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路沿線挖出戰國墓,10米探洞噴出「鬼火」,專家立即封鎖

鐵路沿線挖出戰國墓,10米探洞噴出「鬼火」,專家立即封鎖

導讀:我國的考古家很喜歡考古,但是並不是什麼墓都能過獲得挖掘的。只有在基建過程中,或者被人為、非人為條件下破壞才進行的搶救性挖掘。 1986年夏天,湖北荊門即將動工修一條到沙市的鐵路,考古家對工程範圍內的文物點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在探索過程中,考古家在包山楚墓群再次發現了一座大型的戰國古墓。為了保護墓中文物,考古家在獲得批准後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但因為古墓內部結構複雜,考古家只能通過洛陽鏟挖掘一個10米深的探洞,試圖窺探墓中的情況。

領隊李兆華同志,在探洞挖了10米之後,點燃了一根火柴放在這探洞里。但令人驚奇的是這火柴並沒有熄滅,反而是越來越旺,不久後探洞里就冒出一股火苗,在烈日下越燒越大,甚至一直噴個不停。當時附近來幫忙的村民非常害怕,都以為這是「鬼火」。

其實這並不是封建迷信中的鬼火,而是古墓封閉多年,形成了可燃氣體,在火苗下就燃燒。在考古上這是非常常見的情況,1972年考古家在挖掘長沙馬王堆漢墓時,也曾遇到過墓中氣體竄出並燃燒。李兆華見到這情況非常的高興,因為可以說明古墓是密封的,而且保存非常完好。

考古隊員們迅速把著火的探洞立即封蓋起來,並且對古墓周圍進行了封鎖。在上報後,這個戰國墓一直都不被允許挖掘,直到1986年11月,包山楚墓群的考古發掘才正式開始,而竄出火苗的古墓被命名為二號墓。

這二號墓出土了非常多的文物,多達1935件。其中最為珍貴的還是「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圓奩」,這件文物看上去就是一個彩繪的盒子,但若展開,這就是一幅先秦的巨畫之作。上有以5棵迎風飛舞的樹分隔出4組互有關聯的畫面,26個人物姿態各異,而且兩千年顏色一點都沒有退變。不愧是國寶,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文獻參考:《包山楚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