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白皮書——雷得教育

關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白皮書——雷得教育

  教育是終身的,這一點很重要。

  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對於教育的態度都是堅決的,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教育都是關乎人類存續的大事。

  從個人的角度去看,教育本身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傳授我們技能,讓我們可以開闊眼界。

  但是從教育的本質出發的話,並非只有這樣,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這也是很多父母需要反思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父母完全將教育交給了老師與學校,並且認為教育=讀書=分數=未來。

  雷得教育的家庭指導師劉國蘭想要讓家長們明白,為人父母這四個字是一種責任,它當然包含了教育責任,所以不能將這樣的責任推託出去。

  而關於分數和未來的等式我們不去深究對或者錯,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等式缺少太多必要條件。就以讀書為例,難道去學校看教材就是讀書?讀書的定義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

  那麼除了教材之外的書就不是書了么?筆者是名80後,在學生時代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說不要看課外書,很多人也許會立馬反駁我,說老師應該是指上課不要看,我想更正一點,至少在我個人的初高中學習經歷中,老師們對一切教材之外的書都視如洪水猛獸一般,甚至包括古典名著。

  我知道上述現象只是個例,不能代表所有的教師以及中國的教育,但即便如此也絕對不是我一個人遇到過,它的確可以從某些角度說明一些事情。

  教育不是一個可以含糊過去的事情,不能說因為是少數所以就當做不存在,倒不如說就是因為這种放任才使得一直到今天,抱有類似觀點的家長和老師越來越多。

  看到這裡,讀者們也許會覺得我有點跑題了,因為剛才說的是很多父母需要反思,怎麼就繞到了老師呢?

  那是因為家庭教育是針對每一個人的,您的孩子未來可能成為一名老師,那麼如果他是在這種教育觀念下長大,那麼他會怎樣教導自己的學生呢。

  我在文章的開頭已經寫明了教育是終身的,我之所以用終身,是因為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一直扮演著接受教育與教育別人的身份,這個身份是丟不掉的。

  因為你只要與人產生交流,那就是一場教育,區別只在於教育的內容與時間的多少。

  你與孩子的每一次交流,每一個行為,都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教育不是說一兩句話,也不是打罵和「強權」,孩子的未來與父母有關,但父母們要學會理解這種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