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了一年國產劇,就為這一篇

追了一年國產劇,就為這一篇

「其修遠兮,亦可盼兮。」

長文預警,請耐心閱讀。

從產量來看,中國現已是世界電視劇第一生產大國,但這個頭銜似乎並不能給中國觀眾帶來多大的榮譽感。

2017年年初開播的《孤芳不自賞》,用全程摳圖、天價片酬的醜聞,將國產劇釘在了恥辱柱上。

資本挾持,粉絲文化膨脹,市場上大行其道的「流量+古偶」組合暴露出了文藝商人們的孱弱想像力和逐利本質。

好在不久,中國觀眾迎來了《人民的名義》這部真正的年度大戲,它以前所未有的話題尺度和清一色的老戲骨,征服了全年齡層的電視觀眾。

也是從這部戲開始,「良心劇」、「老戲骨」等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國產劇的討論中,只賣臉不賣力的「鮮花」、「鮮肉」成為了被嗤之以鼻的行業毒瘤。

2017年,為觀眾製造驚喜的除了老戲骨領銜的正劇,還有過氣演員、三無新人領銜的網劇

潘粵明憑藉《白夜追兇》中轉換自如的神演技事業回春,胡一天靠著《小美好》中清新自然的校園氣質急速走紅,他們的成功亦是對國劇市場上審美疲勞的一次逆反。

相比傳統電視劇更加緊湊的敘事節奏、更富創意的故事題材,網劇成為了年輕一代更加主流的觀劇習慣,業已成為影視行業亟待深耕的藍海。

2017年,老戲骨、過氣演員、三無新人憑藉好故事、好演技反攻流量明星,電視劇行業正在形成一個更加健康的「政治正確」。

2017年,國產劇在流行爛劇定律之外,生長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重頭劇目 ·2017讓你懷念「它」嗎

傳言被湖南台退劇、之後改為網播的《九州·海上牧雲記》,開播當晚底氣十足地一口氣釋出12集,令眾多九州粉絲激動得夜不能眠。

路人質疑節奏遲緩,他們卻像朝聖般一幀一幀地咀嚼觀賞。

攝影、特效、服化、動作設計、場景布陳......一切肉眼可見的視覺效果幾乎讓觀眾相信,東方版《權力的遊戲》似乎真的有可能實現。

而演員以正劇的表演水準,讓本劇沒有淪為概念美學,而是有了真實的情感根基。

九州大地、六大種族的世界觀是一次東方與西方創意的交匯,但貫穿其中的精神內核,仍是今何在在《悟空傳》中便已傾瀉無餘的中二式的悲情與熱血

GIF

《海牧》本可以靠著出色的工業水準叛逆的精神氣,為國內觀眾提供有異於傳統仙俠劇的奇幻盛宴。

可惜的是,劇情注水、剪輯與敘事能力的跛腿讓40集的劇生生被注射成了75集,而這75集還只是拉開了原著故事的序章。

最後一集,三位主角的實力對比再次回到了起點。王依然是王,流寇依然是流寇,而「九州鐵沁、天下之王」依然一無所有。

當我們終於看見傳說中的夸父現身,他的怒喊沒有激起觀眾對續集的期待,反而有種被欺騙感情的憤懣。

《海牧》最終還是沒有成為東方版《權力的遊戲》,它的遺憾暴露了目前國產劇在宏大敘事上的捉襟見肘,而精巧的刑偵劇反而可能成為最先與國際水準接軌的國產劇類型。

2017年,Netflix購入了網劇《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以及《河神》的海外發行權,無一不是懸疑探案類型。

刑偵劇說白了就是行業劇,它們都以展現警察、法醫等職業的專業操作專業推理為最大賣點,吸引行外人的好奇目光,也滿足了觀眾對「燒腦」所代表的智商優越感的追求。

以往的國產劇在刑偵類型上,一直停留在《神探狄仁傑》《大宋提刑官》這樣富有個人傳奇色彩的古裝偵探劇上。

狄大人,你能不能自己答題?

到了網播平台發力的時代,移植到現代社會的偵探劇則以更大尺度、更快節奏以及現實映射的面貌呈現。

14年的《暗黑者》、15年的《心理罪》、16年的《法醫秦明》均是口碑與熱度俱佳,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暗悉網劇在刑偵類型上逐漸成熟的脈絡。

而17年的《白夜追兇》,不僅代表了網路刑偵劇的最高水準,更是成為推動「網劇精品化」的重要角色。

《白夜追兇》的成功緣於多方發力的結果,劇本紮實,細節考究、攝影精良,主角潘粵明的表演則為原本發育優良的骨骼豐滿了血肉。

光是雙生子共用一個身份的高超設定就已經讓故事成功了一半。

一個謎點重重的命案,將兩個性格與人生軌跡完全不同的兄弟二人緊緊扭在一起,一個負責白天、一個負責黑夜。

他們共用身份,同時也是在共用命運。

在關氏兄弟的身份遊戲中,隨時隨地的危機感掌控著故事節奏,不時碰撞出的幽默感緩和了故事氛圍,「雙生子」暗含的宿命感則深化了故事內涵。

第一季大結局,潘粵明明暗結合的詭異笑容,代表了兄弟二人的身份和命運正式互換

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敘事邏輯,讓《白夜追兇》逃出了網路刑偵劇爛尾的魔咒,給觀眾留下了可供期待的懸念。

2017年最受人矚目的行業劇,原本是《獵場》

一眾老戲骨為胡歌保駕護航的大男主戲,本來有著重塑行業劇標準的昭昭野心,未上檔之前就將其宣傳包裝成國內首部聚焦高端獵頭的職場商戰劇。

但是導演姜偉既撇不下自己最熟悉也最得意的諜戰劇手法,又企圖利用胡歌的女友粉市場強行加入三段狗血造作的感情戲

《琅琊榜》之後被推上神壇的蘇哥哥,在這裡變成了「女人愛我,男人幫我」的傑克蘇

輕飄的人生沉浮之後,鄭秋冬一路金手指大開地走向事業、愛情、精神境界的高峰。不禁讓人驚覺,原來中年男人做起春夢來,是這個樣子的。

至於本劇用來表良心的細節控和文藝腔,失去了專業精神的支撐,免不了淪為不合時宜、模糊重點的花架子。

即便是正午陽光出品的醫療劇《外科風雲》,評分直上7.4,令人齣戲的大小漏洞,也可以瞬間將它打回原形。

手術刀拿來修眉,這操作真的沒問題?

職場內的嚴謹學識背景,職場外的生活戲劇張力,必須嚴絲合縫,十分要求劇組的精細程度,十分考驗編劇的紮實功底。

現下的行業劇,僅憑星光熠熠的製作班底和演員陣容,反倒一次次讓人失望,職場完全淪為了大牌演員,展示個人魅力的情場。

再來看,借勢而上的諸位「劇二代」們,結局又如何了?

前作的成功,為其帶來輕鬆積聚熱度的可能,也留下自我挑戰的難度和二次創作的壓力。

作為難得延續正劇范的古裝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這部續作初始宣布演員陣容時,就不再被人看好。

事實上,問題的關鍵在於它已由魅力撐起半邊天的大男主劇,變為一部過分沉穩的架空歷史群像劇

大波持觀望狀的第一部劇迷早早棄坑,他們習慣了梅長蘇單人開掛的酣爽,哪裡還有待少年主角養成時的耐心。

GIF

與上輯世界觀勾連,又原創出一個全新故事,還是少不了要佩服編劇海晏的深厚功力及正午陽光的穩定水準,哪怕本劇註定不復往日聲勢,但它也未辱前史。

這就像劇里的兄弟二人,死去的蕭平章已足夠完美,蕭平旌無法趕超兄長不如成就自己,偶爾我們還能記起,他醉酒舞劍時的少俠風流。

GIF

2016年一部《歡樂頌》,讓國產都市劇煥發了新的生機。

鮮明的人物性格,有代入感的生活故事,讓觀眾們一朝回到追《粉紅女郎》或《好想好想談戀愛》的時代回憶里。

《歡樂頌2》趁著未消的熱度,帶著更多的植入趕工而來。話題熱搜,收視喜人,不負劇方的努力和金主的投入。直降的口碑,倒為肥皂向的八點檔劇情敲響了警鐘。

越看越易生厭的主角人設,反覆糾結加戲的狗血人生,五美們亂七八糟的感情生活成為了續集的重頭戲。

鬧出專業笑話的事業淪為人物耍時髦的蒼白背景,彷彿感受到一絲「呵!女人」的無情嘲弄。

為引爭議,新時代背景下,出現了挑戰當代人三觀的匪夷情節。

最終,「不是處女」小蚯蚓和「直男癌晚期」應勤和好如初,讓正常的觀眾徹底放棄罵醒編劇的衝動。

我們不再期待《歡樂頌》第三部何時開拍,僅關心不光是行業劇,還有大部分現代劇都能統一歸為情感劇的情況,何時可以叫停。

同希望幾位在合唱K歌時,不要再拚命給自己加戲

上面兩部劇,在口碑和熱度上各有成敗,很大程度受限於劇本,大熱網劇的續作除此之外,也有可能舊味盡失

聽聞再拍網劇《法醫秦明》,主角就要全部更換,那遇上《無心法師》這種,入坑前便要求群眾做好「女主拍一部換一個」的心理準備,簡直要隨它去耍無賴。

主角無心因為失憶待誰都如同初戀,觀眾再不滿意,設定如此只能憋著。

等了兩年的第二部連同導演一起換掉,一出浪漫奇詭的民國言情劇,被搞得風格陰暗不倫不類,加上新任女主角蘇桃的設定及年輕演員表現,自然留不住觀眾的如初心動。

這顯然是次不受歡迎的失控變奏。

至於TVB為和大陸視頻網站達成合作,而拍出的《使徒行者2》,在充足資金的支持下,水準難得沒有大跳水。

吸引回來追看的老港劇迷們,除了照例懷念未出演的原班人馬,還有「港味盡失」的最大問題,引來水土不服的不適感慨。

而「黑幫全是卧底,警察全是黑警」的循環套路,不知往下拍,還能有幾人願意買賬。

由此可見,續集作品對原作情懷的不斷內耗,才是最為致命的。

2017年表現亮眼的大女主劇,一旦提及,心中又將湧起無比激烈的情感。

前段精彩、後段吐血的坑人式追劇體驗,用不斷崩壞的劇情和三觀,教育觀眾別再對此類型劇集抱有期待。

《我的前半生》中,除了男主角靳東,所有主演都令人耳目一新。

可惜大改亦舒原作設定,對閨蜜男友動心的吃蒼蠅情節,令主角羅子君在前半生丟了姿態,在後半生丟了真誠。

《那年花開月正圓》里,孫儷還是那個迷人的孫儷,她既能嬌俏可愛,又能堅韌聰慧。

我們本相信,像周瑩這樣的奇女子,救得下一朝崩解的吳家大業,亦做得到逆轉大女主劇的刻板印象。

奈何,編劇們當下只敢發揮女主角的無窮魅力,其本身能力的作用不及男人們的不斷幫襯。

創作的思維定式限制了想像,喪失了該有的氣魄,大女主之大,仍只是依附於男權社會的虛張聲勢,仍只是換了種調味的瑪麗蘇。

該喜的是,瑪麗蘇重災區的古偶劇越來越難出爆款。

即使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樣帶動全網刷「素素跳誅仙台」的狂歡,也免不了因原小說抄襲而深陷被口水淹沒的結局,冰火兩重天,紅黑共高潮。

它用瑰麗和濫情構建出浮誇虛假的奇幻世界,仍然讓眾多少女淪陷成迷。

幾位主演迎來了再一次的人氣急升,人設和配音的威力加持下,演技不齣戲竟成了最低要求。

起點不低、後繼乏力的竇驍,也在《楚喬傳》中撿到了便宜,他所飾演的男二燕洵世子,戲份多到不可思議,角色的成長和黑化牽動著眾人,也包括女主角的心。

默默圍觀、低調伸援的男主(林更新 飾)成了全劇最尷尬的存在,直到結局才發現,一切都是誤會,本劇只拍了一半。

GIF

想要獲得商業流量,瑪麗蘇劇仍是當下最快的途徑,然而也有可能出現棋差一著的狀況。

自暴其短的趙麗穎沒有收穫想像中的誇讚,究其原因,或許不是她不適合角色,而是這樣吹「女權」的假劇,這樣長久吃著IP的紅利,真的會讓我們產生厭煩。

管你是女仙、女帝、女強人還是女特工,都請好走不送。

GIF

瑪麗蘇古偶劇雖然欺侮觀眾智商,但是從收視來看仍是觀劇主流。

而在製作、表演、深度等各方面代表國產劇良心的正劇,往往在一片盛讚之中收視慘淡,帶著些許悲情英雄的味道。

《大秦帝國之崛起》《白鹿原》都是個中代表。

《大秦帝國》系列是一部預計拍攝五部、篇幅240餘集的歷史史詩,展現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間的戰國時代全貌。

該系列四年一播,及至17年的「崛起」,已經是該系列的第三部,講述了秦昭襄王嬴稷的帝王生涯,而他的母親叫作——羋月

不過在更普遍的觀眾這裡,缺乏營銷點的厚重歷史遠比不上表情包大全《羋月傳》的吸引力之大。

陳忠實的《白鹿原》本就是有著太多禁忌色彩的文本,色情、迷信乃至人性的壓迫等。

電視劇版在對原著做了有效改編後,呈現出來的面貌相對溫和許多,但是仍然不失為2017年最深沉的劇作,同時兼具生活質感民族史詩感

不過,對於長期享用心靈馬殺雞或者狗血大拼盤的電視劇觀眾來說,拷問人心的《白鹿原》實在算不得娛樂放鬆的最佳選擇。

在開播之初,憑藉精美構圖、陝西麵食以及停播風波吸引了一波短暫的注意力外,《白鹿原》在收視率上慘敗於同期的《歡樂頌2》,儘管它的豆瓣評分快趕上後者的兩倍。

GIF

意外之賞 · 有驚有喜,真刺激

可能誰都沒有料到,2017年引發全民觀劇熱潮的衛視劇王居然會是一部主旋律的反貪巨制——《人民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的大爆,究其根本是官方意志民間訴求的合謀。官方出於對反貪的宣傳,民間出於對尺度的渴求,各取所需,異常和諧。

除去對官場生態近乎寫實的尺度撩撥外,懸念叢生的黑幕劇情對普通觀眾來說還算比較友好。

雖然主角侯亮平時不時就要來段大義凜然的精神總結,但多數人物都被刻畫得有血有肉。

急功冒進的GDP書記李達康,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退休幹部陳岩石,既儒雅又虛偽的學者型官員高育良,為躋身上流不擇手段的公安局長祁同偉

GIF

每個人物都足夠讓你相信,他們便是官場眾生相的一部分,可憐、可恨、可敬、可嘆。

網劇之冠則更加出人意料。一部名為《熱血長安》的古裝探案劇,總播放量突破百億次,甚至超越現象級的《白夜追兇》。

前後兩季共48集的體量,是我唯一能找出它贏過《白夜》之處。

此外,近似二次元畫風的主角設定,再現本格推理的迷案調查,成為它受到年輕網民,尤其是在校學生黨追捧的最大原因。

GIF

該劇的良心細節和大量棚拍靠後期特效的逆天技術,令粉絲狂點贊

無獨有偶,漫改真人網劇《端腦》也是最近一部頗具熱度的推理劇,追捧者稱其為「少年版「三體」」

燒腦推理加上強遊戲感設定,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不斷變換,彷彿一場大型智能遊戲真人秀。

漫改劇的成敗說來說去不過「還原度」三個字,這也是《端腦》獲得高口碑的核心原因。

尤其是場景,用心程度不亞於一部大製作電影。

GIF

再看其他位於網播量前10名的劇集,兩部《鬼吹燈》系列、《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雙世寵妃》《鎮魂街》……

便會發現儘管這些劇集口碑整體偏低,但網劇特質明顯。新鮮、有趣、噱頭足仍是在網路時代受歡迎的必備要素。

兩部同時段開播的校園青春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你好,舊時光》,原本以為又是青春狗血大軍中的一員,不料熬出的糖甜而不膩,一時掠奪無數少女心。

前者蠢萌少女倒追高冷天才的故事,不由得讓人想起台版《惡作劇之吻》

GIF

不過,當青春劇從台偶環境來到內地校園,總會有人試圖將之代入自己的青春歲月。

於是,現實中多數人埋頭讀書、瘋狂刷題的高中生涯,與這種過於明亮輕快的小美好產生了信任障礙,也決定了它無法成為具有代表意義的青春校園劇。

相比之下,《你好,舊時光》里營造的校園氛圍就更有說服力。

開頭便以偽紀錄片的方式交代了振華中學的師生、環境,正篇更是不惜大幅筆墨描寫文理分科、老師上課、保送競爭等真實的學生日常。

去偶像化的演員和情節都能讓人沉浸其中,與主角一起感受成長的煩惱。

另一部高分網劇《一起同過窗》同為青春校園劇的良好示範,第二部口碑和前作持平。

主角們從大一升到大二,青春的原汁原味並未丟失,感情死結盡數得解。

一場戲中戲的拍攝作業,結合人物性格,設計得精妙絕倫,更是讓人拍手叫好。

只是兩季作品,僅在小範圍內好評傳播,對比熱度更高的《小美好》和《舊時光》,又能否為從業者們提供勇氣,去選擇更多的創作方向?

再回到衛視收視率方面,最讓人意外的,莫過於高居第三的《因為遇見你》

這部由孫怡、鄧倫主演的都市情感勵志劇,在湖南台收視高走的情況,讓人不免聯想起曾經同樣收視驚人的《回家的誘惑》

抄著韓劇都早已棄用的「富家千金流落民間」的老梗,儘可能地堆砌著狗血虐心的橋段,女一聖母女二惡毒,最終善有善報的大團圓結局標配,看著不禁要懷疑它是從十幾年前穿越而來的。

難以相信這種散發著出土文物般陳舊氣息的電視劇,到現階段仍存在樂此不疲的收視群。

除了這種新湯熬舊藥的狗血家庭劇,湖南台最高產的當屬全年無休「雷劇」。

能夠在「雷劇」上打敗湖南台的,永遠只有湖南台自己。

《孤芳不自賞》作為2017年湖南台的開年大劇,本想借著IP熱的東風,請兩個最貴的花瓶,在顏值即正義的市場上再次呼風喚雨。

GIF

被宣傳海報騙到的觀眾,最終發現自己追的竟是《一鍵摳圖PS教程》《口紅試色大全》《「演員的修養」反面教科書》。

觀眾對流量明星的種種積怨,最終憑藉這部劇如山洪爆發般傾瀉而出。

如果說「存在即合理」,那麼《孤芳不自賞》的意義恐怕是:它所帶來的恥感讓觀眾和從業者,同時對電視劇的藝術標準有所反思。

而像《思美人》這種氣活先人、噁心死觀眾的偽歷史劇,就像小清新拿著一本俄語《3-505型挖掘機維修指南》進行擺拍一樣。

除了讓人吐槽「沒文化真可怕」之外,他們一心營造的形式美感,也因為內涵的貧乏而散發著塑料味兒。

GIF

《極光之戀》的蠢和尬,則成了年底所有人歡樂的源泉。

相信不看這部劇的人,也已經被馬可、關曉彤二人的魔性動圖瘋狂刷屏。

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相比前輩們的面癱神技,90後偶像派的神經病演法就努力多了。

GIF

比演技和畫風更搞笑的是本劇簡介上的「該劇投資超兩億」。如果說這兩億是給主創交智商稅的,我信。

超乎常人理解力的雷劇,不過是娛樂快消品。打開彈幕,觀眾邊看邊吐槽,功能類似泄憤、排壓的沙包。

誰再去嚴肅地探討它的優缺得失,反而顯得自己有點蠢了。

類型突破 ·IP退溫,請自創更多可能

如果說雷劇的「爛」在於「蠢」,那麼《深夜食堂》的「爛」就在於「壞」了。

日版《深夜食堂》本就有著優秀的劇本和良好的觀眾緣,廚藝了得的黃磊也算是匹配度很高的主角人選,更別提中國的美食文化於這個題材有多大的優勢。

開播之前,可以想像中國觀眾對這部日本經典IP的翻拍劇,抱有多高的期待。

誰都沒想到,當年的文藝男神黃磊如今變為了投機商人黃小廚

原作中美食與生活相互輝映的細膩質地,到了中國被演繹成了《黃小廚和他的明星朋友們》以及《老壇酸菜面連續劇廣告》

明星串場、廣告植入、生硬搬抄,一個原本天時地利人和的IP,結果被油膩的壞心思給弄砸了。

至於去年在日本影視翻拍上,我們做出了很多沒必要的「努力」,具體會另開一篇再展開聊。

《漂亮的李慧珍》翻拍自韓國《她很漂亮》,除了迪麗熱巴以扮丑之名行賣萌之實,以及盛一倫以不變應萬變的萬年冰山臉,其他都是平庸得難尋槽點和亮點。

年末才露面的《親愛的她們》《柒個我》,分別翻拍自高分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和主角演技大賞《殺了我治癒我》,在還原劇情方面,兩部劇都可以算作及格。

前者表現相對溫和,家長里短的口水嘮叨拋開了原版的細膩真實,對年輕一輩角色的改編和加戲,實則也在意料之中。

後者靠張一山的浮誇演繹集中了猛烈炮火,對於兩部劇都追了的觀眾而言,最不能忍的還是從台詞、攝影到特效的完全複製,一次令人難以下咽的偷(土)懶(味)製作。

翻拍劇在還原度改編度上的平衡,電視從業者們探索多年至今未得。

超越原劇不可能,不毀才是萬萬幸即便是在多數撲街的情況下,仍阻止不了這一「魔爪」不斷地往外伸,往過去伸。

接下來又會有多少毀童年、毀佳作的神劇誕生,一起拭目以待。

儘管早早斷言「IP+流量」的改編組合正逐漸退溫,接下來的2018依舊被稱為「大女主IP劇之年」,太多太多的存貨等待著一朝泄洪,連同去年準備好睥睨群芳的《如懿傳》,都只能留待之後緩緩啟幕。

這也從側面體現前幾年IP及流量過熱導致的市場瘋魔,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好好消化這堆「積食」。

明著貼上「IP」標籤,渴求大賣一把的眾多劇集,除去前文已經說過的幾部,又有多少能真正抵達理想預期呢?

先說古偶劇這塊,口碑湊和的《大唐榮耀》,至少證明了「未解之謎」景甜在小熒幕上還是有魅力的。

同為歡瑞出品,套路差不多的《龍珠傳奇》,卻因為其心可誅的改抄和篡改歷史,遭到了無盡討伐。

不過這一方面,堪稱瑪麗蘇古偶的通病,並不存在什麼高下之分。

劉詩詩陳偉霆《醉玲瓏》,開頭玩了把「雙時空」的概念,以為會有什麼新花樣,結果……也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撲得絕對有理由。

收視湊和的《擇天記》鹿晗證明了自己頂級流量的熱點實力,同步帶來的演技爭議也讓他本就「陰柔孱弱」的形象再度蒙上陰影。

GIF

號稱投資4億的奇幻巨制,六毛特效來回僅那幾招,顯得尤為尷尬。

再對比投資3億的《海牧》,很難不去揣測這錢到底是虛報,還是真的傻到打了水漂。

GIF

再說現偶劇這塊,鄭爽陳學東聯手將郭敬明早年代表作《夏至未至》,送上熒屏,引來一陣青春回憶「殺」。

這部矯情過時的校園三角戀,和原小說本就是「爛瘡」的《龍日一,你死定了》《天使街23號》等IP改編作無異。

除了提醒眾人青春期白白糟踐的光陰及不忍追憶的低俗趣味,幾乎就沒有其他存在的價值。

GIF

撐過第一集如果不棄劇,不是主創粉絲,恐怕就是「雷陣雨」等劇的忠實收視受眾,和國產劇一樣,也是時候成長了。

相對沒那麼多嘲點的《春風十里,不如你》,眼睜睜看著周冬雨、張一山兩位新生代「演技之光」在角色形象突破與未突破的邊緣,來回試探。

偶像劇本該是新人前期積累的階段,早已證明自己的他們,現在紛紛「回春」爭當校園男女神,走上流量明星的老路子,更該嘆惜其被耗損的靈氣與好感。

不再「鮮」的鮮肉、鮮花,有假意轉型者,一心朝著大銀幕上擠,那些原本在電影院才能看到的熟客們,卻調轉了頭轉攻電視劇。

此番錯位,是國產電影的悲哀,而他們的「神兵天降」也不能為國產劇帶來多少「逆天改命」的品質轉變。

區別僅在於,之前的IP劇都是以流量明星的人氣數據進行包裝,現在變為「IP+電影咖」的新式組合,不過是另一種虛偽的營銷噱頭。

當其他精品製作,一遍遍用IP以外的元素,贏得觀眾的喜愛與追捧,當充足資金和「戲精」演員悉數就位,劇迷們還在旁疾呼「原創劇本去哪了」「靠譜編劇去哪了」,關於IP的執念,恐怕早該放下。

講了那麼多,請允許我兀自把國產劇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壓寶在它本身的原創性之上。

原創,不光是指劇情方面,對於接近飽和卻塞滿雞肋的國產劇市場而言,一次用心的創新之舉,就有可能收穫意想不到的如潮掌聲。

下面將要提及的一些劇集,儘管話題表現不夠強勢,儘管品相未及完美無暇,作為所屬類型中的突破代表,有必要拿來補充,再說一二。

「愛情劇」的標籤下,兩部小而美的下飯網劇,表現得尤為動人。原本找不到任何觀看理由,卻在無意間點開後,次次忍不住地會心一笑。

細分的話,《顫抖吧!阿部》可以算作穿越喜劇,《花間提壺方大廚》又混入了美食、推理等元素,這樣的任意胡為在網劇的創作環境下,才有可能得到實驗。

一次次反套路而行的台詞和劇情,都是值得截圖安利的傳播重點。

立於光環之外的人物成長,男女主角CP間的甜寵模式,反倒像是回歸愛情劇吸引觀眾的純粹本質。

近年來武俠劇的式微,驗證翻拍江湖的熱浪,終將一波起一波平。

前後拍了有十餘次的金庸名作《射鵰英雄傳》,在每一代人心中都有早就固定好的經典形象。

2017年新版一播,主要演員並無知名度或代表作支撐,卻前所未有地對原著進行神還原,令書粉們喜極而泣。

年初,李一桐更是憑藉「俏蓉兒」成為虎撲直男的新晉女神。

GIF

大受好評的驚艷出場,小說中描寫的「白衣金帶」初登熒屏

這樣填補過往遺憾、重現正統武俠的良心翻拍,收穫呼聲,宛如對各種魔性改編劇的當頭棒喝,對於當下來說,它的存在很有必要。

港劇於去年初嘗「同步網播」模式,看似更有熱度保障的《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反敗在《盲俠大律師》之下。

它所帶來的流量和好評,為TVB和大陸視頻網站增強了保持合作的信心。

這部在港又被稱為《踩過界》的劇集,前不久將主演王浩信推上了第50屆視帝的高位,並不意味著他的表現和該劇質量,真的有登頂全年的實力。

終是意義大於一切,畢竟它使港劇重回大陸觀眾視線,無疑讓越來越僵化的TVB找到走下去的新形式

當大部分諜戰劇還將重心放在製造懸疑感上時,柳雲龍積壓了五年的《風箏》就已經在跟我們探討特工的人性掙扎了。

作為潛伏軍統幾十年的地下黨鄭耀先,一輩子幾乎都在和敵人共同生活。

特殊的身份給他的命運,帶來莫大的諷刺和矛盾:最愛他的都是敵人,最恨他的卻是同志。

情感與立場的劇烈撕扯,在他一次又一次、十年又十年的任務執行中,蠶食著他作為普通人的一面。

也讓我們看到,不斷動搖但又日益堅定的信仰,才具有真實的重量。

天下霸唱大概想不到,經歷兩部《鬼吹燈》的滑鐵盧後,竟然是小透明班底的《河神》為自己強勢挽尊。

這部網劇黑馬,當算是一部時間穿越回民國,輔以怪力亂神之說的推理劇

天津衛水患頻發,漕運商會會長離奇死亡,使得小河神郭得友和會長之子丁卯聯手查案。

東方神秘力量「點煙辯冤」遇上西方法醫科學「開膛破腹」,玩了一把民間經驗與現代科學的智慧碰撞。

故事流暢、電影質感、民俗點綴,加之小河神和小神婆的討喜演技,稱之為網劇黑馬並非誇張。

GIF

商戰劇方面,樸實自然的《雞毛飛上天》完爆華麗空洞的《獵場》。

這個聽起來土掉渣的劇名來自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發家史——在物資貧乏的年代,義烏人用自家熬的糖,換其他人不要的雞毛,再用雞毛來換取所需物品,是一種原始的物品交換行為。

張譯飾演的陳江河和殷桃飾演的駱玉珠,便是從80年代義烏小商品市場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開始了自己的奮鬥之路。

陳江河從小走南闖北,具備了敏銳的商業眼經濟形勢的全局意識,而駱玉珠因生活所迫鍛鍊出了強大的零售能力

夫妻二人優勢互補,在一次次商業危機中互相幫扶,最終創造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作為將商戰融於時代變遷下的國產劇,《雞毛飛上天》既有歷史態度,也有創新勇氣。

同行相襯之下,陳江河可以教鄭秋冬什麼是真正的商業眼光和氣度,駱玉珠也可以教教周瑩什麼是真正有魅力、有手段的女強人。

在真實不浮誇的商戰戲之外,二人磕磕絆絆、相濡以沫的感情戲同樣打動人心。

GIF

而在歷史劇方面,上下兩部《大軍師司馬懿》用正劇的拍攝水準,突破了正統的敘事框架。

相較於氣質端正的《大秦帝國》,《大軍師司馬懿》混亂的時間線,生活劇和喜劇元素的加入,讓不少歷史迷懷疑本劇的歷史素養。

如果這些尚能接受,那麼異裝癖的曹叡,穿芭比粉的司馬懿,則更加挑戰正統派的底線。

GIF

但其對歷史的戲說與那些偽歷史劇的區別在於,它依然保有嚴肅的觀念表達

從《軍師聯盟》到《虎嘯龍吟》,每一個人物都是飽滿而立體的,服務於大的歷史觀,也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緩慢成長。

這部劇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突破了以往歷史人物「非黑即白」的塑造方式,編劇用慢熱的方式讓人物「成長」和「黑化」,讓角色在灰色地帶里糾結,掙扎,成長,墮落……

新的時代,總該有人,用新的方式看待歷史。

國產劇的體量龐大、類型雜糅,遠勝於國產電影。畢竟一年看到頭,身為影迷的我們可能苦於選不出「華語電影十佳」,而國產劇在各類型下的好與壞,要想盡訴,實在為難。

這無疑是個繁榮且處於上升期的市場,因為出現了如此多的可能性,我願意相信它會一點點地變得更加好看。

互動話題

2017你最喜歡的國產劇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十放映室 的精彩文章:

2017進口片全解讀

TAG:第十放映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