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0多歲的年輕人應該學習哪些技能?

20多歲的年輕人應該學習哪些技能?

職場和學習密不可分,如何在畢業後保持學習的習慣?未來 20 年有哪些元技能夠大大推動你工作的發展?今天為你推薦 Oliver Ding 的精彩問答。


用好奇心搞定學習成本

Q1:你的學習過程充滿了轉折,切換了多個學習領域。你用什麼方法和原則,評估什麼樣的「學習」值得放棄「金錢」和「時間成本」堅持下去?進行長周期的深度探索時,怎樣面對家庭和金錢上的壓力?

Oliver Ding:離開學校之後,人們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密不可分。如果說這個歷程是一部電影,就需要解決【主題、角色、衝突】這些挑戰。我的職業生涯比較複雜,正式職業更換過三個領域,業餘工作也經歷了一些角色變化。這些變化迫使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適應新的實踐崗位。不經意間,我發現自己的學習職業互動模式:每個職業階段之前,我已經投入相當時間去學習該領域需要的技能和知識。這些練習幫助我很好地切入新職業領域,度過啟動期。每個職業階段的工作實踐,進一步驅動我去學習,形成學習和實踐的良好交互循環。為了適應職業發展而學習,歸根結底還是安全感驅動。

另外一種學習,和當下職業崗位沒有密切關係。例如當年我在廣告公司工作,學習廣告傳播職業技能時,我花費很多時間專註於 CIS(企業識別系統)。在投融資職業階段,接觸到很多專業服務公司,從而對專業服務領域產生濃厚興趣,花很多時間關注這個議題。這兩個職業階段的體驗,又融合在知識產業架構這個議題。這些議題的學習和探索,是當時的工作實踐激發出來的,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對於當時的職業崗位沒有直接的貢獻。

持續學習的關鍵是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學習帶給你的快樂,比起金錢更多,那麼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完全是滿滿的幸福啊,怎麼會把它看成是一種成本呢。完全發自內心的自主的學習,是好奇心驅動,而不是安全感驅動,不需要考慮什麼學習的投資回報率。你想著某個問題,想要找到真正的答案,你使用各種方法,搜尋各種資料,然後問出更多問題。你不輕易相信垂手可得的資料,找志同道合者聊天討論,在網路上遨遊,專註於某個議題,直到某一天,你終於走到了世界知識的盡頭。

自主選擇的專註式的長周期持續探索,會帶來很多樂趣,也會幫助習得怎樣建構深層知識。深層知識的學習,總會反饋到你的職業發展中。如果把學習和知識類比於投資,那麼你需要建立一個投資組合,有短期投資,有長期投資。這個投資組合可以應對家庭和財務壓力。

總結起來,類似於長期投資的深度探索,可以用三個原則來衡量:自主性(真正內心喜歡),相關性(當前情境觸發),發展性(未來變現機會)。


未來 20-30 年你不可不學的技能

Q2:對於想要利用好互聯網的 20 歲年輕人,未來 20-30 年生存應該學哪些技能?

Oliver Ding:這周我和一些朋友在討論【信息爆炸與工作分化】。最近看到一些資料和書籍,從不同角度指向一個職業市場趨勢:工作分化加劇

信息科技、機器智能等科技發展,正在加速職業市場的數字鴻溝,一邊是和機器智能相關的行業發展迅猛,工作收入走高。另一邊是低科技含量的工作發展遲緩,收入低。兩者差別拉大。

隨著信息爆炸,工作中的複雜度增加,對人們的決策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每天人們面臨大量的信息,需要過濾、篩選、應對,從噪音中提取有價值信號的能力,正在加速職業市場的分化。

科技普及越來越快,創意成為越來越稀缺的資源。同質化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創意成為有意義的差別化的關鍵手段。人人媒體的普及,推高了創意的門檻。創意、創造力正在加速職業市場分化。

與高端的科技賦能、複雜決策、創意創造相對比,另一端是:體力工作、簡單決策、流程事務。這種分化過去存在,信息爆炸在當下加速了這種分化。

全球化正在變得和過往不一樣。聯網協作能力使得跨越地域的協作越來越多。這種趨勢正在將全球化從地緣區隔轉化為社群區隔。工作分化體現在你呆在何種類型的社群,而不是何種類型的地域。地域只是其中一個要素。

我想信未來 20-30 年這些趨勢會繼續加劇。不論是 20 幾歲年輕人,還是略為年長的資深工作者,都應當思考如何應對這些趨勢。我的具體建議:

1) 提高網路素養:注意力、對垃圾信息的識別能力、參與力、協作力和聯網智慧。參考《善用網路三部曲》豆列:www.douban.com/doulist/37317987/

2) 提高理性思維:如何正確地作出決策,如何反洗腦,如何掃清理性障礙。參考斯坦諾維奇的一系列書籍。

3) 學習如何學習:關注認知科學、學習科學等領域關於學習的科學成果,用這些知識來武裝自己的學習。

4) 欣賞自然與美:提高體驗自然的能力,品味日常生活中的美的能力。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對抗過於快速的變化。

5) 學會全球化生存:語言、地理、文化,切換視角,尊重傳統遺產,適應跨地域生存的能力。


教是最好的學習

Q3:關於跨領域專業服務和諮詢,您建議年輕人是在慢慢構建領域知識的時候就多參與,還是在自己已經成為領域大牛(如在廣告界沉浸幾年)之後再提供專業服務?在教學和提供諮詢的時候,從領域新人的問題是否能讓人學得更深?

Oliver Ding:對!傳授是高級的學習。成長為領域專家的路程漫長坎坷,一級一級打關卡時,需要一些策略、樂趣和激勵。

大量輸出是有效學習的核心,傳授就是一種輸出形式。其實,只要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個老師,要教授你自己學到的內容,光是這個想像,就可以幫助你檢核你的學習是否到位。

傳授,迫使你進一步系統梳理你學習到的知識,有條理地表達。這種技巧練習,幫助你深化對於該領域的理解。你的學員是否能夠聽懂你的講述,是否理解偏差。這些快速獲得的反饋繼續刺激你修正,幫助你反省提升。

然後,傳授的樂趣是很好的獎賞。幫助他人成長是很棒的體驗。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階段的學習者,都可以幫助前一個階段的學習者成長。恰好,剛剛經歷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者,能夠更好理解避免一些誤區,傳授也會更有效。高階的專家雖然佔有知識優勢,但是不一定在傳授上做的好。過於高階的專家,容易陷入知識的詛咒,把一些知識點和思考模式認為是習以為常的知識,忽略了學習者需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學習。


開智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放棄已經擁有的東西有多難?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