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兩小兒辯日》孔子為何答不上來?答案其實就在眼睛裡

《兩小兒辯日》孔子為何答不上來?答案其實就在眼睛裡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這則古文的意思是:孔子到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你們覺得兩個孩子說的有科學道理嗎?

事實上,一天之內,地球在自傳,相對於太陽的距離變化是很小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日地距離曾以地球—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現已改為其絕對距離149597870700米。因此,在地球看太陽,一天之中實際是一樣大小的。

那為什麼我們看到的並不一樣呢?原來我們的眼睛在觀察物體時,感覺到的大小不僅取決於物體本身的實際大小,還受距離遠近、背景襯托以及物體本身亮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時我們會產生錯覺。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升起,由於地平線離我們很遠,遠處背景中的樹木、房屋小得使人看不清楚,太陽在這個背景下升起在地平線上,看起來就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掛在頭頂,與廣闊的天空和大地上近處高大的樹木、房屋比較,太陽就自然顯得小。

早晨,太陽剛剛從地平線升起,這時大地還處在比較昏暗的狀態,明亮的太陽在暗淡的背景中就會顯得大些;而中午高懸在天空中的太陽和周圍明亮的天空相比亮度相差較小,光滲現象不顯著,看起來就覺得小了。早晨所見太陽之所以比中午顯得大些,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早晨太陽位置低,我們觀察時眼睛是平視的,眼球中的晶狀體保持正常的狀態,凸起程度較小,焦距較大,太陽透過晶狀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也較大。而中午我們觀察太陽需要抬頭仰視,又由於受頭頸彎曲程度的限制,太陽光不能直射進入人眼,我們看太陽是斜視的,為在視網膜上得到清晰的像,晶狀體便會不由自主地凸起來,使其焦距變小,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也會變小些,所以仰視時會覺得太陽小些。

因此,兩小兒辯日並不存在任何科學道理,孔子答不上來也情有可原。因為當時孔子還不知道什麼叫做科學,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萬物學 的精彩文章:

2036年「阿波菲斯」將撞擊地球?結果科學家說了一句話讓人暖心

TAG:宇宙萬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