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十二講《桃夭》賞析

第十二講《桃夭》賞析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先秦 詩經·周南

《桃夭》出自《詩經·國風·周南》。《周南》因在周王都城之南而得名,同時「南」又是方位之稱,在周代習慣將江漢流域的一些小國統稱之「南國」或「南邦」。採風者將來自江漢流域的歌謠,連同受「南音」影響的周、召一些地方采來的民歌,命名為「周南」,與其他十四國風統一編排。《周南》共計11篇,包括我們熟悉的《關雎》等。

《桃夭》是一首賀婚詩,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片斷。當詩人看見春天柔嫩的柳枝、鮮艷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夭夭」是指桃樹含苞待放的樣子;「灼灼」是指花開鮮艷。桃花艷麗、桃子肥大、桃葉繁茂,都是為了寄託對待嫁新娘的美好祝福。

詩中以嫩紅的桃花,碩大的桃實,茂盛成蔭的桃葉,比興美滿的婚姻。桃花嬌艷美麗,待嫁的新娘全身喜氣,兩相對比,色彩鮮明,氣氛濃烈,表達對女子出嫁純真美好的祝願。從桃花到桃子再到桃葉,完整地預示了女子即將迎來的新生活。人物與景物融為一體,二者和諧美麗,渲染出激動喜悅的情感和氛圍。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簡潔明朗,短小精悍。整篇洋溢著歡快、喜悅、祥和的格調和情緒。同時,這首《桃夭》傳達了古老、淳樸的價值判斷,一個有著桃花般容顏的女子,又能宜室宜家,自然是無與倫比的可愛而美麗。

穎源,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哲學謀生,文學寄情。「文化小講堂」旨在推廣普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擇優秀之作,立足原創,講讀賞析,配有音頻,可讀可聽。目前主要聚焦中國詩詞,以後逐步拓展。好詩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我在講堂等您來,賞讀經典、品悟人生。

穎音源韻

一起感受文化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烽火戲諸侯——錯不在褒姒,卻被罵了幾千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