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萬稅 天下太貧

民國萬稅 天下太貧

稅月長河

1911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稅收制度也在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不斷學習外國先進稅制,逐漸從以農業稅為主體的傳統稅制向以貨物稅、所得稅等工商稅為主體的現代稅制轉型,為中國稅制快速變革打下了基礎。而在民國這個飽受戰亂之苦的轉型時期,苛捐雜稅之害又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成為廣受詬病的反面教材。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沿襲清末籌劃分稅制的基本思路,著手推行分稅制,切實整頓舊稅種,將已舉辦的田賦、鹽課、關稅、厘金、礦稅、契稅、煙酒稅、茶稅等歸入國家稅,並逐步開徵印花稅、登錄稅、所得稅、營業稅作為國家稅的後備稅源;把田賦附加、當稅及當捐、牙稅及牙捐、商稅、牲畜稅、雜稅、雜捐等定為地方稅,收入不足可以加征家屋稅、營業稅附加、所得稅附加等雜稅。政府還從建章立制入手,著力整頓鹽稅、厘金、關稅等重點稅源,進行現代稅制建設。

1927年至1937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在取得關稅自主、取消厘金、整理鹽稅、逐步統一財政的基礎上,開徵了統稅、營業稅等新稅種,以關稅、鹽稅、統稅為主體的國家稅體系和以田賦、營業稅、契稅為主體的地方稅體系初具雛形,從而使整個稅制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一個資本主義稅制的雛形初步展現。

1937年至1945年的重慶國民政府時期,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持久抗戰需要,政府把地方稅系劃入中央,分別建立起戰時消費稅、非常時期過分利得稅、財產租賃出賣所得稅、遺產稅等新的稅收門類。1945年至1949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開徵了特種營業稅,並從立法的角度將關稅、鹽稅、貨物稅、直接稅、土地稅、地方稅等整合為一套比較完整的稅制框架。

應該說,民國稅制改革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陳雲曾經評價:新中國的稅制體系,是從孔祥熙(國民政府財政部長、行政院院長)的倉庫中搬出來的。至少在新中國建立之初,這種來自於稅制上的繼承和揚棄,是明顯而且有效的,為中國現代稅制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然而,民國時期既是近代社會邁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期,又經歷了連綿不斷的戰亂摧殘,歷經北洋軍閥混戰、北伐戰爭、國共兩黨「圍剿」與反「圍剿」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多次大戰,為支撐龐大的戰費和維持各種政權的存在,軍閥們開徵的苛捐雜稅不但沒有比清末減少,反而大為增加,其名目之繁多超過歷代,數不勝數,民不聊生。

民國時期,苛捐雜稅是各地軍閥、地方財政收入特別是縣級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不管是人還是物幾乎都要交納捐稅,種類繁雜,制度混亂。苛捐雜稅的表現形式有一物一稅或一物多稅,巧立名目,層層攤派,關卡林立,橫徵暴斂。地方徵收了各種雜稅如牛皮稅、賭稅、鴉片煙稅、燈油捐、清潔捐、茶桌捐、席桌捐等等,四川一省苛捐雜稅就高達99種之多。苛捐雜稅禍國殃民,是社會動蕩的主要根源之一。

最奇葩要數各種捐。捐本來是自願的,然而在舊社會許多捐事實上成為強制徵收的稅。因此,民國各地方軍閥巧立名目強制老百姓交納數不清的捐,娶媳婦有新婚捐,去世有棺材捐,養豬有豬捐,住房子有房捐,看戲有戲捐,當妓女有妓女捐,做和尚有和尚捐,上廁所有茅廁捐……江西省有「特色鮮明」的花行捐、京果行捐、夫行捐、香粉捐、松鴨捐、竹木捐、夏布捐、白泥捐等40餘種。

民國時期諷刺苛捐雜稅的對聯層出不窮,如有一副對聯堪稱絕對:自古未聞屎有稅,而今只剩屁無捐!民國時期的反動政府和軍閥不僅對各種貨物徵稅,竟然對糞水也很感興趣,徵收糞水捐、茅廁捐,並美其名曰「新政」。還有一個對聯故事更是廣為流傳:一年春節,四川幽默大師劉師亮看到一些軍閥門口貼著「民國萬歲,天下太平」的對聯後非常氣憤,便在家門口貼出一副對聯:「民國萬稅,天下太貧」!短短八個字,道出了百姓負擔沉重、國家積貧積弱的嚴酷現實。而且,成都方言里「稅」「歲」、「平」「貧」同音,該聯只改了兩個同音字,立即變頌語為諷刺,改粉飾為抨擊,堪稱神來之筆,一經成聯迅速傳遍全國。

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之後,全國本應該休生養息,人們也企望稅收負擔能有所減輕,以求得到喘息並恢復元氣。然而,隨著浩大的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戰費開支大增,只有靠不斷加稅來彌補越來越大的支出缺口,國統區人民處在更加水深火熱的苛捐雜稅掠奪當中。一份民國三十五年度江西省奉新縣田賦及借糧收據中反映出,民國後期國民政府明目張胆地收過頭稅,而且預徵稅款一直要到民國四十年(即1951年)才可抵補,而到能夠抵補時奉新縣早已解放。

隨著國民政府財政經濟危機加深,物價狂漲,原料奇缺,稅收苛重,甚至致使所得稅這樣一個世之良稅也成了民眾切齒痛恨的惡稅,加征、濫征不竭,遭到納稅人的強烈反對和欠繳抗征。而稅票上的面額也大得驚人,竟然出現60億元的印花稅票!

嚴重通貨膨脹下還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本來印花稅法律規定,印花稅票應當貼在應稅單據上,但貨幣貶值嚴重造成一張單據貼印花稅票太多,往往面積比單據還大,看起來就好像單據貼在大量印花稅票上。當時有一首著名的諷刺詩《發票貼在印花上》:米糧落入黑市場,麵粉救濟黃牛黨,財政躺在發行上,發行發到天文上……以冷嘲熱諷、嬉笑怒罵的藝術手法,尖銳詼諧的通俗語言,通過對當時社會生活狀況的種種表象描述,從政治到經濟,從民主到和平,深刻揭示了國民黨統治區政局腐敗、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把貪官污吏的醜行,更把當局的所作所為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反映了廣大民眾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強烈不滿和抵觸情緒。

民國後期慘烈的內戰使工商業受到深重摧殘,稅源嚴重萎縮,而這更加促使政府走向苛征的惡性循環,民眾合法權益受到極大損害。各地抗征拒繳苛捐雜稅的浪潮此起彼伏,對民國政府最終在大陸的垮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

編輯製作:江西國稅

作者:曾耀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國稅 的精彩文章:

元代惡稅逼反漢人

TAG:江西國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