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早餐食譜,好吃更有力量
去拉斯維加斯看CES展(消費類科技展),兜兜轉轉十幾天,先回了北京,住在閨蜜家,倒時差的日子裡,享受了幾天的美好食物。
閨蜜在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每天忙的高跟鞋都要踩斷了。
有一天我倒時差睡到中午,發信息才知道她快一點還沒吃飯,我說:「要不幫你點個外賣吧!」
她說:「不要,我現在嫌棄外賣。」
別說,還真是,自己做快手餐已經成了她的生活必備了。
每天一起吃早餐的時候,我都一臉嬉皮的跟她說:「看看,都是被我影響的。」
她總會反駁:」這說明我本來就會,只是之前沒給你展示。「
為大家總結了以下三份有力量的食物。
都算不上食譜,因為實在太簡單了。
01
25分鐘
周末是給自己提升基礎廚藝,提升幸福力的好時機
周末私人時間充足一些,我們可以放慢節奏,嘗試去過的更美好一點,我推薦大家可以下廚,新鮮食物是個特別好的載體。
你可以按照211飲食法,列個採購清單,騎著單車去到最近的菜市場採購。
進到菜市場,你就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鮮活的市井氣,那就趁機去感受新鮮食材帶來的獨特觸感吧。
買上兩大兜,回到家,逐一清洗或分裝。
案板上切蔬菜聲音,食材下鍋的聲音陪著你,讓自己鬆弛下來,消化上一周的收穫,也為下一周蓄積能量。
食材:
●自己之前包好、速凍的餃子
●雞蛋、西紅柿
●豆腐乾、
製作流程
步驟1
拿出餃子
同時燒水、準備其他兩道菜要用的食材
步驟2
下餃子
水燒開後餃子下鍋,蓋上鍋蓋。
洗切蔬菜,準備炒菜。
步驟3
撈餃子
番茄炒蛋,我們選擇先炒蛋。
雜蔬同炒。完畢,餃子出鍋。
步驟4
吃餃子
所有食物上桌,開動。
我拍照留念,為了分享給你。
02
10分鐘
你的生活若總是不經意間被工作佔滿,應該先調整優先順序
在從美國飛回北京的飛機上我看了一本社會心理學大牛阿倫森的自傳《絕非偶然》,當中就提到了一個現象:「我們總是在不自覺的將工作填滿所有可用時間」。這當中有拖延症的貢獻,也有對工作評估不準確的問題。
社會心理學家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證實了這個現象。
所以如果你專門切分出2個小時,來安排自己的飲食和運動,全天的工作進度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而這樣做的收益是巨大的。
1、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
2、讓自己有被呵護和照料的幸福感
3、培養更優質的生活方式
4、對自己周邊的朋友、家人、孩子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食材:
●大米、綠豆、山藥豆、紅豆
●油菜、雜糧包、雞蛋
●橙子
製作流程
步驟1
預約煮粥
小米電飯鍋有預約功能,頭一天晚上把雜糧、水放好,第二天早上直接享受熱乎乎的粥。
步驟2
煎雞蛋
鍋底抹少量油,雞蛋磕進去,轉小火蓋鍋蓋。
同時把小餐包放在雞蛋旁邊加熱。
步驟3
燙青菜
洗乾淨蔬菜、從中間切成兩半。
水燒開後燙1分鐘後撈出。醬油醋香油調味。
步驟4
切橙子
乘出粥,裝好蔬菜雞蛋,切好橙子。
上桌、開吃。(停,我要拍照)
03
20分鐘
哪有什麼健康餐,就是頓家常便飯
輕食、健康餐概念走紅,幾乎被打上了 「健身、減肥專屬,生冷不好吃」 的標籤。
仔細想想,咱們傳統中餐也有冷盤,換個西方葉類菜的冷盤,大家卻覺得有距離感了。
食材不新鮮,吃著不好吃,看似健康餐也無法帶來愉悅感。
看似稀鬆平常,但食材講究烹飪簡單的家常便飯,就是健康餐。
每一代人都會養成新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
假如我從現在開始211飲食法,每天增加了蔬菜、少了些肉。
在這個習慣養成後,有了孩子,孩子將會在這樣的飲食模式下長大。
等孩子長大,會覺得每一餐有蔬菜是正常的家常便飯,你若讓孩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孩子反而會覺得很奇怪。
食材:
●大米、綠豆、山藥豆、紅棗
●生菜、油菜、蝦、雞蛋
製作流程
步驟1
預約煮粥
頭一天晚上把雜糧、水放好,第二天早上直接享受熱乎乎的粥。
步驟2
煎雞蛋、蝦
平煎鍋抹油,煎雞蛋和蝦,記得蓋上鍋蓋。3分鐘後蝦翻面再煎3分鐘。
步驟3
湯蔬菜
水燒開,油菜燙1分鐘撈出。醬油醋、香油,調味。
步驟4
開動
加兩片生菜擺盤,一起吃掉。
盛出熱騰騰的粥,開餐。(我要拍照)
沒有一個食譜適合所有人、適合全國各地。
我希望傳達一種理念,一種珍視自己的生活態度。
把自己照顧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
沒有方法?跟我來就好了。
下方是我整理的電子書《28天,養成好好吃飯的好習慣》,我的付費社群團友可以免費領取。非團友只需要9塊9。
掃描購買成功後
建議收藏,隨時學習
長按購買


TAG:早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