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做出來的仿生物種靠吃風就能活

他做出來的仿生物種靠吃風就能活

仿生的英文名字是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臘語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術涵義的ics而組成的詞。

仿生始源:

人類以自己直立的身軀、能勞動的雙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語言,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促進了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獲得了高度發展。因此,人類無與倫比的能力和智慧遠遠超過生物界的所有類群。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地游來游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遊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覆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

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隻航行自如。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但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所以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發現了螢火蟲的冷光,創造了日光燈。

GIF

GIF

人類仿生完大自然,又將目光轉向了自己。

機器人事業一直都是一個風風火火、經久不衰的課題,前一陣日本的軟銀機器人Pepper進入了一個新興行業,在寺廟裡為人們誦經,對往生之人進行超度。

GIF

Pepper 一邊按照節奏敲擊木魚,一邊從嘴裡喃喃地發出禱告的經文,它的胸前掛著一個平板,上面的內容是誦讀出來的經文。

讓機器人來為往生的人超度,這聽起來多少有些奇怪。

不過機器人勝在價格比人類祭祀要便宜不少。

GIF

但是至今沒有獲得一個訂單,因為機器人法師爭議太大,葬禮是為亡者超度,人們認為機器人沒心沒肺,不靈。

GIF

但是,娛樂性觀賞度是夠了。

仿生這種玄學放在藝術上會發生什麼?


Theo Jansen一位出生於1948年荷蘭的動感雕塑藝術家, 求學於代爾夫 特理工大學物理系,後轉為學習繪畫。

辛苦努力了20年,目標都是在創造動感雕塑行動的逼真度,最後他以塑料管和塑料瓶的組合模式印證了雕塑是可以擁有自己的生命甚至是移動自己。

它靠吃風活著,以塑料瓶當胃,儲存風力作為行動的能量。

GIF

運用連桿工藝和氣閥設計,不藉助任何外力蹭蹭就是走~

Theo Jansen在荷蘭海牙創作著這些走獸們,然而在海灘上最危險的就是海水,它們很容易被「淹死」。

所以Theo Jansen給予它們可以順利移動的腿部肢體與脊椎,接著它們需要「知覺」來接收碰到潮汐海水的信號。

風暴來臨時,這幫小東西還懂得打樁將自己固定在濕沙里。

這就是那隻吹風就能麻溜在海邊跑的小怪獸。

有著四條腿,或者一排身體,靠螺旋槳轉動推動身體往前「走」,身體上方白色的風槳隨著風不停地擺動,驅動著下方無數只腳,小步前進,如同蜈蚣一樣。

GIF

沒事撒個嬌~

在寧靜的海灘上,這個機器隨著海風搖擺著快速走著,同時發出可愛的「呲呲」聲,好像真的有生命一樣~

GIF

GIF

GIF

整整齊齊的步伐,遠遠看去還以為是一隻軍隊呢。

GIF

GIF

GIF

GIF

這種看起來像是竹編玩具的大怪物,有個超酷的名字——Strandbeest,被稱為仿生獸。

90年代的時候,Jansen 使用塑料材料做了一個4米寬的大飛碟差點引起暴動,至此以後,一炮成名!

製作原理簡單剖析。

整體骨架是用普通的中空塑料管,一隻大型的怪獸長達幾十米,寬4米,高4米,材料成本約100歐元。

這是網上給出的行走原理圖:

GIF

它們的身體中央,往往帶有一個可轉動的「脊椎」。

「脊椎」轉動能牽動每根腳趾,並引起一系列複雜運動。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12根決定腳趾運動方式的塑料管。

GIF

GIF

別看了,反正也看不懂....

觸覺器官:一邊是大海一邊是陸地。

「怪獸」的大腦是由「神經細胞」———檸檬汁小瓶組成的。

GIF

運作基本原理和計算機一樣。

計算機依靠電流的有無進行2進位的運算,對「怪獸」來說,空氣扮演了電流的角色。有風吹過時,小瓶感受到壓力,無風的時候,則沒有壓力。

依靠這個因素,怪獸的大腦演化出「測時」機制,與海潮漲落同期進行。

這樣,它們就可以知道什麼時候海潮會來,可以及時躲到沙丘里去。

剛開始沒有做出觸覺的時候,Jansen需要拉它脫離苦海...這才逼得他研究感官系統~

GIF

完美成型以後,Jasen有事沒有就跟溜小狗似的帶它出去溜達~

GIF

然後它玩嗨了,還被不情願的拉著回家...

GIF

Jasen已經完成了「海灘怪獸」構想中的最基本功能,獨立行走,躲避天敵,隨著演化的進行,這些怪獸越來越得以離開人的幫助,生存技巧越來越強,

他在自己主頁上寫道:「我希望有一天這些動物可以在海灘上成群生活,過自己的日子。」

入群掃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眼ARTSPY 的精彩文章:

從「封印」了132多年的高迪建築,探索巴塞羅那的高迪

TAG:藝術眼ARTS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