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這幾個秘密,你知道嗎?
人為什麼要吃油?
這個問題有許多人第一瞬間的反應應該是「油能傳熱,所以能讓菜更容易熟,也能調味」吧。
其實不然。
人體每天都需要吸收脂肪成分以維持身體機能,其中食用油是我們吸收脂肪成分70%的來源。吃什麼樣的食用油,不僅僅是調味角度去思考,也需要參考它本身含有什麼樣的營養成分。
▌食用油的提取方法
壓榨法: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不涉及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產品安全、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
浸出法:採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後,進行高溫提取,經過「六脫」工藝(即脫脂、脫膠、脫水、脫色、脫臭、脫酸)加工而成。
*市面上常見的冷榨法標註是指在低於60℃的環境下進行加工,營養成分保留最為完整。
▌不飽和脂肪酸
要健康的吃油,要關注油脂的脂肪酸比例。
油的營養價值高低是以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多少而定,含不飽和脂肪酸越多,營養價值就越高。
*動物油多含膽固醇,而植物油不含膽固醇,而含豆固醇等植物固醇。
常吃的蛋、奶、油、肉、魚類,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因此我們選油時應該選擇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以有效中和飽和脂肪酸,達到預防三高,有利健康目的。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種類也根據壓榨的植物種類不同命名: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芥花籽油、葵花籽油等,是其中較為常見的品種。
*除了植物油脂以外,食用油還有動物油,動物油又主要包含了豬油、牛油、羊油、雞油、鴨油,鯨油、深海魚油等。
01
花生油
我國是花生的原產國之一,但是最早的花生並沒有作為重要的油料作物,直到明朝(1530年間)時期,由我國的商人從南洋引進了原產於南美洲的新品種花生後,花生也被當做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直到今天。
花生油是最接近中國長江以北飲食習慣的健康用油。因為其獨特的香味,加上油脂密度更適合煎炒烹調,不僅能夠炒制食材,還能起到提味作用。是很多喜歡吃「香」的人們的重要選擇。
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80%以上,脂肪酸構成是比較好的,易於人體消化吸收。另外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
02
玉米油
中國的玉米油提煉技術相較於其他兩種油晚了許多年,即便是中國是玉米產量及消耗都在世界前列的基礎上。而今天,我們對玉米油的接受度已經大大提高。
玉米油色澤金黃透明,清香撲鼻,特別適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品。在高溫煎炸時,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油炸的食品香脆可口,烹制的萊餚既能保持萊品原有的色香味,又不損失營養價值。用玉米油調拌冷盤香味宜人,烹調中油煙少、無油膩。
玉米胚芽油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玉米油含有86%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56%是亞油酸,人體的吸收率高達97%,對於大多數人特別是老年人來說是一種理想的食用保健油。另外,本身不含膽固醇,而其脂肪酸組成是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它能夠降低對人體不利的膽固醇;亞油酸是人體必須的脂肪酸之一,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對人體代謝很重要。
03
山茶油
山茶油(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色澤清鮮、透明度高,烹飪油煙少,涼拌色拉無異味。是真正的純天然綠色食用油。不含芥酸、膽固醇、黃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劑。山茶油含9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


TAG:PiPi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