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朝隋唐時期的佛教造像,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北朝隋唐時期的佛教造像,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朝隋唐時期的釋教造像,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開展史上最光輝的時期。東平作為其時的釋教重鎮,其釋教造像以豪放的時代氣勢和艷麗的藝術風格聞名中外,成為我國釋教造像藝術寶庫中的明珠。在今泰安市的東平縣境內,釋教造像布滿,首要有司里山摩崖造像、白佛山石窟造像和理明窩石窟造像,可謂山東釋教造像的典型代表。

司里山摩崖造像

司里山又叫棘梁山,坐落東平縣戴廟鄉,東瀕東平湖,南臨古運河,山雖不高不大,但山體上遍列佛像。它與周圍的臘山、六工山唐代造像和東平湖構成了東平境內一大人文和自然景觀。

司里山摩崖造像多出自唐、宋,間有明、清雕像。造像首要集中於山頂呈「品」字形散布的三塊巨石上,共有巨細造像1000餘尊,完好明晰者600餘尊。主像釋迦牟尼高10餘米,兩旁各立一僕人,其他石龕、佛像巨細不等,造像線條明晰,姿勢各異,造型生動,繪聲繪色。如按造像的時代來區分,則東崖多為北齊、唐、宋造像。其間的北齊一佛二弟子造像,佛像高9.8米,戴高寶冠,兩邊寶繒垂巾,寬圓肩,雙肩略聳,胸部較鼓,腹部略平坦。面相寬圓淳厚,五官廣大,眉間有突起白毫相。手施說法印,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顯厚重,衣紋流通呈平直階梯式,倚坐於寬平座上。兩邊弟子像均高9.5米,均手施蓮花合掌印,立於蓮花台座上。三像均表現出身體豐圓健旺的北齊時代造像風格。此組造像是司里山造像中雕琢時代最早的北齊造像。其右下方有一尊大齊皇建二年(公元560年)彌勒下生題銘站立像,高32厘米,著通肩式衣,衣紋輕浮貼體。北齊一佛二弟子像雖無編年題銘,但應早於皇建二年小像。

西崖多唐、宋造像,有一佛二菩薩、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組合像,其間唐代造像多為武周時期的造像,均展示出唐代老練時期的造像特色。造像多通體磨光,面相方圓飽滿,有的頸飾蠶節紋且眉間有突起的白毫相,髮髻有螺髻、渦髻、高內髻等,著通肩式衣或雙領下垂式衣。座多圓形束腰仰蓮座。宋代造像簡直包括了整個兩宋時代每個年號時期的造像,神態豐厚,雕琢精密,五官比例適度,簡直近於真人形象,表現出顯著的時代特色,更表現出了釋教造像的演化規則。其間的36羅漢造像更是神態各異,持物不同,繪聲繪色。東南最上端尖拱形龕內有一佛一弟子像,佛像體稍前傾,目光仰望,雙手合十,似在注視著人間的滄桑。

司里山摩崖造像時刻連續久,內容豐厚,不只要釋教造像,還有必定數量的道教、儒教造像,但不佔幹流。其間東崖南面下端有宋代「三教通連」造像,「釋迦牟尼」最東,「文宣王」最西,「老子」居中,每尊主像左右又各立一弟子像,較為特別。

司里山造像中銘文很多,簡直每像(龕)周圍都有刻字、編年題記,銘文字數最長者達500餘字,這些造像題記關於考證我國佛像石刻的稱號、時代、三教的融合以及釋教石刻的散布區域和演化規則等許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依據題記能夠看出,在此處造像的除較多的地方官吏和平民百姓外,還有京城的高官高貴和官僧以及山西商人,足見其時司里山影響之廣。

司里山摩崖造像不光在數量上稱冠魯西,並且在我國石刻造像研討方面更是具有特別的價值。造像中北齊「一佛二弟子」像,在華夏一帶是最高的,可謂「華夏北齊榜首佛」。皇建二年彌勒下生像,不著佛裝,是彌勒佛形象的最早表現形式。彌勒像一般為倚坐像,此處表現為站立勢,較為特別。在司里山北六工山唐代長安三年(公元704年)彌勒像,表現為雙腿下伸斜向內收的半跏趺坐式,這關於研討考證彌勒佛演化規則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而造像中的「無量壽佛」像(高1.8米),則又表現出了凈土宗崇奉在當地民間的影響。「三教通連」造像更具有必定的歷史意義。宋代封建統治階級力主三教調合,依靠儒家理論的根本觀念,從此處造像擺放方位看,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佛、道二教依靠儒家理論的思想。在三教合一造像中,道、釋合一像呈現較早,約在南北朝之際。儒家造像表現在石刻方面,簡直全部是在「三教通連」造像中呈現,此通連造像呈現的時刻大約是在宋代,這與北宋以來的三教歸一論者強調的三教皆歸同一有關。華夏地區有河南鶴壁張陸溝三教合一造像,但時代為明代中晚期,且雕琢內容較少。所以說司里山「三教通連」造像在華夏地區是雕琢時代最早的一處。

在西崖唐代造像中,還發現了武周時期的造字10餘個。司里山摩崖造像歷時1500餘年,對我國的宗教史研討和美術書法史研討,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白佛山石窟造像

出東平縣城向西不遠便是白佛山,又叫危山、金螺山,山勢峻峭,蒼柏茂盛,南鄰大清河,西眺東平湖。石窟造像坐落白佛山之陽半山腰處,是一處隋唐、五代至宋時期的石窟造像及幾個露天造像集體。2001年6月被發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造像原有造像149尊,現存138尊。造像初雕於大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唐開元年間增刻,至宋初告竣。山上有了佛像之後,因山石呈白色,故稱此山為「白佛山」。

榜首號窟為主窟,又稱隋窟,窟口面陽,內正中的釋迦牟尼雕像高6.7米,為白佛山雕像中最大的一尊。釋迦牟尼穩坐蓮台,斜披袈裟,赤足說法,面貌正經,神態凝重,氣韻非凡。釋迦牟尼佛的雕琢技法是南北朝刻法的開展,衣褶線條有共同風格,有濃郁的民間風采。主像的兩邊即東西兩壁,擺放10多排小龕,每龕造像多在1-3尊不等,合計106尊,高者近2米,矮者20厘米左右,或坐蓮台,或合掌而立,形態各異、繪聲繪色。龕旁有像主題記,筆法古拙,線條雄健,字體有從隸到楷過渡階段的風儀。其間的十六王子像是現在我國境內已知惟一一處以十六王子為專註體裁併有牢靠記銘的造像窟,是研討十六王子佛像的重要什物材料。東壁下方一長方形龕,內雕《涅榘圖》,即釋迦牟尼升天弔唁典禮。主像頭南仰卧,肋骨暴露,標誌釋迦牟尼入殮前的艱苦修行;十大弟子圍坐身旁,有的抱腳抱頭,有的仰面嚎啕,有的垂頭默哀,各流露了悼告師父的真情,是一幕活生生的弔祭圖。

二佛窟亦是隋窟,處在主窟右20米處懸崖峭壁間。該窟造像共三尊。主像高2.4米,雙膝下垂,面南端座,高肉髻,戴法網,兩耳垂肩,面貌飽滿碩長,嘴菱角形,唇潤頤豐,鼻樑略高,雕琢精密,形象傳神,而下半部分線條直接,雕琢粗狂與上半部分形成顯著對照。這種刻法,與河北、魯中、河南等相鄰地區造像石窟中風格顯著不同。

主窟左相距20米處為三佛窟,內有造像三尊,為一佛二弟子像或稱一佛二菩薩像。此窟雕像為唐代所造。

第四窟坐落最東側,因造像時代為宋代初年,亦稱為宋窟。內有造像12尊,其間寶貴者有二:一是北壁上的觀音像,身形豐腴,面龐和藹,兩耳垂肩,仍保存盛唐風味。該像兩邊僕人著百褶裙,褶皺仍保存有魏晉風格;二是東壁上雕造

的鑒真大師高浮雕像,造像風格酷似日本國所塑鑒真大師肖像,雕琢細膩,線條流通,表現了中華民族對這位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使者的崇敬和敬愛。與造像共存的有隋代以來的造像記銘110條,重修碑刻14方,供給了釋教造像進入魯西以及向周邊地區蔓延的大量文字材料。白佛山造像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和獨具特色的宗教研討價值。

石窟下方林木茂盛處有一建築古拙的三教寺。三教寺始建予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初建時只要3間正殿,稱「三教堂」,元代重修,明至清代增建了鐘樓等,後更名為「三教寺」。三教寺主殿內的塑像共3尊,中者為釋迦牟尼像,其右者為「文宣王」孔子像,其左者為「太上老君」老子像,是我國現存較早的三教合一的古建築。三教寺與山上的石窟造像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調和的全體。

明窩摩崖造像

理明窩摩崖造像坐落東平縣斑鳩店鎮六工山西峰南麓一塊突出的岩石上,呈「一」字形東西擺放,長14米,共有唐代巨細造像49尊。造像最高者176厘米,最低者僅為10厘米。造像有長安三年(公元703年)、開元八年(公元721年)和咸通十四年(公元859年)三個階段的造像。造像內容首要是以阿彌陀佛像為主、以彌勒佛和釋迦牟尼像為輔的7尊大像和組合、單體及供養^等單體小像。

理明窩是當地百姓的俗稱,在明正德八年《重建築福寺記》中云:「山本名六工,俗復謂之理明窩。」又傳言隋末瓦崗寨領袖李密曾寓居於此,故又叫「李密窩」。理明窩可能是李密窩的音轉。

理明窩摩崖造像的前期造像是武則天時期國家崇佛的產品。長安三年(公元701年)7月,清信女比丘尼王八元、朱芸妃首先於六工山鑿崖刻像,首要為阿彌陀佛三尊大像,像著雙領下垂式衣,質薄貼體,襞褶流通寫實具有質感。面部豐腴,眉眼細長,五官雕琢細膩,面帶笑意,神態豐厚。眉間有突起白豪相。胸部凸起,腹部略圓,身體上寬下窄,具有健旺的力度美。頭後有雙層桃項火焰紋頭光並施彩繪,內有化佛7尊。可謂武周時期釋教造像的規範形象,表現了唐代石刻藝術的高度匠意,透出精力氣質的生機感。

唐武宗時總算爆發了會昌年間(公元841~846年)的滅佛運動,釋教造像走向衰退,咸通十四年造像就是這種造像的反映。此刻的造像多以彌勒佛為主,施禪定印。著通肩式袈裟,衣紋呈泥條狀,螺紋髮髻,頭似圓球。眼球較小突出顯著,目光仰望,面龐較為醜惡,身段亦無美麗可言。尤其是第1號造像,結跏趺座,手施無畏與複印,除面相醜惡外,居然沒有刻出耳朵,很是特別。

造像之前有建福寺,今存前殿、後殿和山門殿等。院內原有「文殊問病」等內容的造像碑一通。此寺初建於長安四年,咸通二年增修擴建,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時有一次大規模的修理,並從頭點綴塑像,元末時寺院多頹喪。

理明窩摩崖造像完好精美,時代題記明晰,在山東地區少見,是唐代釋教石刻造像中的精品,可謂國寶。它顯著的風格特色關於唐代造像的斷代分期以及石刻造像的區域傳達方面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若安好哎喲卧槽 的精彩文章:

TAG:你若安好哎喲卧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