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狹陋之習,而入廣大法界,此其難矣

以狹陋之習,而入廣大法界,此其難矣

以狹陋之習

而入廣大法界,此其難矣

昔中峰禪師居天目,久參高峰,大事未明,乃立懸崖,撫孤松,七日遂大徹。即今崖松獨峙,而追跡中峰者,幾希。

通禪人往於松下,誅茅結屋,居之三年。日誦華嚴為業,其精苦固有之,其期則過中峰遠之遠矣。若夫發明個事,則猶未也。達觀禪師字之曰:「念松。」欲其不忘本耳。

今禪人遠問余於瘴鄉,且別余去,將東遊過支提,北入五台,尋文殊,萬眷屬中得一侶,傍金剛窟,誦華嚴滿百部,以畢餘生,臨行乞一語為法要。余乃掀髯而笑曰:

子作此見解,是猶涉海而求河浴也,以狹陋之習,而入廣大法界,此其難矣。

古德雲,盡大地是一卷經,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以如是眼,讀如是經,盡未來際,曾無間歇,又何去來之相,彼此之見哉?華嚴以平等法界為宗,以無障礙為門,苟能悟此宗,入此門,無一物不播遮那之體,無一聲不闡圓妙之音,無一時不修普賢之行,無一人不是剎塵知識。

是則光網三昧,舉目昭然,普眼真經,隨念具足。舉足下步,不離寂滅之場;居塵出塵,頓到般若之岸。子將何處覓五台,以何法為大經乎?

故曰:「我欲逃之逃不得,大方之外皆充塞。」子如當念了卻,又何必登山涉水,尋伴侶,誦文言,以了餘生乎?

若了生本無生,則住無所住。能悟無住之旨,自不作去來動靜生滅之想。六祖大師,於「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打落從前百千萬劫顛倒知見。子當於此,剔起眉毛高著眼看,切不得錯落出門一步,全身入卻荒草也。

文章|示寂覺禪人

圖片|玉 泉 禪 寺

▍版權聲明:

本文為網路採集文章,由玉泉禪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