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爆火的背後,我們在尋找什麼?

爆火的背後,我們在尋找什麼?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以勢不可擋的勁頭刷爆朋友圈,不管男女老少、無論是否婚配都變成了蛙媽媽。

更有甚者說:「青蛙遊戲,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從養了蛙兒子以後,從此多了牽掛,能理解到了老母親的感覺。」

【為什麼旅行青蛙遊戲會在朋友圈刷屏?】

這款【旅行青蛙】遊戲和【戀與製作人】這類養成遊戲非常類似,全是日文的,很多人即使看不懂也加入了該遊戲的陣營。明明是日文遊戲,但有些人卻能玩的很溜,這很容易給其他人造成一種假象,即為何他人能這麼厲害?這種間接從中獲得的優越感,會讓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有用戶稱,養了一隻青蛙, 就跟養了一隻寵物似的,生怕它在外被車撞了或者被人「紅燒」、「干鍋」了,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有一些沒有孩子的成年人,還未嘗試過做爸爸媽媽的感覺,而這款遊戲,算是提前讓這些人感受到了做爸爸媽媽的辛苦以及樂趣。

這款遊戲沒有其他遊戲那麼競技對決,沒有升級攢裝備,就這麼簡簡單單,但是你會因為你養的青蛙一次旅行,期盼他回家的心,回來帶給你不一樣的東西就是對你這種期盼最好的禮物了。花一點點的時間感受這份安安靜靜的「歸來」。

【旅行青蛙】反映出現代都市人的愛情觀

微博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叫做「餘生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過吧」,下面有很多評論,其中最高贊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零食不好吃,為什麼人一定要談戀愛一定要結婚?

這句話遭到很多人冷嘲熱諷,現在的女孩子了不起,開始是不想生孩子,後來不想結婚,現在連戀愛都不願意談了,生怕耽誤玩的時間。無疑這句話折射了如今90後的婚戀觀: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了,不願意在感情中付出時間和精力,去促成一段穩定的關係。

GIF

作為佛系蛙,【旅行青蛙】它抓住的是遊戲玩家內心敏感而柔軟的部分。「不管怎麼樣,我都陪著你」。愛情里最常見的是愛而不得,到頭來還是孤獨一人。由於大家信仰和價值觀的不同,愛情里的悲劇越來越多,人們卻越來越平淡對待。

在時代大背景下以悲劇告終的愛情故事,我們大抵都會喊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名字。這座雕塑中的愛情故事,有些類似於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座最凄美的愛情雕塑誕生於格魯尼亞。

【《Ali and Nino》帶來愛情觀的重新思考】

這座雕像是根據一本1937年的愛情悲劇小說《Ali and Nino》設計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男孩Ali和一個基督教女孩Nino在布爾什維克的年代被拆散,最後結局悲慘的愛情故事。

「《Ali and Nino》

1937年在維也納首次出版了這部經典的愛情故事,與《日瓦戈醫生》、《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比較。這位神秘的作家最近在《紐約客》上發表了一篇特寫文章,這篇文章激發了他即將出版的傳記。在過去的近三十年里,在《精裝書》重新發行之前,阿里和尼諾是Kurban的傑作。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它喚起了異國的沙漠景觀,因為這是兩個人因文化、宗教和戰爭而分離的激情。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在亞塞拜然的巴庫,一個位於裏海邊緣的城市,在東西方之間搖搖欲墜。Ali Khan Shirvanshir是一個來自一個驕傲的貴族家庭的穆斯林學生,他愛上了美麗而神秘的尼諾·基皮亞尼(Nino Kipiani),她是一個有著明顯歐洲情感的基督教女孩。要想在一起,他們必須克服血統上的矛盾和醜聞,大膽的騎馬救援,從繁華的石油繁榮的巴庫大街,穿過美麗的沙漠和偏遠的山村,到鄰國波斯的阿里叔叔的豪華宮殿。最終,這對戀人被拉回巴庫,但當戰爭威脅到他們的未來時,阿里被迫在他對他的亞洲祖先的信仰和他對尼諾的深刻忠誠之間做出選擇。由謝赫拉扎德講述的故事的奇異魅力與史詩的範圍和壯麗相結合,阿里和尼諾在戰爭中是永恆的經典愛情。」

每天下午7點,兩尊八米高的雕像會開始向彼此緩慢移動,在10分鐘的時間內,他們會親吻,擁抱,穿過彼此的身體又慢慢回到自己的位置,靜靜等待第二天的相擁。

每天特定時間兩尊雕塑開始向彼此緩緩移動

親吻

相擁

兩尊雕像穿過彼此的身體,再慢慢的背道而馳

分開

每天都經歷奔向彼此,接吻擁抱再分開。歷時十幾分鐘後,兩尊雕像又會孤獨的待在自己的位置,靜靜的等待第二天的移動和相遇。看完整個移動過程簡直如同看完一個悲催的愛情故事。

這座富有悲情色彩的愛情雕塑於2007年由喬治亞雕塑家設計出來了,但直到2010年才建造完成。十分鐘的相擁和分離過程,讓人觸目生情。雖然這件作品的背景蘊含豐富的宗教和政治意義,但是對更多人來說,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愛情的某種真相——陪伴。即使會分開,可我依然在。

無論是佛系、喪文化、旅行青蛙,還是《Ali and Nino》反應的都是現代人類全新的情感觀,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你讀書,你寫信,你吃飯,你的朋友來、你旅遊。在一起的時候你我相安無事,離開之後,互不打擾又互相惦念。我們現代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做伴。」

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可以說一個人的社會關係就是情感的全部歸屬。這種自然而然的關係沒有大喜大悲,更是一種平淡的溫暖。

撰文@zzz

圖片來自

度娘、新浪微博

編輯@zzz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嗨藝樹 的精彩文章:

TAG:嗨藝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