黃金時代。他接觸到了那個年代最優秀的詩人和作家,感覺到了文學帶來的最大影響力。

那時的他在出版社當編輯,推出了當時一系列「新人」作家(當然現在已經是大家了)。其中包括80年代中期北島、舒婷、顧城、楊煉、江河第一次正式集結出版的《五人詩選》;

這本書里有顧城的那句「黑色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和馮小剛合作多次的劉震雲當年的長篇巨制《故鄉面和花朵》。

《一地雞毛》、《手機》、《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等電影作品都改編自劉震雲小說。

關導接觸著這些當時最優秀的作品,連日常生活都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因為我是編輯,老得組稿,老得去跟最優秀的作家們交往,所以差不多當時的好作家——從最活躍的詩人到最活躍的小說家——你隨便數,舒婷、北島、江河、顧城、賈平凹、劉震雲、王朔、畢飛宇……那時大家真的年輕,二十幾歲,住得也都不遠,因為幾百塊錢的稿費就會特別高興。

據關導回憶,那時大家都特別青澀

不僅如此,據著名的當代中國文學評論家、《小說選刊》副編審馮立三當年的回憶,在出版社關正文也是佼佼者。

馮先生的這篇文章里說到,當年關正文的文筆水平不在正紅的評論家之下。

要說關導和中央電視台的淵源在雜誌社就已經開始了。

當年關導還在《小說選刊》,那時候的文學開始藉助媒介宣傳,所以和中央電視的文化欄目開始有合作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90年代央視最早播文化類成語節目《東方小故事》,每集一個成語小故事

據關導回憶,當時雜誌社和電視台相互協作,你幫我出選題我幫你出主意,長此以往他參與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多。

到關導真正離開雜誌圈,是因為90年代電視機開始超越文學對社會的影響,就如同新媒體對紙媒的衝擊一樣。

那時候《東方時空》甚至都養成了觀眾早間看電視的習慣。

儘管後來關導投身到電視行業,但他仍舊忘不了那個文學輝煌的年代。

雖說現在的傳播方式有多種,電影、電視、網路,這些依舊是以文學為基礎,好的電影作品是以好的文學作品為基礎。

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於馬識途的《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在收官的「先鋒」一期中,也念了姜文關於這

關導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在認識世界的方法上,我們永遠離不開文學。

說到底,文學和傳播的關係是這樣:在具體形式上我們可能離文學遠了,但在認識世界的方法上,我們永遠離不開它。

包括《見字如面》這個節目的由來,也是因為一本書。

之前關導一直想做個讀書節目,某天他偶然讀到一本英國出版的書籍《見字如晤》,裡面是從歐美各國收集來的私人信件。

關導說「我突然有了靈感,要做一檔讀信節目」。

在同款讀書讀信節目中,關導的《見字如面》更像是一股清流,第一季以豆瓣8.9分的高分落幕。

在選信也下了許多功夫,一封信需要擁有足夠的內在張力,又能同時承載歷史和人性。

第二季最後,很多嘉賓也表達了對這檔節目的情感。

歸亞蕾的朋友們都非常喜歡這個節目,因為每期的內容都言之有物。

趙立新認為這個節目娓娓道來的講述中,能讓浮躁的人們安靜地去回望歷史。

而在聽了《見字如面》第二季中近70封書信之後,E姐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已經消失的「生死」主題,和不知道什麼原因時長縮短了很多的「萬象」。

其中只有四封信的第二期「萬象」中,開場李立群老師讀的《梁啟超寫給孩子們》可以說相當耐人尋味了。

這封信的主要內容是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禮上樑啟超的「祝詞」。徐志摩愛上了當時的有夫之婦陸小曼,後陸小曼離婚與徐志摩再婚。

徐志摩與陸小曼婚禮照片

證詞的最後一句「我希望這是你們倆,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甚至被網友們戲稱「史上最毒證婚詞」。

那句「免得把志摩累死」也一語成讖。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遇難,也真成了徐志摩的最後一次婚姻。

不過,讓我們飆淚最多、震撼最大的,還得說是已經消失了的第一期,「生死」。

不止「生死」,書信文字里有語言傳遞不了的力量

死亡在我們的觀念,里一直是非常忌諱提到的詞眼。但往往「生死」又是我們不想面對卻不得不接受的。

《見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生死」主題中的書信中,我們或許可以在他人的書信中學著正視死亡。

周迅讀的太平洋號倖存者的家書里,在生死線上走過一遭的人,活下來後的一絲僥倖和沉重的負罪感;

還有人類在災難面前的渺小與對生存的渴望。

台灣作家黃春明寫給自縊兒子黃國峻的信中,喪子的切膚之痛,變成了平實的家常。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每個字都平實卻極盡悲傷,旁觀者卻能從中更深刻明白子女對於父母的責任。

而關於這一期幾封信件所探討的「生死」選擇,都集合在了最後一封信上。

白血病患者李真寫給母親的信,它把那些聽起來離我們有些遙遠的故事拽回到觀眾身邊。

這是場降臨在一個平凡人身上的災難,逼迫一個普通的家庭去接受隨時可能降臨的離別。

2014年6月,李真如願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第三天,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雖然大哥為自己進行了骨髓移植,但沒多久李真便出現了肺部排異。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他數次面對死亡,甚至一度想要放棄。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才有了黃志忠與李真的合作讀信。

黃志忠念信的過程中,很多鏡頭給到了李真與他的母親。李真聽信時有些發愣,好像再次陷入寫信時愧疚、感恩等等複雜的心緒里。而他的母親卻仰起頭也止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

信中講了李真從患病以來,家人傾盡所有的支持。

「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還啊 」

還有生病之後數次與疾病較量的心路歷程。

——這可能也是李真與黃國峻相通的地方。

他們都是嚴重到想要放棄生命的病人

而兩人不同的是,比起死亡,李真更害怕媽媽和姐姐面對自己離開的絕望。

《對不起,媽!我生病了》,把信起這麼個名字,大概已經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

——生病不是誰的錯,更不想重病後給家裡造成負擔。可當不幸都切實發生了,又該如何面對?

信的最後,李真設想了最壞的情況,並且希望能跟媽媽約定,「收住淚水,笑看過往」。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我們只有正視「死亡」,才會更珍惜生活。

結合前面幾封信的內容再看李真寫下的字句,對死亡的恐懼,對家人的感恩,對生活的思考,對生命的尊重……不僅僅是李真的感悟,也是向聆聽者拋出的思考。

這些描述生與死的文字,深淺濃淡間都是道不盡的淚與嘆啊!

如果我們在看日劇的時候稍作留意,會發現每每到了那些感情至深的時候,往往都有書信的助攻。

比如《東京愛情故事》裡面,赤名莉香寫給丸子的告別信。

這個最溫柔的告別,殺傷力真的是一千噸的眼淚。完全不是口語可以達到的意境。

還有E姐個人非常喜歡的《最完美的離婚》。結夏曾給光生寫過很多信件或者明信片。

SP的最後光生寫給結夏的文字里,更有五味雜陳的心情:愛意、謝意、懊悔、痛苦,每一個字都無比戳心。

——這封著名的信件就是出自日本大編劇家坂元裕二之手的,他一直執著於書信的使用。因為他堅信,只有這種形式是最真誠和高貴的自我坦白。

《見字如面》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如此。

不是一味地煽情,而是用書信傳達著語言難以闡述的力量。

E姐結語

E姐是文字工作者,對文字自然是心懷敬畏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習慣的替代,讓書信誠與真的意味逐漸淡化。我們也早就不復當年,如黃永玉的諍諫、曹禺的謙卑皆瞭然於信件中,是真正的「見字如面」。

但它早已失落了原本的儀式感和莊重感。

正是《見字如面》這檔節目,讓我們重新感悟文字嬉笑怒背後的情真意切。看到過往的人們,是如何通過揣摩文字,不止於表意,而是真正的致意。

第二季的最後一封信件,讀的是奶茶劉若英44歲寫給自己的。書信里的語言平實,有對自己過去的嘲笑和對未來的憧憬。之所以選擇它作為第二季的封箱信,全因為「這個世界不都是美好,但成長是永恆的主題。」

好的節目不需要費盡心思去討巧,或者用各種姿態教你做人,而是平心靜氣跟觀眾交流,與聆聽者一同成長。

《見字如面》便是這樣。

微信號:ilovemisse

喜歡請分享哦!么么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以學術的嚴謹看娛樂

最有料的娛樂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高能E姐 的精彩文章:

喜劇只要好笑就行了?笑完還能發人深省才是真諦啊!

TAG:超高能E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