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最有可能打穿地殼的地點,印度洋大洋中脊「亞特蘭蒂斯淺灘」

人類最有可能打穿地殼的地點,印度洋大洋中脊「亞特蘭蒂斯淺灘」

新朋友點 ?藍字加關注 老朋友點 ↗右上角分享


人類是孤獨的,人類自誕生以來一直在探索周邊的環境,困擾我們人類的問題是,我們人類來自哪裡?我們人類又將去向何方?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類一方面向宇宙空間進行探索,另一方面對於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進行探索。雖然說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300萬年,但是我們對地球的認知依舊十分有限。

海洋鑽井鑽頭

人類目前對於地球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當然,我們對於地球表面的很多地方也不是很了解,至於地面以下的地球內部部分,我們人類的認知更是少了。目前人類對於地球內部結構的探索,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手段,根據地震波的反射情況,我們把地球內部劃分為三個部分,由外到內分別是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

地球的平均半徑大約為6371千米,從地表到地心劃分成三層,但是地殼、地幔和地核的厚度不是均勻的。地殼是最外面的一層,相當於蛋殼,其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地殼之下是地幔,兩者的分界面稱為莫霍界面。地幔的位置大約是從莫霍界面以下,一直到地下約2900千米深處,其厚度約為2900千米,可以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之下是地核,兩者的分界面稱為古登堡界面。地核是地球最內部的圈層,可分為外核和內核。

地球內部結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對於地球內部的探究,主要是通過「耳聽」獲取的,人類如果想親眼看看地球的內部,目前的能力還非常有限,以目前人類的鑽探能力,能夠鑽探的最深深度是12.26千米,是有前蘇聯的科拉學院在人跡罕至的帕欽加地區科拉半島上完成的,隨著鑽探的深度增加,溫度和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困難會成倍的增加。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很難再往深處鑽探了,所以地心探險,只能是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場景了。

俄羅斯科拉學院

人類最深的12.26千米的鑽探能力,還不到地殼的平均厚度17千米,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人類目前就不可能打穿地殼了呢?當然這也未必,我們之前說了地殼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全球的地殼厚度是不均勻的,有明顯的厚薄差異。一般而言,陸地上的地殼厚度厚一些,平均厚度可達33千米,而海洋海底的地殼厚度就薄一些,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

板塊構造學說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如果選擇合適的海底,來進行鑽探,由於海洋地殼厚度比較薄,我們還是有機會打穿地殼,穿越莫霍界面,打到地幔層的。當然,在海洋中鑽探,需要克服的是海水還有風浪等的影響,難度比陸地上鑽探要大,為了打穿地殼,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登上美國的「決心號」鑽探船,前往地殼較薄的西南印度洋大洋中脊的「亞特蘭蒂斯淺灘」。

亞特蘭蒂斯淺灘

大洋中脊,是海洋中板塊的生長邊界所在區域,往往有一系列的火山組成,是海底地殼的生成區域,也是海底地殼較薄的地區。從2015年12月開始,「決心號」就前往西南印度洋大洋中脊,進行鑽探打井,目前這一計劃正在實施中。當然,這個人類大膽的科學計劃,也引起了不少民眾的擔憂,有人人為打穿地殼,將會引發嚴重的自然災害。

「決心號」大洋鑽探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沙龍 的精彩文章:

世界氣候「熱極」:西亞伊拉克的巴士拉,絕對溫度高達58.8℃

TAG:地理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