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亡了,中國則永無翻身之日

文化亡了,中國則永無翻身之日

[ 本文共計2756字 · 建議閱讀時間 5分鐘 ]

文 | 陳潛

「七七事變」在中國人心裡是一屢抹不去的痛,除了戰爭帶來的心靈創傷,也有無數的古建和古代藝術在其後的戰亂中被盜和遭受破壞。

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就是河南溫縣的慈勝寺,雖然當時看上去是千瘡百孔、傷痕纍纍,很難讓人想到它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所以獲有此殊榮,就因為有三件「寶貝」:兩座元代佛殿和一座五代石經幢。它的大雄殿相傳為魯班所修,王鐸寫匾,吳道子畫壁,堪稱三絕,後人也因此叫它三絕殿 。

慈勝寺大雄殿

當地人常常會興奮地談起慈勝寺曾經的輝煌。而後,總會有一個兩個老者,不無嘆息地說,就算那麼好的壁畫,也照樣在民國年間就被盜走了!現在的那些壁畫已經流落國外了。

慈勝寺大雄殿作為曾經的「三絕殿」,殿內四壁工筆重彩的壁畫久負盛名。而現如今牆面很「素」,基本看不到傳說中的壁畫。在殘存的三小片壁畫里,有的畫殿閣,有的畫城郭和人物,在專家看來,其畫技之高超、題材之豐富,在河南現存元代壁畫中,「當以此為冠」!

河南溫縣慈勝寺壁畫

局部

如今流落在海外博物館中的慈勝寺壁畫中,畫面里春蠶吐絲般緊勁鐵線所表現出的高超造型技巧令人嘆為觀止:菩薩那華腴豐滿的肌體、婀娜多姿的體態、爛漫如花的手姿、當風飄舉的吳帶、玲瓏剔透的頭光以及濃淡相宜的敷色,皆令觀者目炫神迷。

那麼,這些精彩絕倫的壁畫究竟是怎麼流失到海外的呢?

《如意輪觀音菩薩像》,納爾遜博物館

《觀音菩薩像》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

原來在1923年,一個北京奸商帶二三十名工匠來寺內偷畫,當時就被村民發現後上告到了溫縣巡警局,巡警局李局長帶人到寺院,不慎將取下來的壁畫毀壞一部分,並把北京來的奸商痛打一頓帶回縣城。

富有戲劇性的是,兩天後這名奸商又回到這裡繼續大肆偷畫,顯然,這期間,他已經用錢「搞定」了縣城的李局長。

大雄殿西壁殘存的一幅榜題

依據現存的痕迹來看,當時偷畫的這批工匠還是比較專業的,他們分塊截取,在不重要的位置開槽至牆體,四周都開槽後,選用等面積的木板從外面緊緊扣住,用又薄又長的鐵片從上面的槽往下鏟,耗費很大的耐心。鏟離牆體後,他們再用木板從裡面貼住分夾,捆好後用草席包裝運走。壁畫被偷走後就此銷聲匿跡。

直到新中國建國前的1949年,一個名為《北宋中國壁畫》的展覽在紐約第五大道盧芹齋的畫廊里盛大舉行。人們才再次見到了流失海外的慈勝寺壁畫。

而當時慈勝寺壁畫的所有者盧芹齋正是20世紀古董圈裡的傳奇人物:歐美人說他是「古董教父」,中國人喊他是「賣國賊」,法國人頒給他軍團級榮譽勳章,中國人想將他釘在恥辱柱上。

瀝粉的鴟吻和脊飾

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的中國古董,約有一半是經過盧芹齋的手售出的。從1840年到1949年,對於中國文物來說是一段痛史。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164萬餘件中國文物,這其中不包括私人收藏,而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更有1000萬件左右。

在此前的半個世紀里,為了販賣文物類似的預展,盧芹齋已經成功舉辦了很多次。不過,和以前的展覽相比,這次的壁畫展卻異常正式和隆重:首先,這次展出的壁畫是盧芹齋自己收藏了20多年 「壓箱底」 的存貨,前一年剛才從巴黎的寓所中拆來運到美國。其次,有別於之前的商業展覽,這次展覽凸出了文化交流的主題。在紐約成功舉辦後,壁畫還被送往美國多個城市進行巡展,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此後,全世界才逐漸知道當初被盜的慈勝寺壁畫,最後由古董商盧芹齋倒賣到國外,並把最好的一部分留給了自己。

壁畫被剝離後,有人進行了簡單的補繪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巡展結束後,盧芹齋只出售了少量畫作。其它的大部分壁畫被他無償捐贈給了幾家和他有著長年聯繫的美國博物館。自此,慈勝寺壁畫現在分藏於歐美7家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中。

當時,盧芹齋眼看國民政府敗退台灣。他深知苦心經營了近半個世紀的文物生意已經難以為繼。所以,這一次的壁畫展其實是盧芹齋的謝幕演出。正所謂,商人重利輕別離,「文化使者」盧芹齋通過投機手段發國難財,趁機讓這些壁畫走進了更廣大的文化視野,或許讓這些被盜走的壁畫免於在文革中被毀或遭受其它破壞。

「同胞感到這些壁畫流出中國是我們國家的一大損失,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對這些壁畫能夠安全和永久地保存在一個友好的國家而感到滿意。……藝術無國界,她應該被全世界的人來共同欣賞。」

巴黎「彤閣」——無數的中國文物古董在這裡展示、儲藏與成交

內景

顯然,盧芹齋知道,自己的一生行狀,名節有虧,註定會被國人詬罵。所以,他要利用這最後的時機,為自己公開辯護。

當時的盧芹齋精通英語、法語,通過倒賣文物,讓自己躋身歐美的上流社會,過上了精英的生活。他承認自己使不少國寶流失海外,又為這些國寶避免了戰亂得到了保護而感到幸運。

對自己的古董商生涯,盧芹齋曾矯情地總結說:「如其他所有熱愛藝術的人一樣,我從事文物交易一直胸懷世界。與此同時,我深信藝術品是沒有國界的。文物走遍全世界,就像無聲的大使一樣,讓世人了解並愛上中國文化。」

盧芹齋在向人展示自己的藏品

此前,走尋曾發表文章《撕掉精英的假面,他們才是摧毀文化的毒瘤》中,我們曾痛批當下的精英打著發展經濟的幌子,一再破壞了古建築及歷史文化,而很多人竟然事不關己渾然不覺其危險。

真心希望在面對國寶和文化傳承時,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都能多站在文化傳承的角度,少計較個人得失。畢竟文化的傳承,需要依靠全中國每一個人的力量,誠如南懷瑾先生所言:「國亡了,可以復國,文化亡了,則永無翻身之日」。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歡迎寫留言表達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木造像,中國歷史上最直抵人心的藝術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