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成長記(2)

家長成長記(2)

家長成長記(1)中主要是向大家介紹了一本書《Marva Collins" Way》,同時在後面貼上了幾個關鍵的問題,比如家長怎麼處理入學前的學習態度,怎麼培養小孩子的自信等等。在這一篇中主要講的是如何培養小孩子一個好習慣,和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需要說明的是,我寫的這些東西都是有用到過自己小孩子身上,有時我也為小麥同學無辜當小白鼠而內疚,慶幸的是他現在一天一天的在進步,在快樂的成長,由衷為他高興的同時,偶爾我也會自我陶醉下,呵呵!當然,如果小孩子性格類似或者一樣,那下面提到的方法也同樣可以用在你小孩子身上。但是不排除有些小孩性格不同,那麼在使用前可能需要斟酌下使用技巧。

面這段話是摘抄於《Marva Clollins" Way》:

要使孩子們對學習和學校有正確態度,表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實際中我們往往會忘掉表揚在與孩子的交往中的重要性。我們忘記了這些孩子是多麼敏感,他們自我意識是多麼脆弱。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你告訴他「你是錯的」,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老師和家長應該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對他說「這很好,這真是非常棒的嘗試,但是不全正確。我們一起來糾正它吧」,而不是懲罰。

從這段話中,我們需要掌握的兩個詞就是「表揚」和「鼓勵」,今天要講的方法也是圍繞這兩個詞進行。其實這兩個詞作用到小孩身上是一樣的效果,表揚他意味著就是在鼓勵他這種行為。很多心理教育方面的書都提到了,要關注自己或者他人的優點,不能一味的注意到缺點上。如果我們關注自己的優點,強化自己的優點,那我們自然就自信起來了。相反,如果天天擔心自己的缺點,那自卑也就糾纏著我們。

小孩子的一切行為習慣都是後天進行學習的,所以要培養小孩子一個好習慣,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越小越容易。簡單來說只用兩步,第一步,父母以身作則,需要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供小孩參考。第二步,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表揚和鼓勵。

關於第一步,很多家長就做得不夠好,我也得好好自我檢討下。現在最常提的肯定是玩手機了,如果希望小孩不玩手機,那麼,我們大人就得先控制自己。為了讓小麥能吃飯不玩玩具,我就跟他約定,如果我邊吃飯邊玩手機的話,每次被抓都要給他買一個禮物。上個星期天,我就被他抓到過,也只好乖乖的給他買玩具。這種換位監督一下就培養起他吃飯時不玩玩具的習慣,當然現在輪到我每次和他吃飯的時候都得提醒自己不能看手機。

現在在他寫作業的時候,我也會在旁邊看書或者寫字,他畫畫的時候,我也會陪著他一起畫畫。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小孩很多你以前沒注意的天賦。有次按著簡筆畫書來畫老虎,畫完後,我怎麼看我的都像只大肥貓,兒子看了一眼,啥話都沒說,直接在我畫的老虎嘴巴上畫了兩個尖尖的牙齒,在老虎腳上畫上鋒利的爪子,瞬間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老虎。當時,我就為自己想像力抓急。

第二步就更重要了。因為小孩接觸到太多的行為了,他並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所以必須需要父母來強化他的行為。心理學裡有一種治療方法叫陽極強化法: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種行為,可以對其行為進行陽性刺激,即獎勵,通過獎勵強化該行為,從而促進該行為的產生和出現的頻率,行為得以產生或改變。而陽極強化的原理就是操作性條件反射,感興趣的可以在網上學習下,這裡不展開。

為了培養小麥能回家就把家庭作業寫完,他每次回家寫作用後,我都會表揚他,現在他放學後自覺的從書包拿出家庭作業自己完成。其實小孩子真的只需要你口頭上的一些肯定,他就乖乖的按你希望的方向去做,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吝惜我們的口頭表揚。

下面我們就來談怎麼糾正小孩的錯誤行為或習慣。先提一個小故事,曾經有個記者問米開朗基羅,您是如何創造出《大衛》這件巨作的?米開朗基羅回答,很簡單,我去了趟採石場,看見一塊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衛,我只要鑿去多餘的石頭,只留下有用的,鑿去多餘的石頭之後,大衛就誕生了。糾正小孩的行為的首要條件也是你必須知道有個「大衛」在那裡。

小麥一歲半到四歲是在外婆的身邊長大的,來跟我們生活時,很多他的生活習慣都需要慢慢糾正。改變分兩種,一種由於環境的劇烈變化,另一種原因只能靠慢慢的糾正。比如小麥在老家喜歡邊吃飯邊在屋子裡跑,來到我們身邊後,由於環境的改變,我們直接就強制讓他坐飯桌上吃飯,這種改變屬於第一種。所以如果小孩子生活環境有徹底變化的,可以強制性的改變一些習慣,因為他本來就要重新適應全新的環境,所以對他來講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第二種就比較複雜,因為他本身就有不良習慣,要改起來就需要技巧。比如小麥喜歡我行我素,即使同學來家裡玩也不會顧及同學的感受而自己強制拿遙控器選自己喜歡的節目。雖然我可以讓他把遙控器給同學,但是他會任性的開始哭鬧,在地上打滾。要改正他這種不好的行為時,並不能在他氣頭上去跟他講待客道理。我首先要做的還是在他哭鬧稍微減緩的情況下,進行正面表揚:「哦,不錯哦,現在得表揚下小麥,雖然剛才他心理不開心,但是他還是開始有點明白需要讓客人選電視節目,我相信等一會會他就會懂這個道理的。」這種方法是先假設他懂好的習慣,通過表揚有台階讓他下,同時他也能開始去想這件事情。

現在每天早上小麥起床的時候我都會在邊上開始總結昨天他做的好的地方,當然很多並不是做的很棒,但是我會先假設他就是有這個行為意識而去表揚他,同時希望他能繼續保持下去。比如:「昨天小麥有三件事情值得表揚,第一件事情是他比以前懂禮貌哦,去學校的時候比我還先跟張老師打招呼,第二件事情是寫作業寫的很好,一回家就把作業完成了。第三件事是,晚飯吃的很快也比較多哦,將來一定會長出像爸爸一樣的肌肉。你今天一定會更棒的!」

很多事情他有沒有做到並不重要,他如果記得自己根本沒做到,他不會反駁你表揚過頭了,他會記得今天會好好表現。如果他記得自己努力了而你剛好又表揚了,他會更加的注意並表現的更好。所以不要埋怨孩子的毛病多,我們做父母的首先應該考慮我們有沒有為讓孩子改變而真心的去付出過。這個方法在小麥身上是很有成效的,因為我發現最近幾個月他已經開始變的越來越開心,越來越自信了。

當然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可能半年、一年,甚至兩、三年,所以家長需要耐心。其實很多家長都學會了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很棒!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如果能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用小孩能聽懂的話告訴小孩他這種習慣對他的影響,那會更有利於他去保持這種行為,直至養成為習慣,甚至他會影響其他的小朋友也養成同樣的習慣。其實如果有更優秀的同齡人來影響,那教育意義會更有效,所以「別人家孩子」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不過最好是他熟悉的玩伴。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杯者 的精彩文章:

TAG:空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