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篇耳機的推薦

一篇耳機的推薦

?本文純屬本人個人觀點。

?本文分為三部分內容:寫在前面、耳機推薦、關於煲耳機。

寫在前面

1.本文推薦標準:產品的音質。對於產品佩戴的舒適度、產品外觀、是否需要強有力的前端設備作推動等因素不作考慮。

2.一般情況下,RMB3000以下,推薦買耳機筆耳塞好(同等價位耳塞質量和音感都沒有耳機好);RMB3000以上要結合各款耳機/耳塞自身特點進行選擇。

3.要明確自己買耳機的出發點,包括自己喜愛/常聽的音樂類型(曲風、音色)、用途、在什麼場合使用等

4.有的推薦的耳機可能是開放式的耳機(開放式:聽歌的時候會漏音),所以在購買的時候儘可能了解所推薦耳機的基本信息,所有參考價格據來自京東

5.1000RMB以下的耳機對於中階以上的耳機發燒友來說幾乎是一樣品質的,1000RMB以下的各款耳機綜合品質差別不大,具體的差別在於各所製作公司對於產品設計、表現等核心理念的差別。

6.一分錢一分貨,但突如其來的減價總是讓人猝不及防然後暴風哭泣(抹眼淚QAQ)。

耳機推薦

? 廠牌:歌德

歌德比較適合聽流行人聲,流行人聲多在後期製作有音染,歌德擅長去表現各種人聲音染,無論是各種效果器、合成器聲音的表達都非常在行。流行風格來說風格多變,歌德的表現力很廣,所以挺適合聽流行的。

型號1:SR80i

參考價格:RMB880左右

適當於主流流行,尤其是歐美流行,對於偏激烈、帶感、節奏旋律輕快容易上耳的流行曲風表現也很好,喜歡歐美流行歌的朋友可以考慮購入:無論是黃老闆、霉霉這種鄉村音樂、抑或是A妹、結石姐這樣的diva vocal,它都適合。當然,對於華語流行歌曲的表現力還是不錯的,但是如果你拿去聽一些比較安靜、整體聲音頻段表達比較清晰的歌曲的話,聲音各頻段的解析度就不是很好,進而表現力有所下降。另外由於產品對於聲場寬度/空間感等處理也夠,所以輕音樂、電子音樂也可以適當駕馭得住。

型號2:SR225e

參考價格:RMB1500左右

整體來說增加了人聲的表現度,對比SR80i,歌曲適應面更廣,可以嘗試應付結構不複雜的古典,在更大網站的評分也很高。

? 廠牌:拜亞動力

拜亞出彩的點在於聲音各頻段的解析度。整體而言,有點不適合新時代的流行,尤其是時下的熱門流行歌曲,無論是嘻哈,電子,氛圍音樂等。通常來說以上這幾類曲風的音樂聲音很多頻段比較「混」,而也是運用這種「混」的特點,達到渲染環境氛圍聲音的效果。拜亞可能比較適合聽一些相對老的流行,王菲,鄧麗君這種靜靜的歌曲更好。拜亞對於細節處理的能力非常強,在拜亞的產品里,聲音的解析度都非常清晰,整體呈現出來的聲音偏冷,凌厲而理智。很多混音師做監聽很喜歡拜亞。

型號1:DT880

參考價格:RMB1900左右

聲音解析度對比其他耳機高,樂器與人聲以及各個軌道的聲音區別更鮮明。人聲真實的還原度較高(音染較少),因為低頻較少,所以整體人聲呈現明亮/硬朗。對於起伏明顯的曲風表現一般,不適合搖滾、電子等,聲場寬度/空間感一般。

此外還有DT880 pro。

型號2:DT990

參考價格:RMB2000左右

聲音解析度更強烈,但是對於DT880而言,調整了聲音均衡,低頻得到適量補充,聲場寬度/空間感得到改善,可以聽古典:有細節、又不失恢宏大氣。

此外還有DT990 pro。

? 廠牌:森海塞爾

森海塞爾的優點在於聲音均衡,聲音氛圍,聲音還原度做得特別好(作者本人為十年教齡教徒...),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樂器的表達非常好,適合聽古典、純音樂、大眾流行,均衡性好,適用性廣,對於人聲表達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比歌德同價位產品遜色。同時,對於節奏感強勁的曲風,表現力也一般。

型號1:HD238

參考價格:RMB700左右

流行歌曲入門基本滿足,可以聽古典。但是如果聽搖滾或者比較激烈的歌曲,表現力就有所遜色。

型號2:HD650

參考價格:RMB2600左右

650是作者本人平常做後期混音用得最多的一款耳機。總體來說,所有頻道聲音的均衡做得非常好,就像是一塊肥瘦參半的豬肉,聲音有絲絲入扣的細膩,同時也不失真實,有一定的厚重感,真實感,飽滿感。流行曲風均可以駕馭,當然,它更適合用來聽古典,無論是聲音寬度/空間感都非常好,越是結構、配器複雜的古典越能顯示它的威力。但是對比歌德而言,在節奏性、起伏較強的作品中表現較遜色,同時在對比中也會讓人有覺得它的聲音較暗、較啞、音染較少的感覺。650一直綜合方面一直靠前,很多人在拿650這個層級的產品進行比較時,多數都會以650作為參考。

型號3:hd650以上

參考價格:看具體產品而定

650在森海塞爾所有的產品中算是中檔價位的產品,而森海出色的產品都集中在更中高檔的層級,建議如果對森海沒有太大的執著/信仰的話,對古典需求根本為0的話,買到238這款已經可以了。

? 廠牌:AKG

AKG是以古典音樂審美出發,卻融入了很多科技革新的元素到產品的企業,無論是聲場的處理,還是聲音各頻段中細節的表達,都有很多突出的點。AKG對於曲風的適用面也很廣,在流行方面的表達也尤為出彩,它的大部分產品對人聲的表達有美妙的絲滑感,主要因為它對聲音高頻的處理非常注重。其次,它起伏的表現力也很不錯,對於聲音彈性/韌性的表現也很準確。現在全世界很多錄音室里的設備都會選擇AKG。

型號1:K450

參考價格:RMB400左右

大眾流行歌表現較好,高頻段的聲音有流暢的線條感,中低頻相對突出,這使得這款產品能駕馭一些更加勁爆的搖滾曲風,但是因為中頻較為肥大的問題,有的人會覺得聲音相對肥慢,糊,見仁見智,我是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整體聲音柔軟舒適。據說這款拿過紅點獎音質方面的獎項。

型號2:Q460

參考價格:RMB460左右

很多發燒友常拿450和460對比,確實我個人也認為460會好一些。三大段頻段更為均衡了,主要是中頻的肥大得到了適當地收斂,高頻承接了AKG一貫流程的美感,呈現通亮有線條感。適合大眾流行曲風,對於古典,輕音樂的表達能力也是可以的,整體聲音柔軟。

型號3:K701

參考價格:RMB1000左右

說是AKG的得意款應該不為過。在企業聲音美學的基礎上,更增加了各個頻段里豐富的細節,擴大了聲場,增加了聲音下潛深度,對於聲音的還原性相對之前兩款也有一定的提升(降低了對音染的表達)。總體來說,聲音線條華麗,初聽時表現力較為驚艷。

? 廠牌:SONY(順口溜:索尼大法好)

對於SONY的粉絲來說,SONY是永遠的神教。索尼耳機比較大的特點是結實、有筋道的帶感強勁低音,和出色的還原度。索尼耳機通常適合所有的流行,就是這麼的雜食。特別對於起伏比較大,音感強勁的曲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索尼耳機在中低檔市場的產品也是非常具有競爭力。

型號1:XB450AP

參考價格:RMB250左右

噗,第一次用450,居然是公司配給我日常工作用的,感謝!450整體來說是一款整體過關的一款耳機,無論是強勁的低音、聲場、均衡都可以,但要求做到可觀的解析度、頻段細節等就不太能實現了,對於一部分配器較多歌曲的表現一般,可能會糊。對所有曲風的表現力差異不大,流行、搖滾、電子等較好。但是有底噪。

型號2:100abn

參考價格:RMB1300左右

100abn基本上是450升級版的950的升級版,增強了低音的結實度和聲音下潛,讓低音更飽滿,但不肥厚油膩,;初聽是感覺200到500頻段做了優化處理,使中頻人聲的表達更為出色;高頻的話在同等價位產品中依舊錶現一般。雜食,更適合聽流行、搖滾,電子等曲風。此外比較大的亮點是有降噪效果,封閉阻斷耳機外的聲音,讓佩戴者聽不到外界細冗的雜音,更有可能聽不到外賣員在門外呼喊的聲音。底噪降低。

? 廠牌:Beats

有一部分發燒友會對這個品牌嗤之以鼻,主要是因為這個品牌多是出花瓶產品。如果你追求音質,這款產品就是同價位產品的性價比倒數之王。但如果你追求外觀造型(不在本文討論範疇),你就獲得裝不完逼格。

型號1:Solo3 Wireless

參考價格:RMB1900左右

音質整體表現格局就是差不多去掉重低音的索尼。均衡過關,聲場寬度/空間感足夠,但是高頻不夠通透,人聲顯得暗啞,配器多的時候會糊,但是因為空間感足夠,有的時候反而感覺有點錯有錯著的小爽。感覺差不多是索尼XB950去掉重低音,開闊音場,微調均衡後的一個版本(雖然還是有點區別,這裡表達會欠準確)。

型號2:Sudio3 Wireless

參考價格:RMB2700左右

算是solo3的一個調整後的版本,主要的調整包括高頻的改善,和豐富了高頻中的一些細節。改善後的結果讓人聲空氣感有小量的增加,對於一些歌曲中細膩的人聲,能表現出應有的唇齒音,使人聲部分更加感覺咬字清晰。解析度改善不明顯,還是不能駕馭一些配器多且需要表現不同頻段細節的作品,例如古典。

? 廠牌:鐵三角

鐵三角對於聲音高頻的表達非常的優秀,某些產品表現出來的人聲高音、配器中高音還具有可觀的鑲邊光澤感,讓人聲更加亮澤而通透。同時,鐵三角對於解析度的處理也非常在行,整體屬於比較理性、冷靜表達的產品。但同時低頻的厚實感有適度地減弱,雖然聲音不至於變糊,但是聲音會適當確實溫暖感。

型號1:fc707

參考價格:RMB320左右

高頻通亮,有光澤,高音部分有一定的延伸性,有清脆感,同時也以至於聽多會容易出現疲勞。削弱了對中頻的表達,人聲出彩的部分未必能還原真實表現。聲音的空間感一般。適合流行風格,日系電子等曲風。

關於煲耳機

煲耳機:你國當代十大玄學之一。

做法:準備一個電磁爐,放入阿爾卑斯山勃朗峰山泉水500ml,加熱煮沸;輕度按摩耳機,將耳機置入已沸騰的電磁爐中水浴30分鐘;用勺子撈起耳機,自然晾乾;得到煲熟的耳機。(你是最棒的!)

【以上純屬娛樂】

煲耳機到底有沒有用?

本人觀點:煲耳機實則是一個讓耳機「老化」的動作,就像你新用的羽毛球拍,新用的鋼筆一樣,他需要你通過使用使其老化成一定的狀態。這個最終「煲熟了」的狀態不是一定的、唯一的,就算是同一款的耳機,也有不同的「煲熟了」的狀態,即使有些是人耳聽不出的差別。對於新入手的耳機,我的做法是讓它自然老化:即正常使用,總會有一天會「熟」,真的真的不必太執著!

怎麼判定一個耳機煲熟?

多看購買這款耳機的音質測評,熟悉所購買耳機的音質特點:包括各頻段的特點、聲場、解析度、聲音細節等。正常聽歌(正常聽歌的音量,不損壞其硬體)1-3個月,耳機會無限趨於一個穩定的聲音狀態,這時候基本可以判定——耳機煲熟了。如果實在糾結,可以選取不同曲風各一首歌曲,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收聽考察。

急於求成,如何正確煲耳機?

選取白噪音和底噪進行播放,音量調成正常聽歌的音量水平稍大一點,連續不斷電插耳機播放10-24個小時,休息3-5個小時,再插耳機播放10-24個小時。如此重複5-10次。

本文推薦的耳機一些是這些企業的代表作,一些是行業中的佼佼者。推薦的耳機一部分都是本人親自體驗過的, 餘下的部分是我的一些混音師朋友給我提供的他們的用戶體驗,然後我整理所得。其實本文的內容有好些已經是前幾年體驗完的筆記,也算是一篇有歷史的拖稿。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最後提醒一次,記得看【寫在前面】的部分,即使你現在不買耳機,誰知道你哪天就會入坑了呢?

感謝閱讀!

寫得不好,但願不盜用就好,怕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日音樂論 的精彩文章:

TAG:阿日音樂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