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神童天師張繼先(一)

神童天師張繼先(一)

神童天師張繼先

張繼先,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他是龍虎山天師府第三十代天師,兩宋最傑出的的正一天師和宗教活動家,也是有名的道士詩人。

張繼先是二十七代天師張象中的曾孫,父處仁曾為臨川知縣,他於宋元祐七年(1092年)十二月二十日生於蒙谷庵(今龍虎山上清宮西一里)。龍虎山丹峰碧水,怪石清泉,張繼先就生長在這樣一個生態堪稱完美的奇幻空間里。他的家庭書香氣十足,又兼有儒道思想,從小便耳濡目染。

他生來奇異,五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有一天聽見雞鳴,忽然失笑,並賦詩一首:「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說明:「靈雞有五德」 雞是五德之禽,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敢拼敵是勇德;有食同吃是仁德;雞一身是寶,是全德。)

從此,便開口說話,出語驚人,真正是驚醒了許多塵世間人。第二天,宴席間他獨自一人,坐在浴池中的碧蓮上,身輕如燕,淡定自若,人們都感到此番景象很是奇異,紛紛認為他是真仙下凡。

在張氏家族眾多弟子之中,繼先超凡脫俗,獨異他人,有仙骨之姿,從小就樹立了很好的口碑,以致破格承襲天師之位。他9歲嗣教,是龍虎山年紀最小的天師,加上這首富有傳奇色彩的「神童詩」,故有「神童天師」的美譽。

張繼先穎異過人,才學稱佳,最富有色彩的一面是與北宋皇帝宋徽宗的交往。張繼先的一生雖然沒有直接涉足官場,干預政事,但他始終與朝廷有著密切的來往,並受徽宗多次賜號嘉獎,這在當時的天師道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宋徽宗名趙佶,宋朝第八位皇帝,雖不善治國事,卻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一生崇信道教,興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妙答徽宗悅龍顏 封功受賞提地位

張繼先和宋徽宗的首次見面是在崇寧三年(1104年)。這一年澥州鹽池水溢,採鹽不成,鹽稅收不上來,地方官忙急報朝廷。徽宗聽報,便詢問道士徐神翁,徐回答說:「這是孽蛟作怪,必須請張天師來收妖。」徽宗便派人赴江西龍虎山,禮聘張師來京。繼先奉召赴闋,時年僅13歲。

徽宗目睹他少年便有不凡的身姿,有意考驗他,問道:「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你在龍虎山,見過龍虎嗎?)」其實這句話問得很有玄機,看出宋徽宗的「狡猾」:要說沒見過,說明你這位天師也太稀鬆平常了,連龍虎都見不到;要說見過,龍虎山裡老有龍出沒,說明有帝王之氣,那皇帝對你能放心嗎?所以說,這個問題是宋徽宗給張繼先埋了一顆「雷」。

張繼先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絕:「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我在山裡,老虎倒是經常見,只是今天才得以一睹龍顏。)」徽宗聽後龍顏大悅,不禁為這位少年天師的聰慧而讚歎不絕。

心情大好的宋徽宗趁機又問起了自己最關心的長生不老的話題,想讓天師教教自己成仙的法術。笑著問道:「靈從何來?(你畫的符靈驗是怎麼回事)」答曰:「神之所寓,靈自從之。(將神仙調遣到上面,靈驗也就跟著來了)」。

又問修丹之術,繼先答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靜無為,同符堯舜足矣。(長生不老都是那些鄉野村夫吃飽了沒事幹去鼓搗的,並不適合像您這樣九五之尊的人去追求。清靜無為,同堯舜帝媲美,才是您追求的目標。)」張繼先的回答自然有吹捧徽宗之意,但他又確實委婉地批評了徽宗迷信長生不老,無視國事民瘼,一語道破道教治國方略是《道德經》中所言:「我(國君)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徽宗聽後異常高興,當即授繼先「碧虛大夫」,他辭而未受。最後,賜宴而出。

這次對話,張繼先不僅有問必答,而且言之成理,出口成章,顯示了他的聰明才智,展示了他少年天師的風采,令當朝皇帝對他刮目相看,不愧是來自江右福地的才子天師。此後,兩人的來往十分頻繁。

(編輯/羅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