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家寶藏》中《石鼓文》,運用在書畫里出神入化!

《國家寶藏》中《石鼓文》,運用在書畫里出神入化!

中央電視台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於2017年12月3日開播。在第一期節目中,由梁家輝「守護」的「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登場後,不少觀眾表示印象深刻。這件其貌不揚的器物,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它們是先秦時期的石頭,因為形狀上細下粗頂微圓,似鼓,就被叫作石鼓。而石鼓文,顧名思義,就是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它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渡的文字。

大家來直觀感受一下來自先秦時期的氣息:

有沒有覺得這些文字有點像圖案,有種象形文字的味道?而在書畫藝術界,當大家說到石鼓文,就一定會想到吳昌碩;談起吳昌碩,也一定會想到石鼓文。

這又是為什麼呢?

晚清民國時期藝術大師吳昌碩(1844-1927年),他以「石鼓文」享譽書壇。其一手絕活,不知迷倒後世多少崇拜者。他通過常年臨習石鼓文,錘鍊出晚年爐火純青的線條,靈活地應用於其書法繪畫和篆刻藝術,所謂「一鼓寫破諸藝通」,築起了藝術的高峰,終成一代大師。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據說,吳昌碩在他八十四歲臨去世那年,總結自己畢生致力石鼓書法的經驗體會說,「獵碣文字,用筆宜恣肆而沉穆,宜圓勁而嚴峻。」

吳昌碩(1844-1927) 篆書九言聯

而中國書畫家自古以來就有以書入畫的傳統,吳昌碩長年累月堅持寫石鼓文、刻印,自然潛移默化地會對他的大寫意花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吳昌碩曾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懂他畫的人,會說畫中透露出一股金石氣;普通觀眾表示很不理解啊,「這個金石氣是什麼玩意?我怎麼就欣賞不來?」萃花就以吳昌碩的幾件具有代表性的畫作,來解析下畫中的金石氣:

《天竹棕櫚立軸》,吳昌碩,西泠印社藏

《天竹棕櫚立軸》中老辣的線條,金石入畫的氣息,以及文人氣,這些都成了極具吳昌碩個人特色的畫作特點。他常常用篆筆畫梅蘭,狂草作葡萄,就書法入畫而言是以篆書石鼓入畫為多。

《珠光》,吳昌碩,77歲作品

《珠光》中曲折盤旋、繁雜的紫藤,是吳昌碩以篆草筆法作畫,筆勢雄健縱放。整幅圖筆墨流暢,構圖飽滿,氣勢宏偉。我們再從花卉畫的局部來看石鼓文是如何影響吳昌碩繪畫的。

先看枝幹,吳昌碩寫意花卉中出現的枝幹,很多都像立在畫中的木棍,堅硬有力,如鐵鑄的一般,這或許與石鼓文線條多為直線有關,又或許與吳昌碩常年篆書刻印有關。

壽桃,立軸紙本,吳昌碩,1918年作

再看石頭。畫中的石頭呈合攏之勢,就像石鼓文的書法特點一樣相向的弧線,線端內向收斂,中部有向外的張力,外形圓渾、飽滿,量感宏闊、厚重。

吳昌碩花卉畫中常出現的 石頭 與石 鼓文的聯繫

最後看結構主線(就是把花的葉去掉,只看枝幹),花卉畫的結構主線與石鼓文的內部結構也頗有相似之處。

吳昌碩寫意花卉結構主線 參考了 石鼓文內部結構

「畫與篆法可合併,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欣賞吳昌碩畫作,並不斤斤拘於事類具象,而需要體會其氣韻抽象,這也正是寫意繪畫有別於寫實繪畫的地方,也是寫意繪畫最難表現之處。吳昌碩繪畫的高明也正在於此。當然,這種高明,是通過以書入畫,加之用色、結構、題詩等綜合手段來最終實現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其富於「鬱勃」之氣的篆籀行草。

石鼓文無疑已經融入了吳昌碩的血液,反映到他的畫作上,就是我們看他的畫時感受到的厚重、凝練又富有力量。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放大細品齊白石的刀鋒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