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了臘八就是年,來看「中華談吃第一人」聊故鄉年俗

過了臘八就是年,來看「中華談吃第一人」聊故鄉年俗

今日是臘八節,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到臘八節,年味便開始漸漸濃厚,與家人團聚過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大家的家鄉都有哪些好玩的年俗呢?

下面這篇推送,我們也應景地為大家推薦一位真正的吃貨——唐魯孫,在這篇文章中,他寫下了回憶里的那些故鄉年俗。

「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唐魯孫被認為是可與金庸、高陽並稱為了解傳統文化的三位引路人,有「中華談吃第一人」之稱。他出身貴胄,為滿族鑲紅旗後裔,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向瑾太妃叩拜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後來他隻身外出謀職,游遍大江南北,先後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因為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家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唐魯孫對中華飲食有獨到的見解。

他筆下總是寫「吃」,卻又不只紀錄「吃」,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一段段生動的「舌尖上的民國史」,隨著他談「吃」,也在他的筆下應運而生了。

談談故鄉的年俗

文丨唐魯孫

選摘自《唐魯孫作品集:天下味》

當年在故都過年,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一進臘月門,大家就忙活起來了。北平有一首民謠:「送信的臘八粥,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煮餑餑。」就是說,一吃臘月初八熬的臘八粥,就告訴您年盡歲逼啦。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了關東糖,賬單子就陸續而來,您準備還賬吧。一直到三十兒晚上放了鞭炮敬神祭祖,嘴裡吃上熱氣騰騰的煮餑餑,賬主子說聲恭喜,不再要賬,救命王菩薩,年關又算是闖過去了。這幾句話雖然很普通,可是把過年的情景形容得淋漓盡致。

在臘八之前,有錢的人家,早把新衣服做好了,無論男女老幼都準備一雙新鞋,三十晚上穿上,說是可以踩小人的嘴,免得胡說八道。

臘八一過,首先要準備敬神佛祭祖先的供品,訂香斗、子午香祭天,大雙包、小雙包(香名)敬神,藏香、檀香、芸香祭祖。還要在香蠟鋪請好全份神禡兒。天地桌要排五碗蜜供、一堂福字蘋果。祖宗龕前不供蜜供,換上龍眼、荔枝、紅棗、板粟、蓮子五色乾果。每一盤供品都要插上供花,另外還得有一盤桂花金銀年糕,一棵松柏長青松樹,樹上掛滿金銀小錢小元寶,樹根用蒸熟的糯米飯鋪平,上面布滿了染色的花生、蓮子、紅棗、板栗,叫做搖錢樹聚寶盆。講究人家還要在桌上擺兩盆水仙,兩旁擺幾株迎春、臘梅、山茶、碧桃。鮮花的冷香,跟藏香的瑞香一糅合,真是玉炬金英、雍容淵穆,真有過年的味兒。

正月里人來客往,老規矩不作興讓拜年的空著嘴走,總要準備幾樣酒菜,什麼酥魚、醬肚、油爆蝦、豆豉魚、虎皮凍兒。有人過年茹素,還要有點素凈菜,什麼什香菜、羅漢齋、嘟嚕麵筋、蓑衣蘿蔔、芥末堆兒呀,再有素餡兒、葷餡兒兩種餃子,喜歡白乾來四兩二鍋頭,愛喝黃的燙兩斤花雕,也就足夠賓主盡歡的了。

除夕這餐晚飯南方叫團年飯,北方叫團圓飯。無論哪一省,對這頓飯都非常重視的,同時吃這頓飯忌諱也最多:

第一,家中不論有多少男丁女口,不管當晚在家還是不在家,他的那份匙箸一定要依照生次安放齊全,不能短少一份。

第二,當晚不能用湯泡飯,據說如果用湯泡了飯,出門一定碰上下雨。

第三,在飯桌上無論是大人小孩,都只准說吉祥話。為了怕小孩子不懂事,口沒遮攔,隨便亂說不吉利的話,普通有兩個方法化解:用紅紙寫童言無忌、萬事如意的春條貼在牆上是一個辦法;再不然用解手紙,在小孩嘴上擦一下,表示小孩兒說話等於放屁,就不會犯忌啦。

吃完團圓飯,庭院到處都是燈明火旺,院子撒滿了芝麻秸兒、松木枝兒,人一走到上面吱喳亂響,名為踩歲(碎字借音)。其實家家開門敞戶,是等小叫化子送財神來呢,可是又怕小偷趁虛而入,撒上芝麻稭兒,就不怕小偷兒啦。

過年嘛,家裡總要買點零食,什麼西瓜子、葵花子、倭瓜子、糖炒栗子、大花生,再來兩斤糙細雜拌兒。老人玩的是摸索兒、打什胡;小孩們玩吊猴兒、趕老羊、七添八拿九端鍋、接龍、頂牛兒或是打天九。再不然玩陞官圖、擲文武狀元籌。一般規矩人家都是拿鐵蠶豆當賭本,可就是不許動真輸贏,跟現在的孩子比起來,真是有天淵之別了。

北方人過年講究吃五天餃子,五天之內不動煎炒烹炸,只能熬煮,不準生米下鍋。正月初一吃的餃子並且是素餡,據說除夕一交子時就算初一,諸神下界,考核人間善惡。神仙一看這家持齋茹素,必定是積善之家,所以那一天大家都不敢動葷,才能上邀天佑。

在南方正月初五是財神日,北方正月初二就祭財神了。祭完財神全家要捧元寶,卜卜自己的財氣。所謂元寶,就是用金銀錢或者小銀角子一隻包在餃子里,大家來吃,誰吃出來,那一年誰就財運亨通。早先從元旦起大家就外出拜年,交往多的人家,拜年要拜到十八落燈,都不算失禮。可是正月初二一定要在家裡吃過元寶,才出去呢。

北方還有一個規矩,古板人家正月初一到初五要忌門。所有婦女都不在初五以前到人家家拜年,有些南方婦女不懂這個規矩,到人家家拜年,一律擋駕。到了初六家家要接姑奶奶回家團聚,這跟台灣初二女兒回娘家、姑爺來拜年,情理是一樣的。

正月初八要到西郊白雲觀順星,先到星宿堂對值年星宿、本命星宿分別頂禮焚香。到了晚上星斗出齊,如果有親友在家,等親友走後,自己家裡人全都到齊,然後在院里,用黃裱紙裁成小紙塊,包上銅錢,蘸滿香油,一共一百零八盞,放在不怕火的大托盤裡,一律點燈焚香叩頭,叫做祭星,祈求一年的順當。

北方對於元宵節是非常重視的,十三叫上燈,十四叫試燈,十五叫上元燈,十六叫殘燈,十七叫落燈。古人說火樹銀花上元燈,煙火鞭炮自然是燈節必有的點綴。既然是燈節,當然是以花燈為主:各大商號細筆彩繪的大紗燈,瑞蚨祥綢緞莊整本的「唐僧取經」,蘭華齋餑餑鋪的「三國演義」,謙祥益皮貨庄的「七俠五義」,泰昌匹頭庄的「紅樓夢」,都是極能吸引遊客,馳名九城的。至於後門大街的冰燈,西華門北河沿火神廟廟門口泥塑的火判,這些都是只此一家,獨門玩意兒。

過元宵一定要吃元宵,北方都把餡兒沾上糯米粉放在簸籮里搖,跟江浙一帶用手包不一樣,而且餡兒只有棗泥、豆沙、山楂、桂花幾種,頂多有加奶油的。南方人有的愛吃菜肉、全肉元宵的,您要是在北平想吃咸元宵,那就只有自己動手來包啦。

一到正月十八年算是正式過完,大人小孩就都收收心,一年之計在於春,該幹什麼就規規矩矩干吧。

《唐魯孫作品集:天下味

著者:唐魯孫

廣西師大出版社 即將上市

唐魯孫的文字像河水,但凡有美食出現,即若流經峽谷,激流險灘,歡騰跳躍,你看得見作者的興奮和垂涎。然而,我更喜歡他美食之外的閑筆,講人生閱歷,講世事滄桑,講故土鄉愁……靜水深流,天光雲影,是另一番開闊和蒼涼。

——陳曉卿

唐魯孫被譽為「中華談吃聖手」,在飲食文化界享有至高地位,「舌尖上的中國」掌舵陳曉卿鼎力推薦。他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

唐魯孫不僅談飲食,更對晚清民國掌故拈之即來,落筆生花,是電影導演王家衛推崇的民國奇人。本套唐魯孫作品系列共11冊,全新精裝口袋本,本書為唐魯孫作品集的第3冊,絕佳閱讀體驗,兼具收藏價值。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961次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師大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法制現代化之父沈家本:他的一生,折射了中國近代世變的軌跡

TAG:廣西師大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