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原標題:鄉愁——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世說新語載: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便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世說新語這個關於鄉愁的小故事,雖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時人讀來,莫不流淚。
東晉明帝小時候坐在他父親東晉元帝的膝上,恰巧有人從長安來,元帝關心的問了來人關於洛陽的消息,聽來留下了眼淚!明帝問元帝為何哭泣,元帝告訴明帝「衣冠南渡」之事。並問明帝,太陽和長安誰更遠,明帝回答,太陽遠,因為只聽說有人從長安來,沒聽說從太陽來!所以可以說長安更遠。元帝很是驚詫。第二天,元帝大宴群臣,告訴大家這件事,並且重新問明帝那個問題,明帝卻回答,太陽更近,元帝很吃驚問道,為何與昨天你的回答不一致,明帝回答,我抬起頭就可以看見太陽,我卻從來沒有看見過長安!
東晉明帝司馬睿是西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子,司馬家族經過幾十年的忍讓磨礪,終於一統三國,可是因後代爭權奪利,爆發「八王之亂」,北方游牧民族大規模南遷,中原漢族失去土地,戰爭導致北方連年兵禍,中原士族百姓被迫向南方遷徙,西晉失去了長江以北所有的領土。司馬睿在金陵繼承皇位,主要控制江左一帶,史稱「東晉」。
司馬睿於咸寧二年(公元276年)生於洛陽,他的祖父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被封為「琅琊王」。歷任撫軍將軍、鎮東大將軍、徐州刺史等職務。死後其子司馬覲襲其爵,司馬睿十五歲時,司馬覲去世,司馬睿襲琅琊王爵。同年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新皇帝司馬衷便是「何不食肉糜」的蠢笨皇帝。朝局混亂,分封諸王蠢蠢欲動。司馬睿無兵無權,在「八王之亂」的混亂中司馬穎劫掠到鄴城,司馬睿潛逃出鄴城攜帶家眷逃往封地琅琊。
公元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起兵西迎惠帝,起用司馬睿為平東將軍。留守下邳,並請王衍從弟王導為司馬,委以重任。公元307年,司馬睿南渡建鄴,自此晉朝政治勢力逐漸南移。南方得到發展,公元316年,劉曜圍攻長安,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承製改元,登基稱帝!
司馬睿生於皇族,祖父本是庶子,年僅十五歲,父親去世,無依無靠,那個混亂的年代,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姓司馬的皇族,天下的戰亂皆因皇族權力爭鬥而起。人民流離失所。土地兼并嚴重,北方異族入侵,長安,洛陽相繼被攻破,皇帝被俘。
司馬睿繼承皇位時已經四十歲了,他已經看遍了多少生離死別與離別的愁思。但是不知當他在南方,在曾經孫吳的皇宮中抱著牙牙學語的兒子,聽他說長安與太陽哪個更遠時是否想念故都,他知道,他永遠也回不去的地方就是長安。漢人,總是有一種北征的情懷,聽著兒子說不見長安的話語,他是否也在擔憂,從未見過長安的後代們,是否還會努力回去長安!
鄉愁,是對故鄉的思慮,兒子看不見,自己回不去的地方便是長安!便是故鄉!
更多精彩請關註:www.365dy.cn www.beiwo001.com


TAG:網營中國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