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杭州大雪 魯迅:這句話我真的說過

杭州大雪 魯迅:這句話我真的說過

中二同事去西湖剛拍的,雖然很挫,貴在新鮮

杭州正飄著雪。

尤其是下班時下的更大,

剎車時,輪子抱著雪地打滑,還好我開的慢,

打滑時我腦子裡想起過年,

不知道為啥,

過年已經沒有小時候那麼好玩了。

我還是想它…

也是很跳脫,

我奏然想起元旦來。

中國人不過元旦的,

商家除外。

要說中國人過春節的意願有多強大?

看看他們與民國政府的對抗就瞭然…

01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後,終於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

為了顯示與舊王朝的決裂,認同歐美文化的世界性,民國政府引進格里高里歷,以公元紀年。

1912 年1月1日這一天,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正式通電各省:中華民國改用世界通用的公曆。

但是為了彰顯民族特點,又學著西方耶穌的誕辰日,搞了一個黃帝紀元,稱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這一年一月時,還特意配套發了一部《中華民國元年新曆書》。

相比老黃曆,新曆書有好幾個特點:一是新舊二歷並存,二是新曆下附星期,舊曆下附節氣,三是舊曆書上那些迷信象徵的吉凶神宿一律刪除。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繼續推行新曆,1914年1月政府規定: 「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

民國除夕時賣糖葫蘆的小販

我們熟悉的春節,就是這麼來的。

只不過如今名稱上只保留下了春節,另外三個還是老的叫法。

然而,新的紀年方式只是官方的一廂情願,民間根本不理這一套。

廣大民眾依舊按照傳統民俗,我行我素地過舊曆新年,而只把公曆的元旦、新年當成一個普通的休假日。

民國時的年畫,有著強烈的政治意味

於是,在民國初年便出現了「官家之年」與「民間之年」、「新新年」與「舊新年」、「民國新年」與「國民新年」並立的情形,甚至形成了一個曆法上的「二元社會」。

02

然而對於新舊新年爭議最大的,還是那幫屌絲大學生,好在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沒有鍵盤,否則,絕對會為過年這事爭個你死我活。

代表官方新年,崇尚改革過「新新年」的代表人物,是五四青年錢玄同。他的觀點相當明確:

「有人說,陽曆真是沒有道理,什麼連端午,中秋都沒有了;除夕晚上月亮會圓的:這還成個什麼樣子?我要問他,有了端午中秋,有什麼用處?除夕晚上月亮圓了,有什麼壞處?

我的意思,以為端午中秋,正該廢除。若要吃箬殻包的糯米,玫瑰白糖餡兒的圓餅,什麼時候都可以吃。現在特別定了這兩個日子來吃這兩樣東西,白白的耗費了兩天的光陰,已覺荒唐。何況端午還要掛什麼沒有做過人的鬼的鬼臉,叫做什麼鍾馗。中秋還要供什麼『兔兒爺』,磕上一陣子頭。

這簡直是瘋子胡鬧,當然應該廢除,當然應該禁止。」

民國時南方過年總愛舞龍

然而相比起錢玄同,有個人一開始也支持過新曆新年,但後來又覺得還是傳統新年才像真的過年,在作品《祝福》開篇,他下筆寫道: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

是的,這個人就是魯迅。

支持過舊曆新年的人還認為:「儘管政府當局三令五申命老百姓過陽曆年,可是本土的中國人是喜歡過土產的陰曆年的,即就是把『陰曆』叫做『廢歷』也沒有用,大多數國民是樂意廢物利用的。

…陽曆年節除掉機關學校放三天假外,是與一般國民的實際生活不發生關係的。」

沒想到政府看到老百姓不買賬,竟然使出了手段:抗戰前夕的某一年,政府厲行革除舊習,不準過舊曆年。

當時連陰陽合曆通書(即「皇曆本」)的出售也是犯禁的,只能偷偷地買賣…

過年之前剃個頭,圖個吉利

國民政府如此強制之下,終於有人低頭了,他們把一切舊曆年的玩意兒硬搬到國曆新年,照樣祭祀祖先,請家人吃年夜飯,預備了糖果碟子等著款待新年中來訪的賓客,沒想到等了一整天,根本沒人上門拜年。

03

在梁實秋的筆下,這種過年的尷尬也被記錄了下來。他的《過年》一文中曾回憶道:

「早在民國前一兩年,家中除歲方式已然做了「維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我從此不再是磕頭蟲兒。過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

而梁實秋的父親梁熙咸則更加直接:「我願在哪一天過年就在哪一天過年,何必跟著大家起鬨?」

相比起來,梁實秋的清華同窗吳宓就洒脫多了,人家根本不在乎過年什麼老一套,只是把這天當成一個讀書日。

1915年2月13日,吳宓在日記中寫道:

「是日陰曆除夕,校中放假。餐後,攜仲侯游於琉璃廠各書肆。坐閱至晚,購雜誌數種而歸。」

如果那年的元旦有朋友圈,最愛曬的一定是胡適,當時這貨正在紐約遊玩,乘著新年游輪從曼哈頓島經過,看見自由女神像時,胡適激動得不能自已:

「乃見眾光之上有一光最明亦最高,同行者皆遙指謂余曰:『此『自由』也!』」。

這還不夠,這位文青還特意寫了首歌詞,內容也就是曬吃曬喝:

那天孟和請我吃年飯,

記不清楚幾隻碗;

但記海參銀魚下餃子,

聽說這是北方的習慣。

飯後濃茶水果助談天,

天津梨子真新鮮!

吾鄉雪梨豈不好,

比起他來不值錢!

若問談的什麼事,

這個更不容易記。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歐(IbsenandBrieux),

這本戲和那本戲。

吃完梨子喝完茶,

夜深風冷獨回家。

而到了除夕那一天,胡適又忍不住開始曬他這天胡吃海塞了多少頓:

「午飯在歐美同學會,有兩局:一面是孟和、孟真為袁守和餞行;一面是余上沅約梁實秋吃飯,並有今甫、一多、吳世昌、陳夢家、公超、林伯遵眾人……晚上到美國使館吃晚飯……我回家時,家中過年的客還在打牌,我打了四圈,就去睡了。他們打牌守歲,直到天明。」

相比起來,魯迅就淡定多了,他的日記里這樣寫著:「舊曆乙卯元旦:星期休息。」

04

和民國那些文人相比,老蔣就顯得浪漫多了。

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

1934年除夕,正在福建浦城的蔣介石帶著嬌妻在郊外山中散步。

恰好路過一株怒放的白梅,開得正好。

為了討好宋美齡,蔣介石伸直了老腰,終於摘下了幾枝,然後又特意找了一個精緻的竹筐,把白梅枝條放入其中,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她。

縱然宋美齡見慣了各種討好,還是被老蔣的這份溫情打動,從此逢人就誇老公:

「你們或許明白我何以願意和丈夫在前線共嘗艱苦。他具有軍人的膽略,又有詩人的溫柔呢!」

比起蔣介石的醉倒溫柔鄉,陳獨秀連過年時都在感嘆百姓疾苦,在他的新年詩里,諷刺了當時巨大的貧富差距:

除夕歌,歌除夕;幾人嬉笑幾人泣:富人喜洋洋,吃肉穿綢不費力。窮人晝夜忙,屋漏被破無衣食。長夜孤燈愁斷腸,團圓恩愛甜如蜜。滿地干戈血肉飛,孤兒寡婦無人恤……

可能這些民國時代的風流人物都不會想到,一百多年之後的我們,依然過著傳統的春節新年,曾經的「新舊」新年之爭,早已不復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PS修復的老照片,史上最絕望的超級瑪麗!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