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早期戰列艦的通信:配有專門「信差」,滿世界找收信人

早期戰列艦的通信:配有專門「信差」,滿世界找收信人

文|歐陽欣

戰列艦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列強海軍中堅,同時也成為列強海軍實力和國力的象徵,各海軍強國對於戰列艦的建造以及技術的研發更是不遺餘力,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之後,隨著工業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作為當時集高精尖技術大成者的戰列艦,其發展更是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尤其是戰列艦上的通信。

在風帆戰列艦的時代,戰列艦的通信基本處於艦內基本靠吼,艦間基本靠手(旗號)的狀態。在戰艦內部,所有命令和信息的上傳下達都需要依靠人鏈吼叫或下級軍官和傳令兵全艦亂竄,艦隊內部的視距內的通信,則主要依靠桅杆上懸掛信號旗的組合,在戰列線戰術方興未艾的時代,皇家海軍每一位艦隊司令上任,都會頒布一套戰術條令,以桅杆上升起固定的不同信號旗組合來表示編隊作戰所需的命令,但是桅杆上所能懸掛的信號旗數量有限,所以這些信令很難表達複雜的內容。

美海軍戰列艦「馬里蘭」號上的信號兵正在通過旗語聯絡港口入港

所以如果是複雜的命令,或者通信距離超出了視距,那就非常麻煩了,風帆時代的海軍中通常會有一些快速的巡航艦或者炮艦,這些速度較高(相對於笨重的戰列艦而言)的軍艦,除了偵察任務之外,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擔任通報艦,一旦有需要,他們就得帶著信件滿世界去找收件人,如果需要跨洋的話,一封信旅行時間按月算屬於正常情況,如果運氣不好的話,信送到的時候悲劇已經發生了,1814年12月24日英美在比利時的根特簽訂停戰條約,然而這一消息通過通報艦送到美洲大陸的戰場時已經是第二年的1月了,而就在這期間,發生了令英軍損失慘重的新奧爾良戰役。而美國內戰結束的消息送到邦聯襲擊艦「謝南多亞」號時,已經是戰爭結束4個月後了,而在這期間因戰爭結束而大膽航行的聯邦商船已經有多艘慘遭其荼毒。

有線電報的出現,大大縮短了陸地之間甚至大陸之間的通信時間,但對於戰列艦來說,只有在停泊港口時,才能利用有線電報獲取信息,這對於戰術指揮來說幾乎毫無價值,1888年,赫茲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從而使無線電報成為可能,1897年,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開始在英國試驗實用無線電報,馬可尼的實驗很快得到英國皇家海軍的注意,1899年,皇家海軍在演習中試用了馬可尼研製的無線電報系統,演習大獲成功,隨後皇家海軍便向馬可尼公司訂購了大批無線電通信設備並安裝在戰艦上。有天下第一的皇家海軍背書,無線電裝置迅速在列強海軍中普及開來。1905年日俄戰爭,無線電報在戰術上的價值第一次得到了實戰檢驗,日俄雙方艦隊的主力戰艦尤其是戰列艦都廣泛使用了無線電,對馬海戰中,日本海軍負責偵察的輔助巡洋艦「信濃丸」在發現俄國艦隊進入對馬海峽後,用暗語無線電報向聯合艦隊通報了這一情況,而聯合艦隊接獲電報後立即下令出動,從「信濃丸」號發現俄國艦隊開始拍發電報到日本聯合艦隊完成出航僅用了三四個小時,這在沒有無線電的時代,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