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壹孤獨

201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壹孤獨

孤獨

談起孤獨,林語堂先生說:「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碟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碟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到與這個世界的疏離,周圍的事物明明觸手可及卻似乎有堵無形的牆,此時,你如果想推倒這面牆,那麼你是寂寞。如果你想在牆外自成一世界,那麼你是孤獨。

東周以前,很多王自稱」孤「,而」獨「是獨特。你看,孤獨應該是個褒義詞。

大一上學期期末,為了不掛,經常在自習室待到十點多,然後披星戴月地回山裡的宿舍。走在路上,稀稀疏疏的幾個人,昏暗的燈光,路旁是黑乎乎的山的輪廓,那些黑暗裡不知隱藏著多少墳墓。不覺恐怖凄涼,雖然孤獨,卻因蘇軾的《赤壁賦》,而覺得悠哉樂甚。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被砭黃州,仕途迷茫,他的內心一定是孤獨的。蘇軾將老莊佛學寄于山水,既回答了同游者「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也是對自己的寬慰。

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因這山間的明月與清風,我這孤獨跨越千年與蘇軾相遇,幸甚至哉。

看的第一本關於孤獨的書是劉若英寫的《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這本書是劉若英在懷孕期間寫的,有她的長文自白、與盧廣仲、五月天瑪莎、陳綺貞、林奕華、宋冬野、王浩威、五月天石頭八位朋友的對白,以及53張精選攝影圖片,探討自處與相處的關係。

第一次聽這個書名,覺得比較奇特,在別人懷裡怎麼孤獨?後來我才明白了孤獨是一種情緒體驗,它和周圍的世界沒有關係,也和有無愛人沒有關係,孤獨是自己的,它可以發生在生命旅程的任何一個時刻。孤獨感與生俱來,自生自滅,非他人所致。這不意味著痛苦,是一種跟

自己相處的狀態。

第二本是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這本書的評價很高,被譽為被稱中國版《百年孤獨》。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貫穿整部小說的是一個「找」字。找事情的根理,找能說得上話的人。

這本書都是講的普通的人平凡的故事,書中的人物很多,有賣豆腐的、剃頭的、殺豬的、販驢的、喊喪的、染布的、看大門的、開飯鋪的,甚至還有提刀上路殺人的。這是一部大戲,有生活的百樣圖景。

七十年前,吳摩西找到了能說得上話的養女巧玲,老婆卻與能說得上話的隔壁老高私奔。摩西帶著養女假找老婆,路上丟了養女,真找養女。未果,心灰意冷,逃到新的地方。

七十年後,巧玲的兒子牛愛國與老婆說不上話,老婆又跟人跑了,於是也是學摩西假找老婆。路上遇見了能夠說得上話的老李美食城的老闆娘,不敢帶她跑,自己跑了。巧玲死了,牛愛國有心結,去了巧玲的老家,輾轉見到了摩西的後代。聽了前塵往事,有帶老闆娘跑的勇氣。回到了老李美食城,發現老闆娘自己跑了,於是開始找老闆娘。

故事裡有太多的彎彎繞繞,事情一件一件纏在一起,讓人分不清頭緒。吳摩西想過殺人,牛愛國也想過,都是煩人的事逼得,一件事扯來扯去扯出來更多的事。他們都想捋個清楚,於是在中原大地四處奔波,上下求索,只圖個心中舒坦。

作者語言很通俗,可以說是俗,有一句話記得還算清楚:

「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許多以前的事情不需細究。

這些四處尋找的人心裡是孤獨的吧。

第三本書是蔣勛的《孤獨六講》,這是一本系統的講解孤獨的書,作者將孤獨分為六種: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時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對蔣勛了解不多,只知道他被譽為美學大師。不得不說,這是一本講孤獨講的極好的一本書,作者在中國盛行兩千多年儒家文化講起,講儒家文化中對孤獨的逃避與壓制。還沒有看完,先附幾段書中的文字吧:

每一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

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裡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我想談的就是這樣子的孤獨感。因為人們已經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裡的話丟出去,卻無法和自己對談。

當我們可以從健全的個體出發,倚靠不會變成倚賴,倚靠也不會變成一種常態,因為自己是可以獨立的,不管對父母、對子女、對情人、對朋友都會產生一種遇到知己的喜悅,而不是盲目的陶醉。如此一來,所建構出來的倫理也會是更健全的。

說起孤獨,民謠也是繞不過去的。人生、理想、故鄉、愛情、自由及孤獨是民謠永恆的主題。

馬頔有個專輯,叫做《孤島》。

他唱:

如果天黑之前來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窮極一生做不完一場夢

他不再和誰談論相逢的孤島

因為心裡早已荒無人煙

他唱:

那時你25歲了

我們赤裸在床上抽煙

你說我們是兩座孤島 永不能相接

你吹滅了最後的蠟燭 輕輕親吻我的眼

你說親愛的 我不在了 你還有誰呢

他唱:

傲寒 我們結婚

稻城冰雪融化的早晨

傲寒 我們結婚

在布滿星辰斑斕的黃昏

傲寒 我們結婚

讓沒發生的夢都做完

一直覺得這些個民謠歌手中,馬頔的聲音最讓人感到孤獨。

周國平說過:

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孤獨於他是一種享受,他獨處的時候最為輕鬆自在。

寫獨處,我覺得最好的文章還是要屬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有人說,生命註定是一場孤獨的旅程,我還年輕,對這句話沒有還未有太深的感悟。但是我知道,生命長途的某段時刻,你會孤身一人,但要努力過得豐盛。不要著急地向外尋找,孤獨溺不死人的,這反而是你與自己對話的絕好時刻。因為孤獨,你有機會去審視自己,看清自己的慾望,發現隱藏在冰山下的另一個自己。

有人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個人活著的意義體現在他與外界的連接上,所以也不要刻意地讓自己孤獨。有人陪伴時,要心懷感激與珍惜。無人陪伴時,學會在孤寂里自成一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簡雜貨鋪 的精彩文章:

TAG:易簡雜貨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