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聯合創新,陶氏的創新「新常態」

聯合創新,陶氏的創新「新常態」

陶氏化學公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認為,聯合創新已經成為陶氏創新的新常態。

建立創新「新常態」、引領數字化研發潮流,陶氏的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撰文 | 《環球科學》記者 李曉慧

2017年11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一系列中美企業商業合作協議在此期間簽訂,其中包括美國陶氏與摩拜單車簽訂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在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領域,創新性的材料是摩拜單車提升競爭力的方式之一,陶氏與摩拜單車聯合創新,在減輕摩拜單車的重量、增強耐用性,並最大限度地提升舒適性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包括實心輪胎的聚氨酯材料、車座材料、電動鎖密封材料以及其他特種彈性體、膠粘體與塗料材料。

「目前,創新已經步入了一種『新常態』」,陶氏化學公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認為,「我們需要建立全新的創新機制。」這種全新的創新模式,與傳統的孤島創新模式不同,它可以幫助縮短創新周期、提高成功率,陶氏將之稱為「聯合創新」。

作為一家已經有120年歷史的企業,創新一直是陶氏的DNA,也是其成功的關鍵。近日,《環球科學》對姚維廣進行了一次專訪,揭開百年企業陶氏創新成功的秘訣。

《環球科學》:一百多年來,陶氏都致力於通過創新推動企業的發展,在這方面,您有什麼心得?

姚維廣:現在我們講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實際上,創新也步入了一種「新常態」,我們應以變革的姿態,竭力改變固有的思維定式,建立全新的創新機制。過去的創新模式是各家機構關起門來搞創新,而在各個行業快速發展、市場需求千變萬化的當今時代,這種孤島式的創新模式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以價值鏈利益相關方之間合作為基礎的「協同創新」(在陶氏,我們稱之為「聯合創新」)登上歷史舞台。這裡列舉幾個數據對比兩種創新模式的效益:對於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孤島式創新的成功率為15%,周期為五到十年,而聯合創新的成功率超過50%,周期僅一至三年。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從我個人來講,我也曾是一名從實驗室成長起來的研發人員,帶過團隊,也做過項目,有很多難忘的創新經歷。創新需要靈感、激情和堅持。為了將靈感轉化為最終的研發成果,從內部來說,需要良好的技術儲備和對市場趨勢的準確判斷和把握。所以研發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和合作機制,從而實現以市場為驅動的研發。從外部來講,我們也需要來自客戶、科研機構、甚至整個價值鏈的支持和合作。簡言之,成功的創新由多輪驅動,技術、市場、內外部的合作缺一不可。

《環球科學》:未來,陶氏的創新方向將主要面向哪些領域?

姚維廣:未來的新陶氏將更加深入地關注三大重要領域:可持續包裝、基礎設施、消費者護理。作為「聯合創新」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陶氏將運用自身的研發和創新能力,致力於與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緊密合作,提高創新效率並實現創新價值的最大化,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使陶氏從傳統的原材料供應商逐漸轉變為更加面向市場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此外,陶氏將致力於引領數字化研發潮流,積極探索以數字化技術提高創新效率及成功率,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目前我們通過數字化技術完成的研發活動佔比高達80%至90%,包括使用高性能的超級計算機(如量子化計算機),使用機器人在實驗室里做數據,等等。

以高通量研究為例。在研發過程中,傳統手工做實驗的一般流程是:研發人員對某個產品有了新的想法,然後做各種分析和模擬,建各種模型,再通過創新性的方案去模擬和實現這些想法、創意,開發出產品。而高通量研究是用數字化取代人去完成某項活動,例如數據測試、分析、建模,通過機器或者機器人來操作,在電腦上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高通量數字化的研發和實驗,效率提升可高達10到100倍。同時,方案成功的幾率也提升7.5%到7.7%。另外,產品實現商用化的速度,也比傳統人工操作的方法提高了兩到三倍。

上海陶氏中心擁有中國第一家和目前唯一一家高通量配方實驗室,應用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進行配方製備和自動表徵,將液體配方開發周期從半年縮短為三到四周。與其他研究院相比,陶氏上海研發中心的特別屬性在於積極致力於與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開展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取得「共贏」。

《環球科學》:陶氏在哪些方面幫助中國的企業進行創新,並最終實現商業成功?

姚維廣:目前,全球尤其是中國,新的消費形態和模式正在崛起。同時,中國對於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整個社會對生態和環保的意識日益加強。陶氏一直致力於提供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客戶日益高端的需求,尤其著眼於可持續性,即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也正因為如此,陶氏在中國的業務近年來一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中國飛速發展,中國消費者的網購熱度不斷攀升,除了服飾、日用品、常溫食品等產品,手機、電腦等「嬌貴」的電子產品、生鮮食品等「嬌嫩」的冷藏食品以及各種「脆弱」的易碎產品也成為電商的熱銷商品。這一發展趨勢使商家和消費者對卓越性能的包裝材料的訴求日益強烈。陶氏近年來持續加大對包裝材料的研發力度,提供業界領先的匹配各類包裝訴求的解決方案,滿足市場需求。在研發過程中,力求找到性能與可持續性的最佳平衡點。

例如,在最大限度減少原料使用 (如將厚度從1毫米縮減為0.5毫米)的同時保持強度等性能不變,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此外,我們也十分注重材料的可循環再生性,如廣泛使用極易回收再利用的PEO材料。

除了包裝行業,陶氏在幫助中國製造行業本土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高可持續競爭力方面不遺餘力。以紡織行業為例,陶氏以其先進的陽離子染色工藝的EcoFAST可持續印染解決方案結合本土企業百隆的EcoFRESH色紡紗技術,幫助紡織印染業優化生產流程,突破了傳統印染「先染色後織布」的慣性思維,引導其由過去高能耗、高污染的、冗長交貨期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精細化與可持續方向發展。

《環球科學》:在與中國企業聯合創新方面,目前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姚維廣:陶氏與中國本土企業聯合創新的一個成功案例是陶氏與海爾集團的合作。雙方成立了全球聯合創新實驗室,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開發的合作項目超過30個,其中包括「創新凈水洗衣機」和「節能冰箱」等項目。凈水洗衣機使用陶氏PURINZETM超濾膜,結合海爾的水質自感技術和高頻自凈技術,節水超過30%,除菌率超過99%。以年平均洗衣耗水量計算,單位家庭全年可減少使用4000升的水。假設該款洗衣機應用於全國,每年省水可達3.5億噸,相當於35個西湖的蓄水量。節能冰箱使用陶氏業界領先的PASCAL聚氨酯節能環保解決方案,日耗電量僅0.19度,將冰箱節能的潛能挖掘到極致。陶氏與海爾的戰略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最大限度地發揮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專長和優勢,創造出有利於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產品。

此外,陶氏還與體育產業鏈客戶開展聯合創新,合力研發滿足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

陶氏一直致力於研發和推廣用於綠色健康跑道的材料。陶氏的核心研發部與業務部門一起緊密協作,成功開發出世界首個水性環保跑道專用膠——易廣道(Ecoground)水性跑道膠粘劑。該項目利用水相化學技術平台所積累的經驗,與塑膠跑道的國家標準、具體配方以及施工工藝結合起來,在短短15個月內便完成了從配方開發到產品定型驗收的新產品流程。該水性膠粘劑不含任何遊離TDI(甲苯二異氰酸酯),無危害、無氣味,性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2017年11月,陶氏易廣道水性丙烯酸粘合劑獲得全球「2017 R&D 100創新獎」的綠色技術獎特別表彰。

陶氏與中國各地的合作夥伴強強聯合,展開戰略合作,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水性環保跑道專用膠,解決毒跑道問題,提供綠色校園解決方案。目前,陶氏水性環保跑道已應用於全國多個省市的校園體育場館以及健身步道、訓練基地等場地,獲得了教育系統的高度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轉基因大米獲美國食用許可,但在國內產業化種植成難題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