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神臂亮相,領先西方整整一代,必須遵守中國規則!
各位軍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最忠實的戰友虎哥。
自去年國慶前後火遍全國的《輝煌中國》後,一檔名叫《大國重器》專題節目又火得不像話。
節目中一種可以夾黃豆和人握手的太空機械臂讓人眼前一亮,這個靈活如人手的太空機械臂對於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更有著非凡的意義。
太空機械臂是先進的機電一體化高集成產品,能執行空間碎片清理、在軌加註與維修等空間任務。建設大型太空站,高精度多自由度的太空機械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擁有可靠的太空機械臂才能保證空間站的長期在軌運行。
過去這項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要想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機械臂難上加難。
現如今我國已經打破國外對於這些技術的壟斷,並根據我們自己未來太空站不同任務屬性,國已經研製開發出兩套太空機械手臂,一種是在太空抓舉重物、回收衛星的10米長大型機械臂。
另一種是5米長的高精度仿人機械臂,主要做一些空間站的維修活動,操作精度達到一粒黃豆,這種小型機械臂曾在去年升空的天宮二號進行了多次艙內測試,並與航天員進行人機交互測試,可以與人自由感應握手,並不會因力道控制不當對航天員造成傷害。
目前世界上的機械臂系統以加拿大斯巴宇航公司研製的6自由度機械臂系統最為出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加拿大研發的這款6自由度機械臂系統便開始了在空間站的日常維護、建設工作。
在長達二十年的空間站的建設、維護、補給和使用的過程中,加拿大這款機械臂發揮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加拿大航天局也因此獲得了國際空間站3%的使用權。
而我國這次展示的太空機械臂相比於加拿大的6自由度機械臂無論是操作感受還是精度水平都有了一個質的提升,這款機械臂是航天科技五院的最新成果,21自由度的仿人類機械臂完全跟人手臂一樣可以太空維修作業,減少人員出艙的風險。
其實虎哥感覺這都不只一代了!
可以代替航天員檢修艙外設備,為將來我國空間站能夠長期在軌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一名航天員在艙內操作機械臂,一名航天員在艙外太空行走。無論是艙段轉位、大設備的移動,還是航天員自身的移動,都可以通過機械臂完成。」這不是科幻片,而是不久將來的現實。中國空間站有兩類機械臂,長度累計15米。人機配合,讓空間站建造維修成為可能。
對於浩瀚無垠的太空,中國人注視了太久。
然而在很長時間,遙遠的400公里外的那個由美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卻拿著各種理由借口,阻止我們進入。
殘酷的現實逼著我們堅定地走上獨立建設空間站之路。最近這些年中國經濟科技的騰飛,讓我們擁有了向太空進軍的實力和自信。如今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已經步入第三階段,中國人自己的航天空間站也將在2022年完全建成。
建成的空間站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核心艙有五個對介面,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過去你對中國愛搭不理,如今中國讓你高攀不起。2024年接二連三延壽續命的國際空間站就將徹底報廢,到時整個太空就只有我們中國航天站了。
以後在這裡,那必須要遵守中國制定的規則了,中國就是這裡的王!
未來我們還會單獨發射一個十幾噸的光學艙,與空間站保持共軌飛行狀態。
在光學艙里架設一套口徑兩米的巡天望遠鏡,解析度與哈勃相當,視場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如果在軌十年,可以對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天區,約一萬七千五百平方度天區進行觀測。
這套望遠鏡,天區和波段覆蓋廣,像質好,將是中國人的「宇宙之眼。它將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科學家們研究宇宙學和天文學提供海量的科學數據,為中國科學家站在世界科學前列、做出重大原創性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宇宙的構成和演化,暗能量、暗物質、黑洞的研究……這些我們期待的宇宙學、天文學的基本問題將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到今天,完全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努力的結果。
未來的太空沒了你們,中國人也能玩得轉,憑什麼?
在虎哥看來,憑的就是中國人這近20年在科學技術上的大筆投入,近10年大量年輕人才的培養,還有比你西半球人口總和還要多的國家規模,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底氣。


※中國一次普通導彈實驗,竟讓西方媒體心驚膽戰,陰謀論值得警惕!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