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蹟,從不因為你力量卑微就拒絕降臨

奇蹟,從不因為你力量卑微就拒絕降臨

文 | 果子

作者愛麗斯·霍夫曼在《奇蹟博物館》後記中寫道:在歷史長河中,有某些特殊年份,會發生一些翻天覆地的劇變。1911年便是其中之一。我力求逼真地描述那個年份以及紐約這座城市發生的事。在我眼裡,紐約是個相當神奇的地方。

《奇蹟博物館》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翻天覆地的時代,這個相當神奇的地方。

那時的紐約還沒有完全被水泥覆蓋,曼哈頓、布魯克林周圍還有原始叢林和野獸,人們還相信有神奇生物存在。女孩科拉里從小在父親開設的奇蹟博物館中長大。在各種怪異標本和畸形怪異表演者中,她是最耀眼的主角「美人魚」。可在現實中,她卻同樣是被人歧視的「怪胎」,一個必須隱藏身體殘疾和真實內心的平凡女孩……

男孩以西結在母親被殺、家園被毀後,跟父親一起從烏克蘭逃到紐約當勞工。在生活極度艱辛的時刻,以西結卻發現父親試圖撇下自己投河自盡,心靈受到重創的他決定與父親徹底訣別,把名字改為埃迪,成為一名專門尋找失蹤人口的「通靈少年」,每晚混跡於毫無希望、沉淪黑暗的底層世界……

時間慢慢來到1911年,已經成為新聞攝影師的埃迪接受一位老裁縫的委託,尋找他在紡織廠大火之後生死未卜的女兒。被父親逼迫冒充水怪的科拉里在哈德孫河游泳時,則意外撈起一名溺亡的女子。冥冥之中兩人的命運開始交集,相遇、相識、相戀。埃迪麻木的內心被愛重新點燃,科拉里也終於有了反抗命運的勇氣……

如同周圍那些卑微的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一樣,爭取幸福的代價是如此巨大,科拉里和埃迪要賭上僅有的一切,自由、愛情,甚至生命……

1911年的紐約到底發生了什麼?

三角內衣廠大火

為什麼作者把故事的高潮設置在1911年,因為那年發生了一場改變美國社會進程的大火——三角內衣廠大火。

1911年3月25日,美國紐約市歷史上最大的工業災難,大火共導致146名服裝工人被燒死或因被迫跳樓致死,死者多數是來自波蘭、義大利、愛爾蘭、俄國的移民女性。年紀最小的僅有14歲。而大規模致死的原因是當時管理者為防止工人溜出去休息,將樓梯井和出口的門全部上了鎖。這次災難喚醒了紐約人的良知,隨後建立了有25個成員的改進工作場所安全委員會,《勞動法》和其他34項改善工人工作條件和勞動安全的法律得以通過執行。

但這場大火絕非偶然事件。甚至在很早之前就被預見到了。

愛麗斯在書中寫到:1909年秋天,一場史稱「兩萬人起義」的大罷工爆發。工人們來到庫伯聯盟學院大禮堂,也就是亞伯拉罕·林肯曾發表演講的地方,宣誓要忠於他們的這項事業:讓紐約每一個工人兄弟姐妹都獲得人道待遇。由於罷工活動頻發,人們將過去這一年稱為「大反叛之年」。但多數人都承認,工人們還是沒有什麼權利。

抗議者會被圍起來,遭到毆打併逮捕,然後被帶到傑弗遜市場法院的夜間法庭,男人們立即收監,女人則被押送到陰森的監獄作坊布萊克韋爾島去。曼哈頓消防局局長愛德華·克羅克其實早有警惕,以紐約下城區工廠那種惡劣而危險的條件,引發出悲劇不過是遲早的問題。每個工人同胞都很清楚,如果條件不加以改善,最終肯定得付出慘痛代價。現在,在這個痛苦的下午,那個時刻果真來臨了……

一切都太遲了,大火已化作巨浪,洶湧翻騰起來。姑娘們開始從九樓窗檯往底下跳,有的相互抱在一起,比起獨自面對這無情的命運,這樣至少能在彼此懷中度過生命中的最後時刻。

起初,那些墜落的女孩看起來就像鳥兒一樣。彷彿穿著天鵝絨領大衣的艷麗紅雀,潔白鴿子,或是俯衝而下的燕八哥。然而,當她們砸到堅硬的水泥地上時,殘酷的真相頓時就現了形。她們身體散了架,跌在無助的圍觀人群面前,當場便死了。站在埃迪不遠處的一名警察嘆息著轉過身,兩手捧住腦袋,既沒辦法拯救那些已跌落的人,也沒辦法接受面前這種殘酷現實。

人們紛紛拉起救生網,可是沒用,從高處跳下的身體直接穿了過去。髮帶、皮夾、情書、梳子,如某種殘骸般漂浮在積水的排水溝里,每一件物品背後,都擁有一個靈魂,一顆跳動的心臟,一段關於小幸事或真感情的回憶。到明天早晨,人們大概能在人行道上找到16枚訂婚戒指。

友人最初建議愛麗斯·霍夫曼寫一篇文章,作為三角地大火的周年紀念。這篇文章最終在《洛杉磯時報》上得以發表,也正是因為進行了相關研究,愛麗斯才被那個激蕩的年份所吸引,並開始構思《奇蹟博物館》這篇小說。

《美國往事》般的時代氣息,大片級的閱讀感受

《美國往事》劇照

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美國往事》給很多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麵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再到被陷害逃離,多年以後重返故地的一生經歷,同時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發展史。

《奇蹟博物館》則發生在20世紀初的紐約。比《美國往事》早10年左右光景。那是一個覺醒的時代,工人和女性為尊嚴與平等而戰,那是一個罪惡的時代,黑幫和兇案四處蔓延,發展中的大都市如同怪獸般蠶食周遭的一切,拚死守護居留地的倔老頭,被鎖在工廠里的勞工,還沒成年就必須拚命工作的孩子,各種底層人物,甚至連周圍叢林中的動物都無法倖免,全都遭到無情的碾壓和吞噬。

同樣是社會底層的少年與少女,被時代洪流裹挾著成長的痛苦經歷。與《美國往事》很神似。頂層的富人與操縱者、底層的工會與黑幫,混雜著優雅又墮落,生氣勃勃又垂死掙扎的時代氣息,而書中的人物們,也如電影中一樣,在希望里看到破滅的少年,在絕望中生出愛情的男女。衣著光鮮的惡棍,改過自新的狂徒,各色人物外表與內心不相匹配的惡與善,連同這個時代的卑微與偉大在互相碰撞中逐漸升溫,最終爆發並深深打動我們。

與《美國往事》不同的是,《奇蹟博物館》里的年輕人們似乎更有勇氣,他們選擇了掙脫,而不是淪陷。所以無需在暮年回望時,懊悔不已。

作者照片

本書作者愛麗斯·霍夫曼,美國人,著名小說家、劇作家。獲得艾德菲大學學士學位和斯坦福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主修創意寫作。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拍成了電影《啟示之夜》《冒險》《本地女孩》和由妮可·基德曼及桑德拉·布洛克領銜主演的賣座大片《超異能快感》等。而她的《地球上的這裡》《河神》《藍色日記》等作品皆入選美國知名電視節目「歐普拉脫口秀」的推薦選書。

《奇蹟博物館》一書再次充分展現了愛麗斯的創作才華,場面恢弘,對比強烈,遊人如織的遊樂場、揮汗如雨的紡織廠、震撼人心的大火,迷幻的怪異表演秀、鬼氣森森的博物館,皆給人視覺華美之感,完全就是為大片而生。相信不久就會聽到開拍的消息。

奇蹟,從不因你力量卑微就拒絕降臨

《大魚》劇照

《奇蹟博物館》寫了兩群人,一群是以西結父子為代表的工人,為了溫飽,需要沒日沒夜的工作。那是一代勞動者的不幸縮影,他們每天願意工作12小時,但是老闆們還是開除了他們,又請來了新的工人。更為廉價的勞動力。那些剛剛從俄羅斯和義大利過來的人,新來的人要的工錢更少,他們可以為了一點小錢每天工作18小時而毫無怨言,哪怕會被鎖在車間里,好讓他們不能偷懶去吃東西、喝水,甚至稍作休息。以西結是帶著一股無名之火逃離老實無能的父親和拚命循規蹈矩的生活,憤然走向黑暗世界的,並不是他真的本性惡劣,只不過他年紀太小,長大之後才清楚那股火到底來自何處,那就是——不公平。一個童工尚且能夠感受到,更何況背負更沉重工作的成年人們。

與被壓榨的工人相比,另一群人則更卑微脆弱,在表演時,他們是人們願意花錢圍觀的「怪胎」。而在平時,他們是可以被路人圍毆致死的「怪物」。他們就是各種畸形人,手上長蹼的人魚,臉上長毛的狼人,沒有胳膊的蝴蝶姑娘,嬰兒一樣的侏儒,被硫酸毀了容的女僕。就連科拉里也要每天在父親的博物館中,泡在藍顏料染色的魚缸里,為了維持博物館的開銷,甚至還要做一些低級表演。每年表演旺季重新到來時都有表演者消失,沒能熬過漫長的冬季,除了貧窮,他們還要忍受更惡劣的歧視與孤獨。

但是在看似屈從於命運隨波逐流的人群中,我們卻看到了弱小個體的拚死抗爭,會被大眾圍毆的各種靠表演為生的畸形人,維權的紡織女工,一貧如洗的移民和僕役,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反抗時代、剝削者、貪婪者們的操控和壓迫,在救贖別人的同時,完成了自我救贖。令那個黑暗時代變得可歌可泣,令未來變得更加美好。事後看來,這就是創造了奇蹟。

人們不會因為珊瑚蟲的卑微,就否定珊瑚的價值。恰恰相反,創造奇蹟的力量越卑微,這奇蹟反而越值得歌頌。

好書推薦

歡迎訂閱Burning Book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urningBooks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為什麼」千古第一才女」非她莫屬?

TAG:BurningBoo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