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婆媳問題,足以毀掉一場婚姻

婆媳問題,足以毀掉一場婚姻

一個朋友和我討論說婆婆為什麼不會把兒媳當做女兒來對待呢,畢竟兒媳已經付出很多,感覺問心無愧了。有人說婆媳關係是人際關係中最難處的關係,這話是很有道理的。這幾年,許多影視題材也都會展現這難處的一面。

是啊,都覺得雙方有付出,但是為何婆媳矛盾還是會有,其實這些都無可避免,也不能說要求婆婆就像待女兒一樣對待自己,畢竟你的丈夫是她最珍貴的孩子。

相信大多數姑娘選擇了結婚,其實心理都是有準備的未來如何對待婆婆。如何去協調家庭的關係。但哪一個婚後打的雞飛狗跳的小媳婦,婚前不是一個信誓旦旦要把婆婆當親媽的小姑娘?

我覺得婆媳矛盾出於我們對家庭這個概念的理解,正確的理解應是原生家庭和新家庭。就是說你和你的另一半是一個家,而你的爸媽是另一個家,你把心放在自己家裡就好,不要總和別的家庭攪合。對於婆婆該孝敬就去孝敬,該去看望就去看望,婆婆對你好,要去感謝,但是別讓兩個家庭攪合在一起,時間久了,必出矛盾。

當然老公在這段關係里更重要,有人說其實老公是婆媳之間的天平,看他如何去平衡著關係,去處理,他兼顧著老公和兒子的角色,如果處理這種事情的能力很差,那就會出現明明很相愛的兩個人,感情一定就會在『婆媳關係』上,絕對的公平是處理婆媳關係的唯一方式,委屈任何一方,都會使矛盾激化。

婆媳關係早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都已有表現。封建社會裡,婆媳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媳婦必須俯首聽命於婆母,沒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尊嚴。現代家庭中媳婦有獨立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婆媳關係已基本成了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但是,即使在今天,相處融洽的婆媳關係也不普遍。

婆媳關係處理不好,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個是長輩界限感不夠,另一個就是晚輩自立能力不足。

曾經以為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就能慢慢走向好的生活,可誰知走向婚姻,慢慢發現不是那麼回事,30歲的小於是一個1歲孩子的媽媽,婆婆幫她帶孩子,小於工作也不錯,丈夫也有不錯的事業,夫妻感情也很好,可最近的小於慢慢變得心事重重,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半個月,小於在工作中情緒突然失控,其丈夫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趕緊帶其去求助諮詢師,得知小於患了抑鬱症,而讓她患抑鬱症的不是別人,正是忙碌幫助自己帶孩子的婆婆。小於婆婆屬於大包大攬型,帶孩子做家務樣樣不讓插手,小於先幫著做點,卻被埋怨做不好,但婆婆又會經常的抱怨自己因幫助她帶孩子而身體這裡痛那裡不舒服,慢慢的小於看在眼裡,痛在心理,也是過意不去。而小於礙於丈夫工作也忙,不想讓丈夫但心,就一直沒有同丈夫說起。

就這樣所有情緒壓在心裡,終於爆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就是界限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邊界,而這個心理邊界不像身體,這個邊界既看不見也摸不著,而小於的家庭就是婆婆的越界,過分干預兒子兒媳生活,孩子該擁有自己的生活,而小於該有一點也是自立能力不足,如果自己和老公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讓婆婆看到自己能夠自立,讓它放心。也許婆婆就不會這麼的去管理她的家庭生活。婆婆並不是自己媽媽,可以去幫你做很多事情,也是任勞任怨,要懂得自己的家庭自己要自立。

現實中,這種越界和不自立行為太常見,界限感多是家庭關係里強勢的一方,比如長輩以愛的名義過分干預家人生活,孩子成長有了自己家庭,而自己不敢放手而參與孩子的生活,這會引起婆媳之間的矛盾,大部分越界者是不自知的。而給予孩子太多的援助與安排,孩子難以獨立,這也是一個循環的關係,父母干預多,意味著更少的風險和挫折,孩子索性放棄探索,而失去自我。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曾有過這麼一種結論: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佔有慾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

其實當一個女人將所有情感寄託於兒子身上,其實是有點「心理亂倫」的,但這樣的心理亂倫其實並不少見,而當兒子結婚後,如果兒子有愛情,婆婆便會嫉妒兒媳婦,如果遠離的話,這種矛盾便會減少。

想要一個好的婆媳關係,一個美滿的家庭,要權責分明,做好自己的角色和分內事,不要越俎代庖,這樣讓關係變得簡單,問題也就會變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越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卓越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