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拍賣信譽不靠譜,書畫回歸畫廊經營

拍賣信譽不靠譜,書畫回歸畫廊經營

一幅仿製名家書畫作品,附上鑒定證書,被送往拍賣公司,會拍出超過五千萬元的價格。

書畫贗品「產業鏈」

鑒定沒有標準依賴眼力,加上《拍賣法》中「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的「免責條款」,這些讓假藝術品的滋生泛濫提供了「溫床」。

著名畫家吳悅石撫琴

2008年,原北京畫店負責人的吳悅石接受雅昌書畫網專訪時說,中國畫傳統的經營方式是畫廊,就是代理或者是畫家本人在家裡賣畫,起碼有一個潤格,這是最基本的。目前由於市場的形成,給一些操作者帶來了操作上的空間。這個空間就包括在操作過程中用了一些比較激進的手法,這都無可厚非,市場是會檢驗一切的,市場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會因為某一個現象市場就完了,它是在不停地推動。因為市場是熱錢,它的動力很大,不會因為某一件事就停止,也不會因為某一件事就因噎廢食。但是市場需要時間來認識,我們對市場不要急。這十年是一個對市場認識的過程,我相信下一個十年,基本上就規範了。我覺得中國書畫的經營要有一套中國書畫傳統的方式,還是中國傳統的方式好。

蒼龍探海吳悅石

2018年,十年之後,拍賣市場的依然亂象叢生,讓人信賴的拍賣公司屢屢拍出假藝術品,讓人們開始回歸畫廊買賣書畫。正如吳悅石先生所說,因為中國人習慣於叫「名人字畫」,可以說這個人畫的不是很好,只要有名,願意借他的名掛在自己的家裡面,使自己感到榮耀。他寧可掛有名的,不掛沒名的。中國人有一個愛虛榮的一面。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今後中國畫的市場最終還是一定會回歸於畫廊、畫店經營。

觀瀑圖吳悅石

「普通的藏家往往會認為,凡是從拍賣公司拍得的藝術品具有更大的保真性,但這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拍賣市場了。」收藏家閔先生說,有些中小拍賣公司專門收取有賣相的贗品,低價購入,經過拍賣環節後其獲利空間往往會達數千、數萬倍。

東方IC供圖

為什麼拍賣公司會拒絕拍賣真品?閔先生舉了一個例子。「去年2月份,朋友手中有一對明代的圈椅,想委託北京的一家拍賣公司代為拍賣,但拍賣公司在鑒定為真品後,拒絕接收。」閔先生說,最主要是嫌朋友開出的起拍價100多萬元太高,而如果選擇拍賣同樣的一對贗品,起拍價會遠低於真品,最終拍得的成交價卻不一定低於真品,這樣,拍賣公司的獲利空間可想而知。

近年來,隨社會環境,及經濟環境的改變;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藝術品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畫廊、畫家、藏家三者間的關係也和以前大不相同。敏銳的藝術從業者覺察到了這些變化,並適時做出了業務上的調整,跟上了藝術市場變化的步伐。

目前國內有4千多家各類美術館

多年的畫廊經營實踐,讓九華美術館館長熊繼平得出了許多實打實的經驗。比如,他認為目前來說,畫廊經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誠信問題。「這個誠信是基於畫廊與畫家、賣家間相互的契約精神的,畫廊要想做到持續良好的發展,就必須要有精品意識,要做到系列收藏。此外,還要能發掘潛力青年畫家,並為藏家做出建設性的引導,為他們創造出收藏空間。」

近兩年來,雖然整體市場處於低迷的狀態,但國內的畫廊似乎在逆勢而上,漸漸走向正規,變得更加成熟。不同於早幾年許多畫廊跟風嚴重,導致經營不善,入不敷出,最終只有選擇關閉的情況。現在的國內畫廊似乎越來越懂得如何讓自己度過難關,也有越來越多的畫廊慢慢地從維持收支平衡變成了可以有所盈利的畫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範 的精彩文章:

「南方的太陽」張建雄油畫作品賞析

TAG:風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