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爭霸三國時,只做了一個舉措,從此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曹操爭霸三國時,只做了一個舉措,從此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說起曹操,沒有人會感到陌生,在東漢末年,那個真正的亂世中,他既沒有袁紹那樣強大的人脈,也沒有漢室後裔的噱頭,卻能夠在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收編三十萬青州軍,降張綉、擒呂布、滅二袁,一統江北並平定烏桓。當然了,一個好漢三個幫,他若只憑一己之能,絕對達不到這樣的成就,他手下那些驍勇善戰的悍將,智多近妖的謀士,也都不是擺設。那麼他又是如何招攬到,如此眾多的人才,為自己所用的呢?

這就要說到,他在亂世之中,首創的一個選拔人才標準了。眾所周知,在漢朝,選官的標準是舉孝廉,最看重的是人們的品行。可是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這一標準已經完全不實用了,畢竟當時戰亂不斷,人口流動極大,想要細細考察一個人的品行,非常困難。再說了,品行與才能是不對等的,只有品行卻沒有能力的人,在那個時代,很難有所作為。基於這種原因,曹操發布《求賢令》道:「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借前朝中,曾有不守信用的蘇秦、盜嫂受金的陳平,曾受到重用,並有所成就為論據,提出了「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也可以得到舉薦這一觀點,而且他也說到做到。

曹操用人「不念舊惡」,比如張綉;「各盡其才」比如任峻;善於在實踐中選拔人才,比如郭嘉;此外,能用度外人,比如劉備。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曹操思賢若渴,為了實現自己的霸業,不拘一格,廣攬人才,知人善任,能用度外之人。其中郭嘉和許攸就是兩個典型。

一、郭嘉不治行檢,依舊受到倚重

郭嘉是一個奇才,他少有大志,曾因袁紹好謀無斷,而棄袁紹隱居,最後被荀彧舉薦給曹操,才再次出山。他第一次被曹操召見,便被曹操稱之為,可以助自己成大業者。當然了他在自己短暫的生命中,也為曹魏陣營的發展,策劃良多。例如曹操忌憚袁紹之時,他作「十勝十負」論,為曹操制定了近期和遠期作戰目標;伐劉備時,他力勸曹操,不用害怕袁紹趁火打劫;官渡之戰時,他料到了孫策之死;征烏桓時,他建議「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等等。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郭嘉並不符合當時人們心目中,大才的形象,例如名士陳群,就曾數次檢舉郭嘉的行為,不符合禮制。《三國志·郭嘉傳》記載:「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試想,如果曹操拘泥於形式,對郭嘉進行了懲罰,甚至棄之不用,他的成就會不會大打折扣呢?

二、許攸是貪污犯,他依舊跣足出迎

許攸是曹操和袁紹的舊友,後來成為了袁紹的謀士,袁紹也待他不薄,可是他並不知足,甚至縱容自己的家人犯法。後來家人被袁紹手下的其他人收押,他為了避免受到責難,便投奔了曹操。這樣一個不尊法度,且不忠不義之人,在投奔曹操的時候,不但沒有受到嫌棄,反而令曹操跣足出迎。正是因為他的到來,官渡之戰的戰局才出現了扭轉,曹操最終才能夠大勝。如果曹操用人,更注重品行,從而不用許攸,那麼官渡之戰,他是不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曹操「唯才是舉」這一用人標準,於亂世之中,非常適用,雖然他並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但是他卻是第一個敢於提出這個觀點的。雖然他的這一觀點,被無數後人詬病,當時也有人提出了反對,但是縱觀他一生的成就,我們不得不說,這一步棋,他走對了。也許正是因為他的成就,後來每逢亂世,胸懷大志的梟雄都會紛紛效仿,隋唐時期,「唯才是舉」這一觀點,更是為科舉制的創建,提供了靈感。

別說古代了,就拿如今的企業而言,基本上都是遵循曹操這個方法,「唯才是舉」,企業家基本上奉為真理,凡是在公司,有才能的人都會得到提拔,成為中上層領導。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南宋無敵的戰神,滅金抗蒙,論戰功,超越岳飛,卻鮮為人知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