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縱隔鏡檢查的麻醉

縱隔鏡檢查的麻醉

縱隔鏡檢查的麻醉

縱隔鏡檢測的主要目的在判斷肺癌手術切除的可行性,判明腫瘤侵犯縱隔的程度及肺門淋巴結轉移情況,同時可酌情摘取活組織病理檢查以求確診。縱隔鏡檢查一般不適用於胸腺或前縱隔腫瘤病例,因不能窺視到病變全貌,也容易直接損傷腫瘤致嚴重出血,也禁用於上腔靜脈梗阻綜合征、氣管嚴重受壓移位及主動脈瘤病人,因易致命性大出血。

麻醉前準備

應特別重視排除隱性呼吸道阻塞、上腔靜脈梗阻、腦循環減退等異常病情。肺癌常有合併肌無力綜合征的可能,術前應予明確排除。檢查及摘取活組織期間,有血管撕裂大出血等危險,應備妥血源,並做好自體輸血及快速輸血等相應準備。

麻醉處理

縱隔檢測一般都可局麻下進行,對腦循環已有減退跡象的病人尤其適應,便於在病人清醒狀態下及時發現腦功能的變化。有人主張選用全麻,其優越性在:

1、病人絕對安靜,造作進行順利;

2、可基本消除因縱隔鏡刺激肺門鎖引起嗆咳反射,一旦出現氣胸,或出血等併發症,容易得到較安靜的處理環境和及時手術處理。

看來選用全麻可使安全性相對提高。全麻應採用氣管內插管,對麻醉藥的選擇則無特殊要求。宜選用氣管內粘膜表麻及應用肌松葯,要求檢測完畢病人即清醒。

併發症

縱隔檢查的嚴重併發症發生概率為1.5%,死亡率小於0.1%,主要與檢查操作誤傷血管有直接關係,但麻醉效果不完善也是重要誘因之一。

一、縱隔出血

常因檢測過程中病人出現嗆咳或躁動,致縱隔鏡誤傷血管破裂出血;也可因摘取淋巴結撕破相鄰血管而發生,對於並存上腔靜脈梗阻或氣道阻塞者尤需提高警惕。

二、氣胸

較為常見,多數於術後逐漸出現,其症象與胸膜撕破口的大小有關。單純氣胸如無明顯癥狀,無需特殊處理,或胸腔穿刺1~2次即可;如果出現張力性氣胸徵象,如呼吸局促、低血壓、發紺等,應緊急胸腔閉式引流減壓。為及時發現氣胸併發症,檢測全稱應嚴密監測呼吸音、氣道壓力峰值及臨床症象;檢測完畢宜常規施行X線胸部透視及攝片。

三、喉返神經損傷

偶有發生,其中50%為永久性損傷。如果疑有損傷,檢測完畢後應作直達喉鏡檢查以求確診。

四、其他

包括感染、膈神經損傷、食管損傷、乳糜胸及傷口腫瘤種植等。縱隔鏡施壓於無名動脈,可致右頸動脈血流減少,如果病人原先已有腦供血不足,則有可能誘發左側輕度偏癱。因此必須實行,需採取嚴密的監測措施;

1、取左上肢測量血壓。

2、持續接觸右橈動脈搏動的強弱變化。最好連續SpO2的脈搏容積圖型,一旦脈搏減弱或脈搏容積波變小,提示縱隔鏡可能已壓迫無名動脈,應立即調整縱隔鏡的位置。

3、盡量避免頭過伸位,以預防頸血管受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醫台 的精彩文章:

TAG:麻醫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