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積電5nm工廠正式動工;英特爾第四季度大虧損,同比下降119%

台積電5nm工廠正式動工;英特爾第四季度大虧損,同比下降119%

1、台積電晶圓18廠動工 投資額達5000億

2、英特爾第四季度凈虧損6.87億美元,同比下降119%

3、IC Insights:今年半導體出貨將破1兆顆

4、全面屏刺激,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ASP同比增長10%

5、手機賣不動,高通聯發科戰略開始分化

6、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2017年首度下跌 年比下降4%

7、專利複審委認定Veeco美國專利無效

8、"中國製造2025"路線圖:通信等三領域將領先世界

9、LG Chem 南京廠準備就緒?準備生產新 iPhone L 型電池

10、蘋果 iPhone X 銷售不如預期,拖累 Sony 股票評等遭調降

一、台積電晶圓18廠動工 投資額達5000億

26 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中國台灣地區南科的 5 納米 12 寸晶圓 18 廠正式動工,該 5 納米計劃在南科共分為 3 期廠房,第 1 期廠房預計 2019 年風險試產,2020 年正式量產。根據台積電預估,在 5 納米 3 期廠房全數完成之後,將可創造 4,000 個工作機會,總產能達到年產能 100 萬片 12 寸晶圓,而總投資金額將達新台幣 7,000 億元。

位於南科園區的台積電晶圓 5 納米 12 寸晶圓廠,為台積電的晶圓 18 廠,也是台積電在中國台灣地區的第 4 座超大型 12 寸晶圓廠,預計未來將為客戶生產 5 納米製程,而且未來的 3 納米製程也將落腳於此。而 26 日的動土典禮,由董事長張忠謀親自主持,中國台灣地區科技部門領導人陳良基與台積電共同CEO魏哲家陪同觀禮。

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台積電18廠代表台積電三個重要承諾,3納米也將落腳南科,持續領先量產,帶動公司未來5年營收逐年成長5%至10%。

台積電18廠代表台積電三個重要承諾:1.對未來持續成長承諾,2.對技術的承諾,3.對台灣的承諾。

張忠謀表示,晶圓18廠代表摩爾定律會繼續前進的承諾,預計公司未來5年營收以美元計的年複合成長率維持5%至10%。3納米也將落腳南科。3納米預定將在4年後開始量產,即2022年率先量產,將持續領先競爭對手。

張忠謀表示,晶圓18廠是台積電再創奇蹟重要里程碑,目前打破摩爾定律持續前進,全球僅有三家公司,台積電是其中一家,5納米後續就是3納米,有把握3納米可以順利推出,就在未來3、4年後南科設廠,3、5納米都會導入EUV,這是代表台積電技術持續前進承諾。

台積電晶圓18廠資本投資新台幣5000億元,估計要5年才能還本。張忠謀舉例,ROIC(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資本回報率)15%至20%,台積電如果投資5000億元如果要賺回本錢,一年15%以上就要5年,要賺5000億元盈餘大約需要達1兆5000億元營收,這就是台積電未來要成長的部分,投資5000億元就是對成長的承諾。

目前台積電16納米及20納米均在南科廠生產,佔台積電整體營收高達四成,未來南科廠將包辦台積電3、5奈米先進位程,所佔營收比重將拉高至50%以上。

晶圓18廠是台積電在台灣的第4座超大型12寸晶圓廠,今日動土18晶圓廠第一期,2019年第1季完工裝機,並於2020年年初進入量產,第二期也將於2018年第3季動工,預計2020年進入量產,第三期廠房預計2019年第3季動工,2021年進入量產。待2020年第一、二、三期廠房皆進入量產時,年產能超過100萬片12寸晶圓,並可創造4000個優質工作機會。

5納米製程包括竹科和南科廠總投資金額約7000億元,其中南科晶圓18廠投資約5000億元,兩年後還預計進入3納米製程,預計將帶來4000個優質工作機會。

二、英特爾第四季度凈虧損6.87億美元,同比下降119%

北京時間1月26日凌晨消息,英特爾今天公布了2017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報告顯示,英特爾第四季度營收為170.5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63.74億美元相比增長4%;凈虧損為6.8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利潤35.62億美元相比下降119%。英特爾第四季度業績以及2018財年全年業績展望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從而推動其盤後股價漲逾3%。

在截至12月30日的這一財季,英特爾的凈虧損為6.8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利潤35.62億美元相比下降119%;每股虧損為15美分,與去年同期的每股收益73美分相比下降120%。不計入美國稅收改革法案所帶來的54億美元的稅收損失及其他一次性項目(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英特爾第四季度調整後凈利潤為5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億美元增長34%;調整後每股收益為1.08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9美分增長37%。

英特爾第四季度營收為170.5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63.74億美元相比增長4%。

英特爾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為5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5億美元相比增長19%;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英特爾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為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9億美元增長21%。英特爾第四季度毛利率為63.1%,與去年同期的61.7%相比上升1.4個百分點;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英特爾第四季度毛利率為64.8%,與去年同期的63.1%相比上升1.7個百分點。英特爾第四季度運營支出(研發、總務和行政)為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4億美元下降6%。英特爾第四季度稅率為111.4%,比去年同期的19.8%上升91.6個百分點。

英特爾第四季度業績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此前預計英特爾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為87美分,營收為163.4億美元。

按照部門劃分,英特爾客戶計算集團第四季度凈營收為89.5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91.29億美元;運營利潤為32.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5.23億美元。其中,平台業務營收為80.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83.56億美元;其他業務營收為8.9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73億美元。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第四季度營收為55.8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6.68億美元;運營利潤為29.9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8.81億美元。其中,平台業務營收為50.9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3.06億美元;其他業務營收為4.8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62億美元。

英特爾物聯網集團第四季度營收為8.7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26億美元;運營利潤為2.8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82億美元。其中,平台業務營收為7.1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6.17億美元;其他業務營收為1.6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09億美元。

英特爾第四季度非可變存儲解決方案集團營收為8.7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8.16億美元;運營利潤為3100萬美元,去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9100萬美元。英特爾第四季度可編程解決方案集團營收為5.6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20億美元;運營利潤為1.5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8000萬美元。英特爾第四季度其他所有業務營收為1.8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6.15億美元;運營虧損為13.07億美元,去年同期運營虧損為10.49億美元。

在整個2017財年,英特爾的營收為628億美元,比2016財年的594億美元增長6%;凈利潤為96億美元,比2016財年的103億美元下降7%;每股收益為1.99美元,比2016財年的2.12億美元下降6%。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英特爾2017財年調整後凈利潤為168億美元,比2016財年的132億美元增長27%;調整後每股收益為3.46美元,比2016財年的2.72美元增長28%。

英特爾預計2018財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50億美元,上下浮動5億美元;運營利潤率為25%,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運營利潤率為27%;按照和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稅率均為14%;每股收益為65美分,上下浮動5美分;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每股收益為70美分,上下浮動5美分。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英特爾第一季度營收為150.3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為72美分。

英特爾預計2018財年營收為650億美元,上下浮動10億美元;運營利潤率為2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運營利潤率為30%;按照和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稅率均為14%;每股收益為3.30美元,上下浮動5%;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每股收益為3.55美元,上下浮動5%;全年資本支出為140億美元,上下浮動5億美元;凈部署資本為120億美元,上下浮動5億美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自由現金流為130億美元,上下浮動5億美元。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英特爾2018財年全年營收為638.6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為3.27美元。

當日,英特爾股價在納斯達克常規交易中下跌0.21美元,報收於45.30美元,跌幅為0.46%。在隨後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7:01(北京時間26日6:01)的盤後交易中,英特爾股價上漲1.55美元,至46.85美元,漲幅為3.42%。過去52周,英特爾的最高價為47.64美元,最低價為33.23美元。

三、IC Insights:今年半導體出貨將破1兆顆

研調機構 IC Insights 統計,去年半導體出貨總量達 9862 億顆,已創歷史新高,今年將續寫新高紀錄;今年半導體成長最大動能,仍來自於智能手機、汽車電子以及物聯網相關產品,另外還有工業用、消費電子、32 位 MCU、 無線通信等相關晶元產品。

根據 IC Insights 統計,2004-2007 年半導體晶元成長力道加大,出貨量從 4000 億顆,成長到 6000 億顆,2008-2009 年由於金融海嘯因此出貨量下滑,但 2010 年當年成長率又顯著回升達 25%,並在 2017 年出貨量成長 14%,出貨總量一舉超過 9000 億顆。

半導體今年出貨量可望突破1兆大關,將達1.07兆顆,成長9%,並刷新歷史新高紀錄。

全球半導體過去40年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約9.1%,IC Insights指出,1984年全球半導體出貨量成長達34%,是成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IC Insights表示,隨著網路泡沫化,2001年全球半導體出貨量減少19%,則是減少幅度最大的一年。

四、全面屏刺激,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ASP同比增長10%

市場研究機構GFK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為3.97億部,同比增長1%;平均售價增至363美元,同比增長10%;全球智能手機實現營收4790億美元。

GfK移動通訊零售研究全球總監Arndt Polifke評論說:「全球智能手機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增長,2017年第四季度售出3.97億部,增幅僅為1%,但銷售額卻同比增長11%。對於如此成熟的科技產品領域而言,這是一次顯著增長,主要是全面屏手機激勵消費者購買更昂貴的手機。」

從地區來看,全球銷量的增長主要受到中東和非洲(增長8%),以及中東歐(增長7%)的推動。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出現疲軟,2017年第四季度銷量降至1.13億部,降幅達3.2%,這是中國在兩年中首次出現同比下降。2017年全年銷量增至4.49億部,增幅0.3%。

西歐智能手機2017年第四季度需求總量達3700萬部,同比下降3%,2017年全年銷量1.256億部,降幅達4%。

中東歐智能手機銷量持續復甦,2017年第四季度銷量達2520萬部,同比增幅達7%。該地區2017年銷量為8520萬部,較2016年增長9%。GfK預測,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市場的推動下,2018年銷量將增長6%。

北美智能手機市場過去兩年銷量增長最為強勁,2017年第四季度銷量同比增長6%,2017年全年銷量較2016年增長2%,總量達2.013億部。GfK預計這一形勢預計不會持續太久,2018年銷量將與2017年基本持平。

拉美地區在巴西強勁復甦的推動下,2017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銷量持續增長,達3500萬部,同比增幅達6%。2017年銷量較2016年增長9%。然而,GfK預測拉美智能手機受到巴西增長放緩的影響,2018年將較2017年僅增長2%。

中東與非洲智能手機2017年第四季度銷量達4620萬部,同比增幅達8%,增長主要受到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推動。埃及智能手機本季度需求量實現28%的顯著增長,同時沙烏地阿拉伯則增長24%。該地區智能手機2017年銷售總量達1.765億部,較2016年增長4%。GfK預計中東與非洲智能手機2018年銷量將增長5%,但其智能手機普及率相對較低,這為新購機用戶留下足夠的增長空間。

亞洲新興地區(包括孟加拉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在2017年第四季度出現首次同比下降,為5860萬部,同比下降1%。這是受到印度下降3%的拖累,而印度低價4G功能手機的激增可能會「蠶食」智能手機銷量。該地區智能手機2017年銷量為2.327億部,較2016年增長8%。GfK預計2018年需求量將增長9%。

亞洲發達地區(包括澳大利亞、香港、日本、紐西蘭、新加坡、韓國和台灣)2017年第四季度銷量達到1850萬部,同比下降9%,被韓國下降21%所拉低。該地區智能手機2017年銷量達到6850萬部,較2016年下降6%。然而,GfK預測該地區智能手機在2018年將恢復2%的增長,這主要得益於日本財富的改善。

在智能手機平均售價方面,全球智能手機2017年第四季度平均售價增至363美元,增幅達10%。多個地區的智能手機銷量雖然下滑,但銷售額依然保持高增長,就得益於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的大幅提升。例如中國市場,2017年全年銷量同比增幅僅0.3%,但銷售額再次實現較高增長,較2016年增長13.1%。西歐地區第四季度銷量同比下降3%,銷售額卻增長17%,2017年全年銷量下降4%,銷售總額達560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5%。

GfK預測,由於智能手機發達市場飽和,客戶維繫將成為智能手機製造商關注的焦點,這將鼓勵更大程度的創新與差異化來刺激銷量。

五、

手機賣不動,高通聯發科戰略開始分化

智能手機市場進入「微衰退」狀態,高通、聯發科除了等待2019年5G商轉後, 為產業鏈帶來的換機潮之外,也正加速往車用、智能家庭、筆記本電腦等新領域卡位,降低手機市場萎縮的衝擊。

智能手機經過連續多年高速成長,2016年起出現放緩跡象。 當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6億支,年成長4.7%,已經落入中個位數百分點。

去年第4季受智能手機廠修正幅度較大影響,手機晶元供應鏈預估,2017年全年市場很可能已經進入「微衰退」階段,將是智能手機面世以來首年衰退。 而今年不僅態勢不便,且危機更大。

對手機晶元廠來說,智能手機的規格疲勞,已經難以催化換機潮,2019年商用的5G將是下一個契機,但真正放量卻可能要等到2020年以後,這兩年手機供應鏈的危機仍在。

為分散風險,尋找其他成長來源,高通和聯發科積極卡位非手機領域,像是高通之前大動作宣布進軍筆記本電腦領域,同時卡位車用、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新應用。

聯發科除了爭取手機新客戶外,同樣積極卡位車用、智能音箱、共享單車、人工智慧、對象追蹤等相關新應用,希望今年營運能止跌回穩。

六、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2017年首度下跌 年比下降4%

1月26日據國外媒體報道,根據Canalys發布的一份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年度總出貨量下滑的態勢。

去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了季度出貨量下滑的情況,但連續12個月整體出貨量同比下滑,還是第一次出現。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4.59億部,下降幅度為4%。尤其是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出貨量為1.13億,下跌幅度達到了14%。

儘管整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但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季度,華為仍然保持著非常驚人的增長勢頭。四季度華為出貨量為2400萬,增幅達到9%。

OPPO和vivo兩家公司雖然在亞洲新興國家市場銷量有大幅提升,但在中國本土銷量分別下降了16%和7%,四季度出貨量分別為1900萬和1700萬。

最後,在iPhone X和iPhone 8以及iPhone 8 Plus的幫助下,蘋果在去年第四季度超越小米,出貨量達到1300萬。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甚至下滑,致使中國廠商將目光對準了海外市場,尤其是印度市場。多年以來,印度市場已經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爭奪的新戰場,同時包括印尼等國家,未來的市場規模也會大幅增加。

尤其是小米,在第四季度成功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最大智能手機廠商。同時小米還進軍了西班牙、墨西哥、俄羅斯和部分非洲國家市場。

但美國市場對於小米來說,還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目前小米只在美國銷售一些配件產品,但還沒有智能手機銷售,儘管外界有很多消息表示小米有意進軍美國市場,但始終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另外,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也取消了與華為合作銷售Mate 10 Pro的計劃,有消息稱AT&T此舉是來自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另外包括Verizon也同樣有可能取消與華為的合作計劃。

但華為仍計劃在美國市場出售無鎖版的Mate 10 Pro,並且聘請了《神奇女俠》主演蓋爾·加朵(Gal Gadot)成為其在美國市場的「首席體驗官」。但目前美國市場智能手機的銷售依然是以運營商合約機為主,儘管華為已經與百思買、亞馬遜等零售渠道簽署了協議,但最終Mate 10 Pro在美國會有怎樣的表現,目前來看誰都無法給出答案。

七、專利複審委認定Veeco美國專利無效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複審委」)於 1 月 23 日作出審查決定書,認定美國維易科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Veeco美國」)的第ZL 01822507.1號、名稱為「通過化學汽相沉積在晶片上生長外延層的無基座式反應器」的發明專利的全部權利要求因不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而無效。

該被宣告無效的專利為去年 Veeco 美國在美國紐約東區法院起訴中微的基片托盤供應商專利侵權的涉案美國專利(US 6,506,252、US 6,726,769)的中國同族專利。

據悉,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微」)於美國當地時間 2017 年 12 月 8 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遞交無效 Veeco 美國專利(US 6,726,769)的請求。

中微表示,在剛開始研發自己的 MOCVD 產品技術時就已充分分析過此專利。中微發現該專利技術從上個世紀 60 年代以來就被大量前置專利公開,因而應屬無效專利。中微對該涉案專利的中國、韓國和美國同族專利均已提交了無效宣告請求。

中微資深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兼 MOCVD 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杜志游博士表示,「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專利複審委基於我方提交的強有力的證據認定 Veeco 美國的專利無效。同時,我們有信心美國專利商標局和韓國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除此之外,中微還宣布了另一項事件的最新進展。2018 年 1 月 12 日,依據中國法律,中國海關基於中微的第 CN 202492576 號專利(以下簡稱「中微專利」)採取了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暫時扣押了 Veeco Asia 公司進口至中國的兩台涉嫌侵犯中微專利的 EPIK700 型號的 MOCVD 設備。針對此涉嫌侵權設備,中微正考慮採取後續法律行動,包括可能向中國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在此之前,去年 12 月,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同意了中微針對 Veeco 上海的禁令申請,禁止其進口、製造、向任何第三方銷售或許諾銷售侵犯中微專利的任何化學氣相沉積裝置和用於該等裝置的基片托盤。

實際上,中微半導體與美國 Veeco 公司的專利糾紛集中在 MOCVD 設備上,作為 LED 晶元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設備,MOCVD 的核心技術長期被歐美企業所壟斷,美國Veeco、德國 Aixtron 是這個領域中的兩個巨人。

中國作為全球 LED 晶元的最大製造基地,近年來得益於產業政策、市場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中國企業在 LED 設備製造領域異軍突起,湧現出中微半導體、中晟光電等代表性公司,不斷搶佔歐美巨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微半導體銷售維持在年均 30-35% 的增長率,預期 2017 年今年將實現突破性增長,達到 80% 年增長率,銷售預計將達 11 億元人民幣,2017 年中微半導體的 MOCVD 出貨量已突破 100 台,而到 2017 年底,中國大陸的 MOCVD 累積安裝量佔全球總量的比例將超過 50%。而從目前國內前三大 LED 晶元廠商今年採購情況看,Veeco 和中微的 MOCVD 設備各佔一半。

中微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博士認為,中國 LED 產業不應當因 Veeco 美國、基片托盤供應商和中微之間的專利訴訟而受干擾和受損。因此,中微願意達成一個有利於所有三方的解決方案。

八、"中國製造2025"路線圖:通信等三領域將領先世界

1月26日,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簡稱戰略諮詢委)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技術路線圖編製專家組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中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個領域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戰略諮詢委委員屈賢明介紹了技術路線圖(2017年版)的修訂情況,並展望了2025年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趨勢。

屈賢明表示,通過對2017年版路線圖的綜合分析,十大領域和23個優先發展方向到2025年的綜合水平將呈腰鼓狀:兩頭小,中間大。可以展望到2025年10大領域及23個優先發展方向將達到的狀態。

其中,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世界第一,而且創新模式將由跟隨到並行,進而跨入引領。這三大重要的產業能步入世界領先,成為世界引領者,是中國成為製造強國的一個重要表徵,意義重大。

同時,大部分領域和優先發展方向如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農業裝備、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戰略新材料等將整體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處於世界第二、第三。

此外,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民用航空裝備這兩個產業與世界強國仍有一定的差距。而操作系統與工業軟體、高性能醫療器械兩個產業的發展前景存在較大的變數,如能採取有效、正確路徑和政策,有望進入或接近世界先進行列。

屈賢明表示,五代移動通信(5G)、綠色智能軌道交通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件增材製造技術等一批重大技術將實現突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他指出,十大領域的技術創新模式將出現重大轉變,總體將由跟隨向並行轉變,其中進入世界第一的三大產業,引領將成為主導的創新模式,一大批原創、獨創的技術和產品將面世。這表明到2025年十大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將提升一大步,可以基本擺脫核心技術主要依賴國外的局面。

屈賢明建議,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有望處於引領地位的產業,要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短板和瓶頸,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

而對於操作系統與工業軟體、高性能醫療器械兩個產業,屈賢明認為,這都是十分重要的產業,與國民經濟安全和人民健康保障十分密切。目前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但如能抓住機遇、換道超車,仍有邁入國際先進行列的可能,應制定專項計劃。

九、LG Chem 南京廠準備就緒?準備生產新 iPhone L 型電池

今年的新 iPhone 電池容量升級,將配備 L 型電池?據傳韓廠 LG Chem 的 L 型電池產線快要準備就緒,可能不久後就會開始生產。

韓媒 etnews 26 日報導,LG Chem 的中國南京廠是蘋果 L 型電池的專門生產工廠,蘋果和 LG Chem 人員之前才到南京廠視察設備,若無意外,LG Chem 應該近期內開始量產。新的 L 型電池是單一電池組,不像目前 iPhone X 的 L 型電池由兩組電池結合而成,重量更輕。由於蘋果常常帶動智能手機風潮,外界認為如果蘋果真的採用 L 型電池,其他業者也許會考慮跟進。

除此之外,預料蘋果今年的 OLED 智能手機不只一款,OLED 面板需求提高,不再由 Samsung Display 獨家供應,LG Display(LGD) 也會分食訂單。LGD 加入供應鏈,將帶入新的軟硬複合板(RFPCB)供應商。目前 Samsung Display 的 RFPCB 訂單,交由 3 家韓廠處理,包括 BHE、Samsung Electro-Mechanics、Interflex。LGD 加入之後,蘋果會再挑選一、兩家韓國的 RFPCB 供應商。

十、

蘋果 iPhone X 銷售不如預期,拖累 Sony 股票評等遭調降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投資機構摩根大通 (JPMorgan ) 在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將 Sony 的股票評等由 「買進」 調降為 「中性」,股價也由每股 5,500 日元,下調至 5,400 日元。原因是隨著蘋果 iPhone X 智能手機的銷售量不如預期,提供半數 iPhone X 圖像感測器的 Sony 營運也將受到影響。

報導指出,摩根大通的報告內表示,隨著市場對高端智能手機需求的減弱,iPhone X 的產量在 2018 年第 1 季可能將會比 2017 年第 4 季下滑 50%,且需求疲弱的態勢很可能持續整個 2018 年上半年。因此,供應過半數 iPhone X CMOS 圖像感測器的 Sony 也將受到影響。而消息發布後,Sony 在 25 日在東京證交所的股價隨即下跌了 3.6%。

報導進一步指出,Sony 是全球領先的 CMOS 圖像感測器和相機晶元廠商。儘管智能手機產業近年來逐漸趨於飽和,但是因為一部手機配備多枚 CMOS 圖像感測器的新趨勢,還是令 Sony 近年來獲益良多。2017 年 10 月,Sony 還因此調高了當年度的獲利預測。其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於 CMOS 圖像感測器需求的提升,這也拉抬了該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上漲了超過 60%。

摩根大通還指出,由於疲弱的蘋果 iPhone X 智能手機需求,這將為 Sony 帶來不利影響。因為 Sony 有 50% 的 CMOS 圖像感測器營收來自於蘋果,而且在全球 CMOS 圖像感測器的市佔率高達 70% 以上。就因為當前智能手機採用雙鏡頭功能的趨勢,並沒有業界最初預計的那樣樂觀,其中包括許多中國手機廠商,這也進一步打擊到 Sony 的營收。

摩根大通的報告指出,鑒於超高的市場預期,認為 Sony 半導體業務出現任何不及預期的情況,都將使得股價面臨壓力。而上星期,凱基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也呼應這樣的看法,在出具的報告中表示,因為售價過高,中國市場銷售不如預期的因素,將使得 iPhone X 的在 2018 年第 1 季的出貨量展望調低了 23%。郭明錤甚至還表示,iPhone X 可能在 2018 年年中進一步停產,由之後新推出的機款接替。

觀察 Sony 最近一季狀況,CMOS 圖像感測器占僅該公司總營收的 9.4%,但卻貢獻了 22% 的營業利益,可見 CMOS 圖像感測器業務對 Sony 營收的重要性。2017 年 10 月,Sony 因 CMOS 圖像感測器熱銷的緣故,上調了該部門的 2017 年全年的獲利展望,營業利益從之前的 1,300 億日元,調高到了 1,500 億日元,上調幅度超過 15%。所以,好不容易業績有所爬升的 Sony,是否可能隨著 iPhone X 的銷售不如預期,讓營運再受打擊,將會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關於轉載】: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整保留文章標題及內容,不得刪改、添加內容繞開原創保護,且文章開頭必須註明:轉自「摩爾芯聞MooreNews」微信公眾號。謝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鬧劇上場:台灣建議高通用投資代替罰款;三星新 OLED 廠投資案傳無限期延後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