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統論劍68—腎癌—卡博替尼能否成為晚期腎癌骨轉移患者新的治療標準?

醫統論劍68—腎癌—卡博替尼能否成為晚期腎癌骨轉移患者新的治療標準?

本期特邀專家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斯璐教授,進行專家點評。醫統江湖團隊期待更多的臨床專家加入,一起來給大牌研究找找茬

解讀醫師&解讀統計師

張 敬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放療科研究生在讀

梁 斐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統計師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METEOR Trial

Cabozantinib, a New Standard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Bone Metastases?

背景

骨轉移是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第二常見的轉移部位,發生率達29.5%。腎癌骨轉移不僅是預後不良的標誌,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高達85%腎癌骨轉移患者會經歷骨折、脊髓壓迫等骨相關事件。之前的研究顯示靶向治療對骨轉移療效甚微,合併骨轉移和不合併骨轉移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療後中位OS分別為14.9月和25.1月。在III期研究METEOR中,卡博替尼用於既往接受過抗血管生成治療進展的晚期腎癌患者,對比依維莫司可以顯著改善PFS、OS和ORR。基於這一研究結果,本研究旨在分析METEOR研究中合併骨轉移的亞組患者,探索卡博替尼對骨轉移患者的療效。

方法

這是一國際多中心的開放標籤的臨床III期研究METEOR研究的探索性亞組分析。METEOR研究入組年齡大於18歲、病理證實透明細胞癌、影像有可測量靶病灶、既往接受過至少1種VEGFR TKI治療並在6個月內進展的晚期RCC患者。入組患者1:1隨機接受卡博替尼或依維莫司治療,分層因素包括既往接受VEGFR TKI數量(1或≥2)以及MSKCC危險因素分組。本次分析針對骨轉移亞組,由獨立數據委員會評估基線CT或MRI確認有無骨轉移。

結果

與依維莫司組相比,接受卡博替尼治療組基線合併骨轉移患者能夠延長DFS(7.4個月對比2.7個月)、延長OS(20.1個月對比12.1個月)、提高ORR(17%對比0);合併骨轉移與內臟轉移患者也得到相似的結果。且基線合併骨轉移的患者中,卡博替尼組相比依維莫司組骨轉移病灶響應率提高(20%對比10%),骨相關標誌物(BSNP、P1NP、CTx)的變化更大。安全性數據顯示,卡博替尼組3-4級以上不良事件的發生率(73%)高於依維莫司(51%)組,但合併骨轉移病灶患者發生骨相關不良事件概率(23%)較依維莫司組略低(29%)。

結論

既往接受過VEGFR TKI治療進展後的,基線合併骨轉移晚期RCC患者,二線治療卡博替尼對比依維莫司改善PFS、OS和ORR,可作為一個更優治療選擇。

文獻解讀

專家點評

從Meteor研究看晚期腎癌的二線治療

第一部分:Meteor研究概況

Meteor是一項III期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評價卡博替尼二線治療晚期腎透明細胞癌(RCC)的治療作用,對照組是依維莫司(2009年被FDA批准的首個TKI失敗後的二線治療藥物)。該研究的最初結果發表於2015年11月的NEJM,生存更新數據發表於2016年7月的Lancet Oncology,針對骨轉移的亞組分析結果發表於2018年1月的JCO雜誌。該研究總體奠定了卡博替尼作為二線治療晚期RCC的治療地位(2016年獲批),被NCCN腎癌指南作為1類證據推薦,亞組分析顯示骨轉移患者更能從卡博替尼中獲益。目前同時被指南推薦的二線治療還有阿昔替尼,納武單抗和樂凡替尼聯合依維莫司(均為1類推薦),非1類推薦包括索拉菲尼和依維莫司。

Meteor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總體PFS分別為7.4m和3.8m,有效率分別為21%和5%。卡博替尼組中60%的患者需要減量,因副反應停葯的患者在兩組間相仿(9% vs 10%)。在骨轉移亞組中(79%患者同時合併內臟轉移),有效率分別為17% vs 0%,中位PFS分別為7.4 vs 2.7m,骨病灶有效率為20% vs 10%,骨事件減少6%(23% vs 29%)。

在晚期腎癌中,骨是繼肺後的第二大轉移器官,常被認為是預後不良的因素。以往研究認為靶向藥物對骨轉移的治療作用有限,接受靶向藥物治療的骨轉移患者總生存差於非骨轉移患者(分別為14.9m vs 25.1m)。Meteor研究不僅為卡博替尼提供了二線治療的依據,也可能成為骨轉移患者的新的治療規範。

第二部分:晚期RCC的二線治療一覽(表 1)

那如何看待卡博替尼在晚期RCC二線治療中的地位呢?縱觀晚期腎癌的治療,歷經了細胞因子(IL-2和干擾素)、靶向治療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三個時代。靶向藥物作為目前晚期RCC的主流治療方式進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存。RCC也成為了眾多靶向藥物的兵家爭奪之地,在眾多的二線藥物中,到底該如何來劃分晚期RCC的領地呢?那有必要先來解讀一下其他幾個藥物的臨床研究:

索拉菲尼的上市標誌著腎癌進入了靶向治療時代,TARGET是其代表研究,該III期臨床研究將細胞因子失敗的患者隨機分配接受索拉菲尼或安慰劑,PFS時間分別為5.5m和2.8m,前者有效率不足10%,於2005年被FDA批准用於細胞因子治療失敗後的二線治療藥物。

隨後靶向藥物迅速崛起,細胞因子的一線治療地位很快被舒尼替尼、培唑帕尼、替西羅莫司、貝伐珠單抗聯合干擾素等TKI治療藥物所取代,因此更多研究轉向了靶向治療失敗後的二線治療研究。

RECORD-1研究奠定了依維莫司作為首個TKI失敗後的二線治療地位,該III期隨機臨床研究選取了最佳支持治療作為對照,入組患者至少接受過1個TKI製劑的患者,其PFS時間分別為4.9m和1.9月。FDA於2009年批准其用於TKI治療失敗後的二線治療。

為阿昔替尼奠定二線治療地位的是AXIS研究,同樣是一項III期對照研究,與索拉菲尼比較。PFS分別為6.7m和4.7m,有效率分別為19%和9%。但該研究中入組了很多細胞因子失敗後的患者,如果單純看TKI治療失敗後的患者,PFS僅為4.8m和3.4m。2012年被批准用於TKI失敗後的二線治療。

Checkmate-025研究評價了PD-1單抗(納武單抗)的二線治療地位。該III期隨機對照研究選取依維莫司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TKI失敗後的患者接受兩組治療後,前者的OS高出依維莫司組5個月(25.0 vs 19.6),ORR相差20%(25% vs 5%),而且安全性更好,3/4級毒性發生率(19%)僅為依維莫司組的1/2。2015年被FDA批准用於TKI失敗後的二線治療。

樂伐替尼聯合依維莫司(205研究)是二線治療中唯一的靶向聯合用藥方案。205研究是一項II期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聯合組ORR高達37%(vs 6%),兩組的中位PFS為14.6m vs 5.5m,中位OS分別為 25.5m vs. 15.4m。聯合組的副反應明顯升高,因不良反應藥物減量或停葯的患者佔89%(vs 54%)。可以看出,靶向聯合治療雖然應答率較高,但是毒性明顯增加,患者耐受性差。2016年被FDA批准用於二線治療。

縱觀前述研究,如何選取二線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治療意願、瘤負荷大小、年齡、病情進展速度、病灶轉移部位和自身疾病來進行合理選擇。如果想要快速減瘤,建議選擇樂伐替尼聯合依維莫司;如果腫瘤負荷小,進展緩慢,生活質量要求高,可以考慮納武單抗;如果以骨轉移為主的,可以考慮卡博替尼;但是在中國上市的藥物僅有阿昔替尼和依維莫司,由於這二者沒有進行過頭對頭的比較研究,就需要綜合考慮價格、毒副反應和自身疾病等其他因素。

第三部分:未來方向和展望

總體來說,腎癌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雖然腎癌的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仍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一線治療中,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是否優於靶向藥物?免疫和靶向的聯合獲益嗎?一二線治療如何進行序貫?我們期待正在進行的新葯/新方案的眾多臨床研究能給出合理的答案(表2)。

表1、二線治療的主要的II/III期臨床研究

*為主要研究終點

表2、正在進行中的腎癌主要臨床研究

by 斯璐

http://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017.74.735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統江湖 的精彩文章:

TAG:醫統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