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 | 呂布逃出長安,為什麼首選袁術,而非袁紹?

三國 | 呂布逃出長安,為什麼首選袁術,而非袁紹?

原標題:三國 | 呂布逃出長安,為什麼首選袁術,而非袁紹?



作者|雜了咕咚


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歡迎轉發朋友圈


三國系列周五專欄——三國志被忽略的八卦58

長安被李傕帶兵佔領,王允誓死不肯逃亡,呂布只好帶著自己的隊伍和董卓的人頭,逃離長安。呂布似乎有個宿命:如果不殺領導,就不會有好下場。呂布也是按照牛頓指引的方法成長:我想偉大就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後漢書》。布與戰,敗,乃將數百騎,以卓頭系馬鞍,走出武關。)


但與王允共秉朝政的呂溫侯已經殺到太師一級了,沒法再更偉大了。這隻能怪他自己,進步太快,三步並作兩步走,一步到達副元首。


現在呂布一下又成了頭號通緝犯。可能是步子邁的太大了,扯著了。他必須儘快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李傕在到處抓他。


由於被貼了撲殺領導的標籤,走投無路的呂布並沒有朋友可以投靠。


何況作為全國在逃犯,靠山要有實力才能保護呂布,而且時間緊迫,要符合屬地就近原則。



帶著董卓的人頭的呂布首先想投的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當初董卓滅袁家全族,呂布殺了董卓,為袁家報了仇。呂布認為自己時有恩於袁家的。


董卓親手把呂布拽入了中央,接著用自己的性命,讓呂布成為國家領導人,最後還用自己的頭,為呂布找營救組織。對呂布來說,董卓渾身都是寶。


受演義影響,大家認為此時的袁紹的實力已經雄霸諸侯,呂布可以選擇袁紹。這是誤解,此時的袁紹人氣雖然很旺,但地盤不大,而且地位低下。


袁紹原來一直在中央混,擔任司隸校尉,是個管官吏的大官,但他並沒有自己的實際地盤。這個劣勢在他逃離京城後,就比較明顯了。

當初袁紹就是在很小的勃海招兵買馬,打起討董大旗的。好在古人還比較尊重名望,各路諸侯都推舉袁紹挑頭領著大家干,承認他的家長地位。但袁紹實際地盤很小,只是名頭非常大,像大頭爸爸。



袁紹也不願意總這麼畸形地活著。呂布逃出長安的時候,袁紹剛把冀州連嚇唬帶哄地搶到手,總算有了與他名望相稱的地盤兒。但冀州是袁紹強取豪奪來的,既不被李傕郭汜把控的長安朝廷承認,也不被諸侯們讚許,再加上冀州地處中原糧產豐富,所以經常被隔壁老王們惦記。


鄰居甲是黑山軍。


他們是行走在太行山一帶的山賊,主要活動在冀州的西側境內。趙雲的家鄉常山郡是黑山軍的根據地。黑山軍人口眾多,兵卒及家屬超過百萬之眾。總瓢把子是張燕。


張燕在漢靈帝時期接受招安,被封為平難中郎將,屬於一級將領。而袁紹佔領冀州並沒有拿到朝廷頒發的委任狀,實際屬於匪類。所以黑山張燕的口號是:「代表正義消滅你!」



作為諸侯領袖,袁紹也知道自己違背禮法豪奪冀州很敗人品,同時又是初得冀州,維穩是頭等大事。所以袁紹選擇悄悄媾和張燕。黑山軍控制了冀州西側的一部分。(《三國志》「河北通謀黑山」)


這段時期的袁紹地位並不高。


鄰居乙是公孫瓚。他對冀州不叫惦記,是直接搶。

冀州最東的勃海全郡,以及南端的平原郡、清陽郡的部分地區,都被公孫瓚佔領著。反正國家沒宣布冀州由誰管,誰管不是管。



本來袁紹不費一兵一卒把冀州這塊兒大餡餅弄到手,卻沒想到被這個地痞咬一嘴,被那個惡霸掰一半兒。等袁紹再低頭看時,手裡的餡餅像是被別人吃剩下的。


再看下袁術的情況。


首先是地域範圍。此時的袁術擁有荊州南陽郡、豫州汝南郡、揚州九江郡。沿江淮流域橫穿各州。看似沒有冀州的面積大,但因為在長江流域,物產豐富,人口眾多。


以袁術起家的南陽郡為例,就可以看出袁術的經濟實力強大。


當初袁術帶著後將軍的身份逃董卓的朝廷,他跟袁紹一樣,也是個沒有實權的光桿將軍,只有少量私人軍隊。但他的命比袁紹好,他獨自創業的初期就得到猛將孫堅。


孫堅之所以投靠袁術,是因為兩個人都跟被董卓殺死的張溫關係不錯。孫堅不但帶著勇猛來了,還帶著一份兒見面禮:南陽郡。


據《三國志》記載,孫堅搶來時,南陽郡人口「數百萬」。這個表述肯定有誤。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陽郡的人口是二百四十三萬人。到五十年後的東漢末年,不但災荒集聚,還有黃巾軍這樣的大規模起義,讓東漢人口損失巨大,到三國時期,各州人口的下降比例普遍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此時,三國還沒有建立,但南陽郡不可能還保持二百萬人口。但將近百萬,是可能的。對同時期的郡國,二、三十萬人口居多。


南陽郡為什麼這麼多人口呢?不僅因為它是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而更是漢光帝劉秀的龍興之地,他跟皇后陰麗華都是南陽郡人。著名的東漢開國元勛入雲台圖畫的共三十二人,其中有十三人出自南陽郡,佔比在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南陽郡的達官顯貴非常多,人口也非常稠密。

在農耕經濟的古代,人口意味著一切。


有人就意味這有勞動力耕種糧食,任何朝代糧食都是第一位的。袁紹就是看重冀州的糧產豐富,才千方百計地從韓馥手裡奪到自己手裡。了解三國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很多戰役的結束,不是誰贏了誰,而是一方或雙方沒糧食了才會罷戰,大家各自散開,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吃飯飯去了。


居民數量多了,除了保證足夠的口糧以外,稅收也是當地政府的支柱收入。稅收是漢朝老百姓總覺得物價越來越高的發動機。


這裡跟朋友們簡單介紹下這台漢朝發動機。


漢代主要有三種稅負。第一種是田稅,三十份抽一份的稅,以實物繳納田租。這個稅還是比較輕的,是從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開始的,之前都比這個稅負高。



除了田稅,百姓還要上繳田畝附加稅:芻、稿稅,「芻」為飼草,「稿為禾稈」。收取這些草料是為了供應牲畜的糧食。(這兩種稅,因為既根據農戶擁有的土地為依據,又以戶為單位,所以再細化成四種稅。)農人可以繳納實物,也可以把部分實物折成錢交稅。由於史料記載有限,不能很精確地知道每戶平均的稅負。但這種附加稅的負擔是很重的。


第二種是口賦,俗稱人頭稅。凡是十五歲以上的成年男女,每年上繳一百二十錢,被稱作「算賦」。小孩兒並不免稅,而是予以優惠待遇,打兩折。凡七歲到十四歲的男女少年,每人每年上繳二十三錢。這筆錢被稱作「口錢」。之所以有零有整,是因為其中的三錢,是提供給天子的座車騎馬費。


如果您每月收入里有交通補助這一項,您可以驕傲一下,這是老闆給您皇帝的待遇,地位不低。另外,您的老闆是太上皇,而您的顧客是上帝(也有叫大爺的)。


如果是男子,要繳的錢還沒結束。漢朝有一項規定: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就是每個男子都應該到邊境線戍邊三天,具體哪個邊境不一定,根據你所在的位置安排,工作內容也不一定。比如派你去長城下當黑衣人防範野人和藍眼異鬼。

但這明顯是不可能完成的軍役,所以,國家就會請一個人守邊一年,他每守邊三天就算代替一個男子。這個人是要吃要喝要穿要住的,但國家也沒錢。那麼你就要拿出錢來給國家,讓國家來養著這位替你吃苦搏命的好心人。這筆錢叫「更賦」。錢數不算太多,良心價:每人每年三百錢!「更賦」我怎麼覺得是「更富」呢------讓國家更富。


這裡袁術就是國家,所以袁術這段時間的生活被描述為:「奢淫肆欲」


另外,作為漢朝的青年戶籍男子至少還要參軍服役一個月。那筆更賦的錢跟這個兩碼事,該服役服役。


但如果你是富二代,你可以跟人私下交易,僱傭他人代替你去服役,黑市價兩千錢,一個月。這部分不是稅賦,不用上繳袁術這孫子。


插一句,咱們平時說的「稅賦」兩字,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指你勞動所得要上繳的利益,後者是你這個大活人為所在地區上繳的利益,國家不能白養活你啊,誰讓你生在這兒了呢?


所以,漢末老百姓上繳的稅賦非常多,跟計程車的司機師傅一樣,一睜眼什麼都沒看見,就看見份子錢了。


袁術收取這些稅負後根本不交給朝廷,而是自己享用。還 「征斂無度」增加了稅收。


所以從實力角度講,袁術不輸於袁紹。


其次,袁術除了有大把的勞動力,他的地位名望更高。當時很多人都願意聯合袁術。


李傕郭汜執政漢朝以後,不希望重蹈董太師的覆轍而被全國聲討。雖然綠色能源要從我做起,但他們也不願意用自己的人油點亮天燈,因為實在沒董太師那麼胖,點不了幾個時辰。

李傕郭汜首先就要安撫山東(崤山山脈東)的各路諸侯。他們覺得自己是土匪出身的軍人政府,跟諸侯們的地位聲望沒法相比,所以要盡量拉攏安撫。他們啟用了馬日磾等人作為和平使者,代表朝廷直接與各諸侯會晤和談。


從李傕郭汜對各地諸侯的封賞看。袁術是他們最重視的諸侯之一(另一位是劉表,但情況與袁術不同),他們封袁術為左將軍,陽翟侯,還給假節。而且派錄尚書事的太傅、和平使團團長馬日磾親自代天子授予的。(《三國志》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以術為左將軍,封陽翟侯,假節。遣太傅馬日磾因循行拜授。)。


同樣是安撫對象,袁紹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首先規格就降一檔,是副團長太僕趙岐去的;其次,趙岐對袁紹只有安撫沒有任何封賞。就連袁紹推薦曹操擔任兗州牧的上表,都沒批准。


不僅朝廷對袁術給予厚望,很多名士官吏對袁術也抱有幻想。後來成為曹魏重臣的華歆就是其中的一個。


之前,華歆一直在中央擔任尚書郎,但不願意輔佐董卓,就要求外放到長安東北方向的下邽縣當縣令。董卓還真同意了,這讓華歆得以逃出長安,但他隨即稱病不去赴任,而是轉道東南,從藍田翻過秦嶺到了南陽郡的鄧縣,在那裡被袁術留下,並為袁術出謀劃策,討伐董卓。(《三國志》董卓遷天子長安,歆求出為下邽令,病不行,遂從藍田至南陽。時袁術在穰(南陽郡鄧州),留歆。歆說術使進軍討卓,術不能用)


除了前面說的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地理條件:袁術的南陽郡更近,更容易到達。因此,在袁家兩位兄弟之間,呂布選擇了袁術。


從董卓遷都長安以後,因為連年的戰亂,長安東側的崤山山脈已經恢復天然屏障的原始作用了,堵塞了東西的交通。比如徐州刺史陶謙派使者到長安覲見天子,走的都是荒野小路。(《三國志》董卓之亂,州郡起兵,天子都長安,四方斷絕,謙遣使閑行致貢獻)


所以呂布從長安出發無論是去東邊還是北邊兒,手機導航系統一會非常準確地讓你向南,再向南,直走,一直走,憋拐彎!


當然,呂布也可以選擇向西到涼州,在被西涼軍砍死前看看董首長的故居


袁術見到呂布還是熱情地接待了這位流亡的政府首腦。不過,呂布對手下是散養式管理,放縱他們經常在當地搶掠財務,終於惹煩了袁術,趕走了呂布。(在袁術是否接納呂布的問題上,范書與陳志不一致,從前。)也對,再不趕走,說不準哪天呂布又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從長安逃出來的呂布,再次帶著自己的軍隊,繼續流浪在漢朝的土地上。


上一期:王允手把手教你如何作死自己的企業


——打賞碼——


更多書和周邊戳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香港往事:奔波百餘年,只為死有葬身之地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