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根本停不下來!2017年中國在德投資再創新記錄

根本停不下來!2017年中國在德投資再創新記錄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今年再買幾個德企。

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本周三公布的研究報告,中國投資者2017年在德投資金額達到13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我們來看一下,2017年中國收購了哪些德企。

2017年1月,中國美的收購德國庫卡

2017年3月,中國富山收購德國波鴻交通

2017年5月,中國木林森收購德國朗德萬斯

2017年9月,中國忠旺收購德國烏納鋁業

……

還不止這些,還有海航以7.55億歐元收購德意志銀行,成為其最大股東。

根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2017年,中國投資者收購或參股的德國企業有54家,少於2016年的68家,但總投資高達137億美元,比去年多出9%,即10億美元

中國企業2017年在歐洲的總投資為576億美元,比前年減少約三分之一,其中德國最為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青睞,其次是英國(44家)和義大利(24家)。

安永企業參股問題專家克龍指出,為控制資金流向海外,中國當局引入了限制企業海外收購的更為嚴格的措施,另一方面,歐洲也提高了門檻,導致一些收購案落空。此外,與過去相比,中國企業自己也更重視評估收購對象。

中國投資者在歐洲最大的收購案是中投公司以138億美元的價格從黑石集團買下歐洲物流倉儲公司Logicor。

2017年,美的以近45億歐元完成了對德國工業機器人生產商庫卡的收購

李嘉誠的香港長江和記實業出資45億歐元收購埃森的依斯塔國際有限責任公司(Ista)

為什麼中國投資者如此青睞德國企業?

1

中國要向高端製造業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是以加工貿易方式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是發揮自己的廉價勞動力、土地和環保等低成本優勢獲得發展,直到2007年加工貿易佔中國貿易的比例都超過50%,到2010年中國的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國

然而近十多年時間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土地和環保成本不斷上升削弱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自2010年開始中國製造開始加速向東南亞和印度等製造成本較低的地區轉移。這些地區的人工成本只有中國人工成本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導致外商企業和中國企業紛紛前往這些國家開辦工廠,面對著這些國家的競爭,中國被迫需向中高端製造業轉型。

2

收購德國企業可提升中國製造水平

中國和發達國家在產品研發和固有的技術水平相比的話,還是有很大差距,若想快速提升產品技術的話,併購是最快的辦法。而德國的工業,尤其是汽車、化學、機械設備、醫療器械等產品技術,都居於全球首位,再加上德國本身的經濟體系是由KMU(中小企業)所組成,規模較小,併購成本也較低。因此以中資企業的角度而言,可以用相對低的價格,買到一個有品牌有技術的優良的公司。就算中資企業本身不走向海外,單就中國內需市場而言,普遍對德國技術和德國產品有一定的信賴程度,這樣也很容易把產品銷到國內。

3

收購德國企業可減少與美國貿易紛爭的風險

隨著中美貿易爭端的加重,中國併購歐洲企業甚至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有助於中國減少與美國貿易紛爭的風險,美國前十大進口國中有三個是歐洲國家,即是德國、英國、法國,中國對在歐洲展開併購的目的地中德國和英國正是最大的兩個,法國其次。

正是基於以上這些對中國製造帶來的好處,中國將德國作為併購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以提升中國的製造技術水平,實現《中國製造2025》戰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約德意志 的精彩文章:

全球財富大增長,億萬富翁人數破紀錄!

TAG:相約德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