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五十八期:主人與屋舍

第五十八期:主人與屋舍

【教師下水作文】

哈師大附中高三第一學期

期末考試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 別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蘇格拉底

2.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 「誰有兩個麵包,賣掉一個吧,用來買水仙花,因為麵包是身體的糧食,水仙是精神的糧食。」——穆罕默德

4.生活真像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郭小川

5.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勵志語錄。

中外文化中亦很多相通的思想,這些思想在當事後世影響巨大。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教師簡介

張微娜

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高三語文教師

教齡11年,中教一級

【教師寄語】

作為一個高中語文教師,深知作文教學中示例範文的意義,可以說,教學生寫作文而不給範文,好比游泳教練只講理論而不做示範。我們示範的意義,不在於給學生確定一個目標讓他們無法超越,而在於給學生一個跳板讓他們騰衝。

教師做範文,習慣於被稱作「下水文」,下水的意義不僅在於讓學生看到老師的努力與尊重,還在於讓教師明白學生身在水中的感受。雖耗時費力,有時貽笑大方,但我始終願意嘗試,歷屆學生們也很是歡迎,有時候師生同題,相互傳閱,也是一件樂事。

我有一句口頭語:「若對學生愛得深,那就為他寫作文。」時時做自我鞭策,也做作文課演講的開場白,每次學生聽後都開心雀躍,深知我的濃濃深情,今天分享出來,與諸君共勉。

主人與屋舍

張微娜

清朝大學問家袁枚說:「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短短十數字道出精神充盈遠勝於物質富足的道理。

物質的富足是華屋豪宅,是珍饈佳肴,是錦衾白裘,它當然也很重要,是人,就沒法在缺衣少食疲於奔命流落街頭的時候還能保持尊嚴!袁枚的詩,也是在有屋舍的前提下才談及主人貧富的。庸者碌碌,俗者熙熙,只知物裕為富者眾,而我想,人之為人,還是應該注重精神飽腹靈魂充實內在富足的。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有句名言:「誰有兩個麵包,賣掉一個吧,用來買水仙花,因為麵包是身體的糧食,水仙是精神的糧食。」麵包,讓肚腹滿足,水仙,讓精神寬裕。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有「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的句子,楊萬里《水仙花四首》有「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的詠嘆,兩眼空空乏趣時,一株水仙案添香,即使餓著肚子,也不免對寒意繾綣的生活生出滿園春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論是大文豪黃庭堅楊萬里,還是尹斯蘭教先驅穆罕默德,古今同理,殊途同歸。

蘇格拉底說:「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托爾斯泰說:「人的精神比體力更富生命力」;盧西留斯說:「身體靠營養來維持,精神何曾不然。」劉禹錫雖身處陋室,仍調素琴閱金經;陶潛雖橫宇蓬門,仍倚窗寄傲、審膝易安;袁枚居倉門隨園,衣食短損仍廣收門徒。如果劉禹錫被貶就隨波逐流,陶淵明瓶無儲粟就折腰五斗,袁枚仕途不順就庸碌怠政,哪會有中國文人心中的一座座高塔,哪會有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盞盞明燈!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物質需要上的滿足,還要在精神上得到表現。沈從文文革時候敝襖破袍靠紅薯菜葉充饑,但在給外甥黃永玉的書信中卻在驚喜:「這兒的荷花真好!」蘇軾一家三十幾口流放黃州,頭無片瓦遮陽,足下無立錐之地,卻自嘲「步東坡荒地以自足」,效仿白樂山寫了好多詩詞詠唱,後來索性連名號也改了!淡看冷眼人,笑看世間事,修得平常心,求取精神糧!老死不懼,貧富自安,這會讓你在貧窮的時候不甘於墮落,也會讓你在富裕的時候避免於驕橫。

「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說得多好!要知道,高人為高人不在於身離紅塵,而在於,心在方外。

編輯:老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與婆婆的「抗寒」秘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