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在1月22日對陣皇家貝蒂斯的比賽中,梅西再次上演了平趟4人,然後成功分球的戲碼。

在這一過程中,2名防守隊員從背後用手進行襲擾,1名隊員從側方位逼近企圖上搶,還有1名防守隊員在正面圍堵。然而就是這樣,都沒能阻止梅西的推進,並讓他完成了對蘇亞雷斯的助攻。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在這一過程中,梅西並沒有做過任何明顯的假動作,也沒有進行大幅度的加速和頻率調整。

縱然如此,4人也沒能打斷梅西的節奏。更可怕的是,這樣「打破遊戲平衡」的踢法,在梅西的身上,正在變成「常規操作」。

為什麼一個個頂級後衛,一條條被媒體吹得密不透風的鋼鐵防線,在梅西面前就如此不堪,被那個「靈活的胖子」隨心所欲地玩弄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我們就從這次4人圍搶出球說起。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4倍慢放

在相同的行進路程中,梅西跑了16步,其中7次完成觸球。相較之下,身後的兩名回追隊員一名跑了12步,另一人跑了13步。梅西的帶球頻率,甚至高於很多運動員的跑步頻率。

細節來看,在高速帶球過程中,梅西保持了4步一觸球的頻率;在進入人叢之後,梅西將頻率控制在了2步以內一次觸球。

而以上兩個進程,發生在大約4秒以內。

博爾特完成100米跑的步頻,在4.2次每秒左右。而梅西,是4次每秒。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換句話說,梅西在高速盤帶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和世界頂尖短跑選手幾乎相同的步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後即將出球的時刻,梅西的觸球頻率超過了每兩步一次觸球;與此同時,也沒有丟失此前的速度。

C羅們步頻很快,但更多的是將球趟出後大踏步的追趕;提高了頻率,就很難保持之前的高速。他們的過人同樣精彩,但和梅西風格迥異,沒有比較的意義。

大衛-席爾瓦是一位頂級的運動員。但是在此,因為他過人時與梅西較為相似,我們只能委屈他一下,用他梅西進行對比。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在這次趟過3人後被破壞的盤帶中,席爾瓦跑了14步,一共觸球5次,歷時3.5秒左右。與梅西相比,席爾瓦的步頻與其相似;但2.8步每次的觸球頻率相較則低了不少。

而正是這一點相差的觸球頻率,成為梅西站在更高的山巔的基石。

席爾瓦的過人是非常標誌性的過人。內腳背的變向配合外腳背的順下,搶在防守隊員到達球行進路線之前完成突破。絕大多數前鋒也都是這麼做的。

而在梅西的過人中,我們會發現:正面封堵的後衛對於梅西下一步的動作毫無預判,難以提前封角度,最後無奈選擇最大面積地倒地封堵,被穿襠。

而從側面逼上的後衛,也不敢全力上搶,彷彿有所顧忌。

我們再來看另一次過人。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這次的過人在2.5秒左右的時間裡跑動了10步,進行了4次觸球。然而,4次觸球全部在人堆中進行。與上次全程直線不同,這次的過人進行了3次明顯的變向。同樣是在人堆中完成3次變向,席爾瓦則只觸了3次球。

最後的結果,席爾瓦擺脫了3人的防守,被前頂的後衛解圍;而梅西擺脫3人防守,還使得防守隊員撞得人仰馬翻。

【為何博阿滕不得不倒地?】

足球並不是一個比較誰能給出最優演算法的遊戲,最簡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梅西深諳此理。

一般地,進攻方球員總會先向一側偏,比如右腳球員往往選擇向右,其目的在於拉開角度進行突破或是傳球。

此時,進攻隊員可以選擇外腳背進行突破,也可以內腳背傳球或是變向過人。而經驗豐富的後衛就能洞悉進攻球員的目的和其主攻方向,提前啟動或是伸腳攔截。常規的攻防往往這樣進行。

但當梅西來到面前時,情況變得不太一樣。

他的觸球頻率高,每當你認為他已經向一側進入準備階段,他立刻就能將球撥到另一面。剛剛準備好的防守預案被打亂,重心又需要重新調整。

此時,後衛,尤其是正面防守的後衛,就會落入上文中提到的情況:預判不得,移動不能,要麼犯規,要麼被過。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歐冠中梅西晃倒博阿滕成為經典。細細分析,正是這種情況的範例。

在前一瞬間,梅西左腳領球。此時,博阿滕處於一個良好的退防姿勢,採取不上搶的拖延防守。

這時,我們可以猜到博阿滕會想到梅西的幾種處理方法:向右朝底線方向突破,穿襠斜向內切,向左橫向內切,斜向直塞,橫向傳球,直接射門。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之後,梅西斜向推進,博阿滕的選位保持在內側,情況依然很好。梅西直接射門的角度被封堵,對方不上搶,梅西也無法大步趟球。

接著,梅西把球領到左腳的外腳背側。

此時,博阿滕的腦海中,已經沒有向右突破的這條路了。左腳外腳背側的處理球,向右的極限也就是穿襠過人。發現自己身後沒有巴塞羅那隊員在空切,基本可以斷定是要橫向帶球了。

博阿滕也是這樣做的,伸出右腳斷球。絕大多數球員左腳外腳背觸球後,在這種防守密集的地帶,下一步一般還是向左處理。博阿滕選擇的斷球時機就是第二次左腳觸球後,對球控制較弱,球路較確定的瞬間。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而這,也就是絕大多數球員和梅西的差距。

梅西的左腳觸球給球的力量極輕,球沒有遠離軀體;這使得他的第二步限制極少,也為他的突破提供了先決條件。

果不其然,梅西突然加頻率,左腳迅速撥球,起速向前,進入節奏。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這時,博阿滕完全沒有準備好,本打算作為支撐腳的左腳突然變成的要伸出的腳,重心在支撐腿向右與跟隨梅西的向左移動中矢量疊加為向後,右腳又已經伸出不能及時支撐重心。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這一球,從技術看,從物理看,博阿滕都是要倒的。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翻回頭再看這個球,博阿滕已經做得足夠:在整個防守中,他展現出了世界頂級的選位能力,移動能力與判斷力

但對於梅西來說,僅僅是世界頂級,或許還不夠。

結合球能力、觀察力、瞬間爆發力。這三個少了哪項都難以突破博阿滕的防守。

但梅西,就是把這些集於一身的人。

因為觀察力,所以選擇了這條路線;因為爆發力,所以完成了突破;因為結合球能力,晃倒博阿滕,水到渠成。

而各種梅西檢閱後防線的集錦,又有哪個不是這樣?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在高速帶球中高頻觸球,每一次觸球都會使得防守隊員降低重心來應對;但當重心降低時,速度的保持能力就會下降。

這一階段是我們常常看到防守隊員被梅西生吃的主要原因。

進入密集地帶,進一步提高球頻的同時增加變向;這時,防守隊員困擾於真正的突破方向,不敢貿然出腳,選擇背對球門正面張開以擴大防守面積;而梅西的速度保持能力此時凸顯,防守隊員轉身不及。

這一階段是梅西能夠常有「萬花叢中過」式過人的原因。

進入聯防地帶,忌憚梅西的射門,在封堵同時又要破壞梅西的盤帶;而梅西的橫向移動常常跨越多人防區,使得防守隊員誰封堵,誰上搶的分工趨於混亂,禁區外常使得自己人撞在一起,禁區內因為不敢隨意做動作,誰都不敢頂,就都成了木樁。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結語】

過去,我總愛說梅西的過人「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而在這篇的寫作中,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個畫面。

遼闊的水面上,月亮掛在空中。

俊俏的水手撐著船,搖著櫓,悠悠而過。

水面泛起漣漪,而船過後,又是平靜的月影。

水,或許只是碰巧出現在了船的路上;而船,還是那麼走。那水手搖著船,怎麼會被流水所阻擋;船所划過的,也只是時間罷了。

不留下一片雲彩。

為什麼梅西過人像過木樁?

文:李瑞祥

———————————————————

【更多精品原創,盡在肆客足球APP,歡迎下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