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密水滸傳:堅貞不渝的林娘子,以及其下場

解密水滸傳:堅貞不渝的林娘子,以及其下場

一:林沖與高俅的恩怨

林沖本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的這個教頭的職位是接王進的班,本來王進出任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只因王進父親曾經打過高俅,那時高俅還是東京有名的破落戶,愛惹是生非,欺負良善之人。這讓正義感慢慢的王老教頭看不下去了,王老教頭找到高俅,一棒子打的高俅兩三個月小不了床。

高俅與王家的梁子,就這麼結下了。高俅傷好後,憑著詩書詞賦方面的特長,先後傍上了柳世權、董將士、蘇軾、王詵、直至端王趙佶。合當他時來運轉,端王當了皇帝後,提拔他做了殿帥之職位。高俅當殿帥時,事有湊巧,高俅正好是仇家王老教頭兒子王進的頂頭上司。父債子償,你老子打了我,死去了,教我沒地方出氣,這口氣正好出在你身上。

高俅是典型的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之人,對於蘇軾,一些野史記載他「不忘蘇軾,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對於徽宗,感激徽宗的知遇之恩,不參與徽宗與兒子高宗的皇位之爭。對於仇人王老教頭一家,自是不會放過。

王進也知道高俅與自己父親的這段恩怨,所以高俅到任第一天,本來應該前去參見的王進託病不去。這可讓高俅不高興了,想方設法的把王進找來,伺機羞辱一番,因為有眾人求情,高俅新官到任,也不好把事情做的太絕,礙於眾人臉面,將王進放了回去,反正落在貓手裡的耗子,遲點吃和早點吃都一個樣。

王進回家一想,高俅這次放過自己,以後肯定還會找各種方法折磨自己,誰讓這個不靠譜的爹,打了高俅,自己去了,將爛攤子留給當兒子的收拾。思來想去,想去思來,只有一個辦法:「風緊,撤乎。」

於是,帶著年邁老母,遠走延安府。這一走,在史家莊逗留了一年後,再不見其蹤影。

王進走後,禁軍教頭職位有了空缺,於是武藝高強的林沖便接了王進的班,高俅對於林沖有知遇之恩,所以在滄州之前林沖對高俅的稱呼都是恩相或者恩相在上。

其實高俅也有重用林沖的想法,比如千頭鳥富安和陸虞侯準備陷害林沖時高俅還有過阻止,但是為了讓思念成疾的高衙內早日恢復元氣,只有棄車保帥了。

於是,一番割捨之下,採納了富安等人的建議,騙林沖帶刀闖白虎堂,問了個刺配滄州的罪。這一路上,林沖都在苦苦等待高俅的回心轉意,但是換來的卻是步步殺機。山神廟後,林沖徹底絕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對於高俅的態度也變成了但凡提起高俅,毛髮直立。正所謂愛的越深,恨得越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二:張氏兩次被高衙內調戲林沖的態度

張氏兩次被調戲,第一次,在岳廟還願的過程中被高衙內調戲,林沖前來解圍,當時林沖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手軟了。林沖手軟,是向權力的妥協低頭,更是為了保全自己,林沖在心中自我寬慰道,是高衙內不認得張氏是自己的妻子,所以才無禮,不打緊。所以,反而勸住了前來幫他廝打的魯智深,口中還言到「權且讓他一次」。沒辦法,誰讓高衙內是上司的兒子。

第二次是陸謙設計,高衙內見了一次張貞娘,就被貞娘深深吸引,愛之不能得,獨自面對著凄風苦雨。所以落了個相思病,茶飯不思,人也消瘦了一圈。這時,賣友求榮的陸謙出現了,想要貞娘還不容易,我和林沖是兄弟,我把他騙出來,到時候再把貞娘騙到我家,你把門關上。想她一個水性的女子,到時候還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

計策就這麼定了下來,陸謙利用自己與林沖的關係,在樊樓擺了酒食,邀請林沖赴宴吃酒,林沖欣欣然的吃酒去了。結果證明這卻是一招調虎離山之計,林沖在樊樓吃酒,妻子卻被高衙內騙到了陸謙家中,欲行不軌之事。使女錦兒來報後,林沖三步做一步,跑到陸虞侯家,而林沖見了張氏的第一句話:「不曾被這廝玷污了?」娘子回到:「不曾」。

林沖的問話,可見張氏的安危在林衝心中還在其次,真正在意的是張氏的貞潔。不然不會一見剛剛被惡人調戲的妻子,不問其它,先問出「不曾被這廝玷污了?」的混賬話。

高衙內早得到風聲,跑了,林沖滿腔怒氣無處發泄,將陸謙家砸了個通透。後來又懷揣解腕尖刀,在陸謙家門口定點蹲守,嚇的陸謙不趕回家。這裡很有意思,調戲你老婆的是高衙內,不找高衙內的麻煩,反倒是咬著陸謙不放口。殺了陸謙,高衙內的色膽未必就能就此破碎。

三:林衝刺配後以及上梁山後對張氏的態度

林沖帶刀入了白虎堂,被刺配滄州,臨行前,不想連累張氏,寫了一封休書,這封休書最後交給了張教頭保管。理由是結婚三載,不曾有個一兒半女,無後,這一點便足以在封建時代休妻。

林衝上梁山後,那時還是小心眼的王倫執掌梁山,林沖自己立足未穩,想接家人上山更是妄想,便一直沒想過將家人接上梁山。

火併王倫後,晁蓋當了頭領,林沖作為大功臣,才幕然想起接張氏上山。

讓林沖有接張氏上山的念頭,應該是阮氏三兄弟猜測是阮氏三兄弟將年邁的母親接上了梁山,林沖見了眼紅,才有了這幕然想起的說法。

四:張氏的下場

晁蓋等人上山,各接家眷上山享福,這時,林沖才幕然想起娘子還在京都,只今在梁山有了地位,自古妻憑夫貴,便也想著接張氏上山享福,於是指派了兩個嘍啰到京都去接。

得到的結果卻是張氏不堪高衙內的逼迫,上吊而死,張教頭也抑鬱成疾,憂愁而死,錦兒嫁作他人婦。

小嘍啰害怕這是個假消息,還特地去求證了左鄰右舍。

現在有一種陰謀論是張氏嫁給了高衙內,所以詐死。

但是這個說法站不住腳,一是小嘍啰曾向左鄰右舍求證。

二是張氏的名字,貞娘,由名字便知上吊自殺不是假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破奇葩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密水滸傳:吳用和華容無冤無仇的,為何最後會害了花榮?

TAG:破奇葩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