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時的艾森豪威爾為什麼會放棄奪取柏林?

二戰時的艾森豪威爾為什麼會放棄奪取柏林?

呂海峰

話說,當時光的腳步走到了1945年的1月底、到2月初的時候,美國的第7集團軍和法國的第1集團軍,就開始全線出擊,逐步就逼近了德國的萊茵河。尤其是,等到了2月8日至3月5日的時候,盟國的各個集團軍更是先後肅清了從荷蘭到瑞士邊境的所有德軍。加之,「阿登戰役」的失敗,德軍是垂頭喪氣,士氣一天不如一天,以致於就連齊格菲防線也形同虛設。所以,等3月7日,美軍就很快進抵到了雷馬根,渡過了萊茵河,眼看就要兵臨柏林城下。然而,就在此時,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卻突然改變了原先的進軍計劃,並明確表示要放棄進攻柏林。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同前往探個究竟。

當然,事實上,對於艾森豪威爾的這種作法,英國的丘吉爾首相和其大將——蒙哥馬利是大為惱火,因為英國方面一直都想著能夠讓蒙哥馬利擔任副統帥,全面指揮盟軍的地面部隊,一舉拿下德國首都——柏林,以報當年德國空軍轟炸倫敦之仇。然而,人家艾森豪威爾卻有著自己的打算。一方面,由於德國希特勒在阿登的所發起的強烈反擊,依據原計劃、盟軍至少耽誤了有6個星期的時間,結果,當蒙哥馬利的部隊在距離柏林還有480千米的時候,蘇軍已經距離柏林只有60千米了。顯然,此時,即使盟軍的部隊打過去,也是「黃瓜菜也涼了」。

另一方面,當時的希特勒雖然兵力和實力已經大為減弱了,但他還在柏林做著「困獸之鬥」,死活都沒有投降的兆頭。如果盟軍強攻柏林,就一定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同時,在剛剛召開不久的雅爾塔會議上,蘇、美、英三大國其實早已經劃分清楚了彼此不同的佔領區。而柏林則恰好就在蘇軍的佔領區。這樣一來,盟軍即使花「大價錢」佔領了柏林,最終還得再退出來,等於無形中給人家蘇軍做了「嫁衣」。所以,美國從上到下的許多將領都不願意去進攻柏林,做這虧本的生意。

第三,當時,依據美國獲得的大量情報顯示,德國的希特勒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所以,他又在德奧邊境的一帶山區,修建了很多的「戰鬥堡壘」,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物資。甚至,還修建有飛機製造廠。從而為很多殘餘的納粹分子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反攻基地。加上,自二戰以來,希特勒所修建的一些「戰鬥堡壘」,曾經讓美國以及盟軍吃盡了苦頭。所以,正所謂「談虎色變」,美國人實在不想冒這個風險,將希特勒逼上絕路。

第四,從表面上看,雖然在當時的反法西斯聯盟,蘇、美、英三大國已經站到了一起。但是,由於彼此國家制度和信仰的不同,所以,互相之間始終是面合神離。特別是到了1945年的春天,由於德國法西斯的敗局已定,蘇、美、英三國已經即將不再需要相互合作的前提下,彼此之間的鬥爭就更加尖銳了。然而,為了爭取蘇聯早日對日本宣戰,減輕自己在亞洲戰場的壓力,美國也就只好處處遷就蘇聯,並不時的對蘇聯做出各種妥協。顯然,這種情況下,美國就更不適合出兵進攻柏林了,而是儘可能的多佔領德國的其它地方。

總之,出於上述原因,美國的艾森豪威爾最終放棄了奪取和佔領德國首都——柏林的軍事計劃。(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後期盟軍節節反攻,丘吉爾發表一次無恥的演講,讓中國人感到心寒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