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器視覺掘金海外,依圖科技成立新加坡辦事處,想要識別全世界的臉

機器視覺掘金海外,依圖科技成立新加坡辦事處,想要識別全世界的臉

新加坡亞洲廣場(Asia Square) 1 號塔37樓,窗外儘是商業繁華,JP摩根、OCBC、DBS等知名金融機構總部遠處林立,Grab等互聯網新貴的辦公室毗鄰旁邊。這裡曾是Google新加坡辦公室,現在新租客變為了依圖科技。

這家在新加坡還不太被人熟知的人工智慧公司,在幾千公里之外的中國,將機器視覺相關技術,在100多個地市落地。現在,他們想將在中國積累的技術與經驗,帶到這座花園城市及周邊地區。

將高精尖的技術帶向全球市場,曾是一代中國公司的夢想,但成功者寥寥。作為初創公司,借著人工智慧的風口,他們能成功么?

「兩年之前依圖開始籌劃國際化,新加坡辦公室已經籌備一年多」。 坐在亞洲廣場的辦公室,面對36氪,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這樣講述國際化故事的開端。

與諸多科技公司類似,依圖出海的開端既有商業化的現實考量,也有讓技術被世界認可的理想願景。

兩年之前的2016年,AlphaGo戰勝李世石,將中國人工智慧創投領域帶入高速路,機器視覺技術及其應用炙手可熱。但事實上,中國計算機視覺的商業化戰爭已進入激戰期,安防、金融等領域已有清晰可見的「錢景」, 吸引了大量的公司入局,紅海一片。從商業的角度考量,還是藍海的國際市場毫無疑問具有吸引力,而國內市場一旦遇到市場的天花板,拓展服務品類、應用場景、地區市場,都會成為商業必然。

天平的另一邊是理想——讓技術被認可的願景。得益於過去互聯網高速發展積累的巨量數據、教育備受重視培養出的大量計算機科學人才,中國被認為即有可能在人工智慧領域彎道超車,甚至世界領先。將技術帶到更多場景與地區,被更多的市場認可並落地,也讓不少技術人才及技術公司心嚮往之。

作為一家已經有500多名員工的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林晨曦認為理想與現實並不總是相悖,依圖在做的事情是兩者的結合。著手國際化這兩年中,依圖在技術與商業化方面都在積極推進。林晨曦告訴36氪,目前在公關安全方向,依圖的產品已經在100多個地市落地。根據官網信息,在金融方向,依圖科技已經與中國銀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建立了合作。而在此前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CEO朱瓏曾表示依圖的演算法已經在十億分之一的誤報下達到超過90%的識別率,已經能夠超越所謂的國際主流標準。

中國公司的國際化,往往很難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海爾、聯想、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科技製造企業,是第一波揚帆出海者,大約花費了10-20年左右的時間才打造出全球知名度。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啟國際化探索,但期間也經歷了不少磕磕碰碰,目前多是通過投資、收購不斷擴大海外影響力。

將高精尖的技術帶到全球,曾是一代中國公司的夢想,但成功往往來之不易,初創公司做到者更是寥寥。技術雖無國界,但技術要落地卻與語言、宗教、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公司迎來國際化的難得機遇。揚帆出海的中國企業,不少會在中國周邊地區試點。或降維打擊,將中國積累的經驗與技能輸入到東南亞、南亞等欠發達地區,以快速獲取用戶及營收;或升維攻擊,以港澳台日韓等地為試驗田,一旦成功再繼續像歐美主流市場進擊。前者以UC、SHAREit(茄子快傳)等公司為代表,多是「十億用戶俱樂部」企業。後者以獵豹為例,最先選擇了台灣——同樣使用漢語,又受日韓文化熏陶,是進軍歐美的橋頭堡。

依圖的當下一步是新加坡——語言相同,華語是四大官方語言之一,英語普及率高;文化相近,華人佔據了新加坡人口的74.2%,祖先多源自於中國南方;時區相同,位於東經103°51′,同屬東八區;位置相近,廈門飛達新加坡僅需2小時,北京到達新加坡也僅需6小時左右;人才豐富,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茅,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QS排名超越耶魯;經濟發達,人均GDP超越5萬美元,公共安全投入資金可觀。

2018年1月,依圖科技在新加坡設立首個海外辦事處,這也是其在海外的第一家國際辦事處。依圖希望,新辦事處將作為依圖科技服務東南亞客戶和合作夥伴的區域樞紐,為東南亞、香港和澳門等區域的客戶提供人工智慧技術和解決方案,並與區域內合作夥伴合作,在東南亞建立人工智慧生態體系。

(註:圖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資訊通信與媒體司長洪振達(中間)與依圖科技高管合影)

其實,這並不是依圖國際化的第一步。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依圖對外的宣傳中,國際化成為高頻辭彙。

2017年11月1日,全球人臉識別挑戰賽(Face Recognition Prize Challenge ,FRPC)在倫敦舉辦,大賽由美國情報先進研究計劃局(IARPA)與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合作發起,依圖戰勝俄羅斯公司Vocord、法國知名安防大廠Morpho等公司,獲得冠軍,並贏得了25000美元獎金。

2017年11月14日,第七屆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SCEWC)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幕,大會以「Empower Cities. Empower People」為主題,探討如何建造智慧城市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這次大會上,依圖展示了其在智能安防、智慧醫療、AI+金融等領域的方案,講述了人工智慧在建設智能城市方面可以實現的貢獻。

2017年11月26日,北美放射學年會(RSNA)在美國芝加哥麥考密克會展中心舉辦,放射學專家齊聚,依圖作為一家AI醫療公司受邀,展示了基於臨床醫生工作流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產品。

上文提到的智能安防、智慧醫療,也是除智能金融外,依圖國際化的另外兩個方向。一方面,這是依圖在國內主要的技術儲備及業務方向,一方面,這也是全球範圍內的大市場。

FreedoniaGroup數據顯示,全球對安全產品的市場需求以每年6.8%的增長速度,2018年有望達到1260億美元,其中亞洲、中南美、非洲及中東地區市場對安全類產品的消費熱度很高。全球知名醫療市場信息數據諮詢公司Evaluate預測,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030億美元左右,到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5220億美元,CAGR年化增長率為5.1%。Statista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FinTech市場規模將在2.35萬億美元規模,2016-2020年年增長率CAGR達到20.90%,2020年全球FinTech市場交易額規模有望達到5萬億美元。

國際化的一大難題是本土化。目前依圖組建了十多人的新加坡團隊。依圖科技東南亞及港澳地區總經理王琪,在2016年加入依圖,現在已經常駐新加坡;東南亞及港澳地區商務總監Mark K . Chen 曾是新加坡警察部隊有組織犯罪部門的負責人,有25年安防領域的經驗;東南亞及港澳地區技術總監Scott ONG是新加坡人,有20多年公共安全領域的經驗。

項目落地同樣需要本地化。王琪表示,項目落地是新加坡辦事處的重點之一。林晨曦告訴36氪,訂單的獲取既有來自合作夥伴,也有來自依圖自己拓展。前者以與華為、微軟的合作為代表。微軟在幾年前就開啟了未來城市 (CityNext)計劃,以Windows10、Azure等核心技術為支點,通過和政府合作,幫助政府建設智慧城市。作為通信運營商,華為也在各地搭建了渠道,構建了客戶資源。作為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有助於推廣。後者有賴於自建渠道及客戶資源,但一般來說,集成商更有可能分得更多的產業經濟利益。一名依圖的工作人員告訴36氪,在獲得了FRPC冠軍後,有客戶主動聯繫依圖諮詢。

出海的公司,總是離不開國內增長遇到天花板的質疑。國內機器視覺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更容易讓人聯想到這一點。

從依圖新加坡辦事處的高管團隊構成來看,安防很可能是當前依圖對外宣傳的三大海外業務中的重點之一。而在5000億元的國內市場,海康、大華等傳統玩家林立。安防監控智能化則給了依圖、商湯、曠視、雲從、地平線、深鑒等從人工智慧技術切入的公司新機遇。

依圖官方的信息顯示,起步較早的依圖目前已經在100多個地市落地了AI安防相關項目。當前中國的地級市數量僅為283個,直觀的概念很可能是已經佔據了1/3-1/2左右的市場份額。林晨曦分析,安防市場一直是一個分散的市場,當前的AI安防滲透率還較低。援引《財經》不久前公布的調研數據,當前所有的AI安防產品,產值不到20億元;目前智能安防領域最大的一筆訂單在上海寶山,為3000路,相比龐大的安防市場,這個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離行業天花板上限還遠。

事實上,在全球反恐需求帶動下,安防市場穩步增長,安防公司出海掘金已經是這幾年的大趨勢,2013年開始知名安防企業紛紛通過成立海外銷售公司、辦事處,或者投資、併購,拓展海外市場業務,2015年開始逐漸從國際化中獲得了相對豐厚的收益。

根據IMSR的分析,2013年至2016年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保持12%左右的複合增長。根據《2016中國安防行業調查報告》,2016安防海外市場增速達到48%,遠高於安防行業11%的整體增長率。另有數據預測2017年全球安防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700億美元,其中中國以外的市場佔比在70%左右。

與此同時,北美、南美、歐洲、中東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等對於公共安防的需求同樣明顯,且多依賴進口。以臨國俄羅斯為例,2016年僅政府的採購就在7億美元左右,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的安防產品很受歡迎。成功申辦奧運會的巴西,安防市場一直保持了10%-15%的增速,政府每年要為此投入了數百億美元,2017年大會還向當地政府捐贈了價值65萬黑奧的安防設備。東南亞市場2015-2020年年均增長率可能在7.7%左右,高於東亞、印度以及大洋洲市場,僅次於中國。

2015年開始,全球各地已不乏中國公司的身影。根據公開財報,2016年海康在境外機建立了28個銷售公司,海外收入佔比超過29%;大華則將海外銷售持續增長帶來的匯率波動,列為了公司的五大風險因素之一,海外營收佔比已經超過40%。

依圖成立辦事處的新加坡一直熱心應用技術提升效率。2017年初,開始啟用眨眼身份註冊,建立虹膜檔案。2017年10 月新加坡樟宜機場啟用刷臉自助通關。雄心勃勃的政府也已提出「智慧國家2025」計劃,其中一部分規劃是藉助大量攝像頭、感測器監測、追蹤一切事物,如人流、車流、違規違法行為等,而這些新需求恰恰是AI公司所擅長的,也吸引了諸多公司的目光。2017年9月,商湯科技接待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夫人到訪;曠視科技Face++與凱德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希望將業務拓展到新加坡。

而未來,在全球的商業舞台上,或許還會有更多這樣的中國人工智慧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LV母公司業績喜人,這多虧了中國人對奢侈品需求旺盛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