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60年前的1956年,34歲的湯姆·哈金斯成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紐西蘭新聞攝影記者。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僅僅7年。旅行的第一天,在越過香港邊界進入大陸時,他在日記中寫到:「我一刻不停地按著快門,用這種隱秘的方式慶祝我順利實現此次中國之行的目的:用我自己的方式記錄這個民族,這個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群體。」圖為1956年,北京市第五中學的樓頂上,中學生的課間休息。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四個月里,湯姆·哈金斯以觀察者的身份走遍了中國東部地區,從南方的廣州、上海,到北方的北京、瀋陽、鞍山和長春,從西安到武漢的西北地區,穿越戈壁沙漠到遙遠的烏魯木齊。橫款整個中國。圖為1956年,廣州街頭,一名穿蓑衣的車夫。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除北京外,湯姆·哈金斯從未長期停留在任何一個地方,因為在北京才能獲得各種許可,才能有翻譯,還有一些被冠以「必須要觀看」的組織活動。儘管旅途中總會有各種令人不快的限制和延誤,他仍會抓住各種機會向西方世界展示冷戰時期首次試這個「對外開放」的中國。圖為1956年,北京街頭。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1957年,他的作品《前進中的紅色中國》第一次在《生活》雜誌發表,但是哈金斯卻未能找到願意為他出書的出版社,所以他的作品迄今仍鮮為人知。圖為1956年,湖南,正在登船的人們。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知道1989年,紐西蘭人約翰·B·特納發現了哈金斯的6000幅照片以及從中國帶回來的書籍和資料,但其中大部分都已毀壞,難以修復。特納試圖將這些照片的價值重新帶回世人的視線中,儘管目前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攝影師當年在中國拍攝的6000幅照片中的一小部分。我們仍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窺探過去的窗口。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北京王府井,一群軍人在欣賞商店櫥窗里陳列的西式服裝。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北京,四名女孩在一個涼亭里俯瞰城市。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北京王府井,賣茶的小販。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新疆烏魯木齊,一名正在燙髮的女子。理髮店的鏡子里倒映出攝影師湯姆·哈金斯的身影。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鞍山鋼鐵廠工人宿舍,鋼鐵工人和他的妻子孩子。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鞍山鋼鐵廠,工人下班時的場景。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長春,公司周六的交誼舞晚會。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北京,夯實路基的築路工人。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北京故宮,一位農民參觀展覽。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中央美術學院,正在上課的大學生。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北京,一位音樂家的妻子站在自家庭院里。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長江上的船帆。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甘肅張掖,火車站台上的毛衣買賣。

紐西蘭攝影師眼中1956年的中國:最後一張至今仍很常見

圖為1956年,湖南某火車站,穿著睡衣的蘇聯旅行者和中國農民。這樣的綠皮火車站台景在中國很多地方仍然很常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懶豆豆 的精彩文章:

回家過年太難?買32小時硬座票也能上熱搜,網友曬故事表示不服

TAG:懶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