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克羅恩病外科併發症的種類與外科治療原則

克羅恩病外科併發症的種類與外科治療原則

克羅恩病在國內有迅速增高的趨勢。克羅恩病過去亦稱為節段性腸炎或克隆氏病,原指以迴腸為主的炎性病變,炎性病變始於黏膜並侵入腸壁全層。現在發現這種炎性病變可發生於全消化道。

克羅恩病的外科併發症包括腸梗阻、腸穿孔、消化道出血、腸瘺和腹腔感染。這些併發症常交替發生,導致病人出現營養不良與臟器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死亡。內科治療的原則主要誘導與維持克羅恩病的緩解,但無法阻止併發症的發生。外科醫生應熟悉克羅恩病外科併發症發生髮展規律,適時進行介入,以降低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外科併發症的種類與外科治療原則

1.腸梗阻

腸梗阻的原因主要是炎性病變反覆發生與潰瘍修復以後所合併的疤痕增生性狹窄,黏膜的炎性水腫可加重狹窄與梗阻。狹窄可發生於末端迴腸,還可發生於回結腸吻合口。

針對克羅恩病合併的腸梗阻,可先嘗試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的第一步是禁食、全腸外營養支持、胃腸減壓和生長抑素治療。等梗阻解除後,並不急於迅速恢復經口進食,而是進行腸內營養。選用對胃腸道負擔比較小的易消化的腸內營養液,採用24小時持續鼻飼,並逐漸增量的方法進行腸內營養。在全量實施腸內營養、病人營養不良基本改善後,才恢復經口進食。

如上述保守治療方案總是在進食後再次或多次發生梗阻,可考慮手術切除梗阻腸段。對無明顯梗阻的腸段,不需切除,以免產生短腸綜合征。對無腸壁炎症的較短的狹窄腸段,亦可採用梗阻腸段切開成形的方法消除梗阻。

2.腸穿孔與腸瘺

急性穿孔多發生在梗阻的近端,並由此引起瀰漫性腹膜炎,此時需要急診手術。手術以控制感染為主,方法包括腹腔沖洗、穿孔腸段的切除,術後持續雙套管沖洗。如腸壁炎症較重、病人一般情況較差,可不進行腸管的吻合。在控制感染源後,行小腸或結腸的雙造口。待三個月後,感染控制、營養狀態改善、腸粘連松解後再行消化道重建手術。

克羅恩病人的腸瘺發生有一定規律,初次發病以迴腸末端為主,多為自發瘺,也是腸瘺病人唯一多見的自發瘺。自發瘺的病人均合併不同程度的腹腔膿腫形成。對這類病人,可採用先引流腹腔膿腫,再切除腸瘺腸段的損傷控制性階段手術方案。膿腫引流的方法包括:穿刺置管留置引流;開腹膿腫切開置管引流+病變腸管近端造口的方法。不宜在處理膿腫的同時切除腸管行一期吻合手術。在膿腫引流後病人一般情況改善後再行腸切除腸吻合術。

複發病例多為回結腸吻合口。複發分為內鏡複發,癥狀複發和外科併發症複發。因此,對術後病人,特別是回盲部切除行回結腸吻合的病人,應定期行內鏡檢查。內鏡檢查發現三個以上的潰瘍面即可定義為內鏡複發,此時應加強內科治療,誘導克羅恩病緩解。還可通過克羅恩病活動指數評分(CDAI)來評估克羅恩病是否為癥狀複發。如為癥狀複發,應立即啟動誘導緩解的治療。如已有腸瘺發生,可在糾正營養不良後再次手術切除回結腸吻合口,重建回結腸吻合。術後應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雷公藤以防止複發。

嚴重病例可出現迴腸十二指腸內瘺、腸膀胱瘺,小腸結腸內瘺。腸內瘺發生後,可出現短腸綜合征的發生,病人出現腹瀉、營養不良和出血的癥狀。此類病人在明確診斷後,不宜急於手術,應在改善一般情況後再行手術治療。對於迴腸十二指腸瘺,可切除迴腸段或回盲部段,行迴腸迴腸或回結腸吻合術。十二指腸瘺口小的,可行十二指腸瘺口切除修補術。十二指腸瘺較大的,可行空腸十二指腸Roux-en-Y吻合術。對於小腸膀胱內瘺,可行小腸瘺切除腸吻合術,膀胱內瘺則可行瘺口切除膀胱修補術。

3.消化道出血

克羅恩病常發生消化道出血,癥狀以便血為主。主要發生在病變範圍較廣的克羅恩病病人。病人可表現在潰瘍面破潰出血,亦可因潰瘍腐蝕腸壁血管導致出血。克羅恩病病人的病變以迴腸為主,而迴腸是吸收維生素K的主要場所,所以克羅恩病病人多合併維生素K的吸收障礙。維生素K的吸收障礙進而導致肝臟凝血因子II、VII、IX、X的合成障礙,由此導致凝血機制的障礙,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和國際標準化比值的增高。因此,克羅恩病病人的出血表現為易於出血、不易於止血。出血的特點是量大、持續時間長。

針對克羅恩病合併的消化道出血,可採用輸注冷沉澱、注射維生素K等方法促進凝血機制的恢復。對失血較多的病人,應遵循損傷控制性復甦的原則,注重補充全量全面的血液成分,避免單獨輸注濃縮紅細胞。如在凝血機制改善後出血仍無改善者,可行DSA了解有無大血管出血,如有,可採取栓塞方法止血。必要時,手術止血。對無明顯大出血的活動期克羅恩病病人,還可適量使用激素和免疫抑製劑誘導克羅恩病的緩解,此法亦可有效治療一部分出血病人。

4. 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可發生在自發瘺與複發瘺的病人。克羅恩病手術後即刻發生的吻合口瘺也可合併腹腔感染。腹腔感染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腹腔膿腫,其次是瀰漫性腹膜炎。針對克羅恩病腹腔感染的治療措施包括:引流、清創和感染源確定性處理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的抗菌藥物使用與免疫調理措施。

轉自:疑問醫答

策劃:王國勝

編輯:王志鵬 董向雨

關注消化,攜手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消化系統影像學診斷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