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銀聯全英文標識,看支付業成「中國智造」的另一張名片

從銀聯全英文標識,看支付業成「中國智造」的另一張名片

境外消費者越來越喜歡用銀聯卡主要因為以下三方面原因:(1)具有廣泛的受理場景,即「好用」;(2)銀聯能助力境外支付行業迅速升級;(3)中國移動支付的成就有借鑒價值。銀聯及中國支付行業,將成為「中國智造」的另一張名片。

文金言

又到了年終總結的時候。2017年,如果用「高歌猛進」來形容中國的支付行業,恐怕不誇張。

一方面是規模。艾瑞諮詢最新的數據則顯示,中國的移動支付交易額規模已達到9萬億美元,是美國的80倍;《尼爾森報告》顯示,銀聯借記卡再次最受歡迎的支付產品、銀聯卡交易筆數在各大卡品牌中增幅最快、銀聯卡的新增卡片數量最多。

另一方面是領先。當中國的支付行業的「老大哥」成為國際三大卡組織之一,當中國移動支付成為舉世矚目的社會現象,「走出去」成了中國支付行業順理成章的發展重點。

甚至不用羅列數據,細節就可以充分說明這點:看看這兩張廣為流傳的日本遊戲及動漫截圖,中國的支付品牌在境外存在感真是杠杠的!

日本遊戲如龍系列裡的「堂吉訶德」葯妝店

日本動漫《如果有妹妹就好了》里的街景

如果說上面兩張圖,還得益於中國遊客境外強大的購買力。最近筆者去越南轉了一圈,發現的另一個現象就非常有趣了。

左圖:越南coasta seafood餐廳

右圖:上海吳江路銀聯雲閃付示範街

與境內的銀聯標相比,越南的銀聯標識去掉了中文「銀聯」,改用全英文的「UnionPay」,這個細節無疑說明了:境外銀聯卡的使用信息及營銷活動,很多都是直接為當地消費者服務的。

這讓我想起去年銀聯總裁時文朝,在銀聯成立15周年時發表的那篇廣為流傳的講話:「真正的國際化,就是實在的本地化。依據當地習慣,遵從當地規則,依靠當地人員,耕耘當地業務,是真正國際化的不二法門」。境外的銀聯英文標識,正印證了的銀聯國際化思路:從「中國人走到哪裡服務就延伸到哪裡」到「做境外當地居民喜歡的支付工具」。

如果說大家都知道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中國「走出去」的名片,那以下這個數據是不是有點顛覆想像:境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超過8400萬張銀聯卡。在香港,新增信用卡中,有一半是銀聯卡;在寮國、蒙古和緬甸,銀聯卡發行規模居卡品牌第一位;銀聯卡是菲律賓馬尼拉市的市民卡、阿聯酋居民的工資卡。2017年上半年,韓國、泰國、巴基斯坦、哈薩克等地發行銀聯卡在境外交易量增速均超過100%,其中巴基斯坦發行的銀聯卡90%的交易發生在本地。(數據來源於銀聯國際官網)

換成英文關鍵詞搜索外媒的報道,筆者發現全球媒體已經關注到了銀聯本地化發展的成果,並將銀聯與國際卡巨頭等量齊觀。美國支付行業媒體PYMNTS經過數據分析,報道說銀聯領先全球卡片市場,澳洲財經媒體AB+F評論,國際支付巨頭面臨中國威脅。

左圖:美國支付行業媒體PYMNTS

右圖:澳洲財經媒體AB+F

如果說境內消費者使用銀聯卡是一種習慣,那麼是什麼讓境外的機構願意與銀聯合作,境外消費者越來越喜歡用銀聯卡呢?以筆者拙見,大約有這麼幾點:

1)這張卡一定是「好用」的。

要讓境外本地消費者把銀聯卡作為日常的支付工具,僅僅是在景點和大商場能用是不夠的。只有廣泛的受理場景,才能切合本地消費者的實際用卡需求。

我們現在能在境外熱門旅遊目的地的一些熱門商家看到支付寶和微信,但這其實遠遠不能滿足中國遊客的需求,更別說本地消費者了。銀聯在一些市場,覆蓋了廣泛的購物,餐飲、住宿類中小商戶,以及交通、教育等「硬場景」,這不但給自由行、深度游遊客帶來了便利,也是業務本地化發展的先決條件。

2)銀聯能助力境外支付行業迅速升級

銀聯成立10多年來,高效發展且獨立完善的系統、標準、產品,對於境外行業有很大吸引力。從實際案例來看,在眾多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國的支付清算系統技術和晶元卡標準,以及二維碼標準,都是當地機構的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下,支付清算的暢通是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必要前提與根本保障。從這個角度來說,服務境外支付行業發展,不但給銀聯本身發展帶來了空間,也體現了服務國家戰略這個中資企業應有之義。

3)中國移動支付的成就有借鑒價值

在國內,移動支付已成為主流的線下支付方式,而在境外大部分市場,移動支付仍然是個新鮮事。銀聯兼具移動支付技術能力與境外產業合作經驗,可以在標準、產品與消費場景等全方位服務境外市場,提升其移動支付產業水平。

以新加坡為例,李顯龍總理在新加坡2017國慶群眾大會上分享的在上海買栗子的小故事。李顯龍講話後,新加坡的政府機構與各行業迅速響應發展移動支付,其中「銀聯」字樣頻繁見諸相關新聞:銀聯是新加坡二維碼工作組的成員之一,參與制定當地二維碼支付標準;新加坡百貨集團AsiaMalls旗下6家百貨商場將全部支持銀聯二維碼支付;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推出電子錢包,當地消費者可綁定銀聯信用卡後進行二維碼付款……

據說,現在銀聯還在研發國際版「雲閃付」APP,毫無疑問,移動支付將是銀聯發展國際業務的「殺手鐧」之一。

華為管理層,曾將華為的海外發展之路總結為三個階段:走出去、國際化與全球化,三個階段的特徵分別是:業務儘可能進入多的境外市場-按照國際規則和國際標準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依託本地化的優勢進行本地化的經營。

從英文標識使用這樣的細節中,可以說明銀聯的國際業務在部分市場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在中國支付產業揚帆出海的大格局中暫時領航。2018年,握著「先發優勢、發展經驗、創新驅動」三個法寶,銀聯航速能有多快,帶著「中國支付」這支船隊能開多遠、多穩,著實讓人期待。我們希望銀聯及中國支付行業,早日成為「中國智造」的另一張名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行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央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