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滋補中藥的分類、季節不同,所選滋補中藥亦不同

滋補中藥的分類、季節不同,所選滋補中藥亦不同

一。科學使用滋補中藥

補益中藥,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代醫家經過千百年來的臨床驗證所總結出來的有效方葯,具有療效顯著、服用方便、易於掌握的特點,深受大眾喜愛。現代高科技研究結果證實:不少滋補中藥材,如黃芪、何首烏、茯苓等,可以使人體免疫活細胞數明顯增多、生長旺盛,從而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達到延年益壽、去病健身的目的。

二。滋補中藥的分類

中藥學將能夠補益人體正氣、改善臟腑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增強體質,治療虛證的藥物,稱為補虛葯或補益葯,即通常所說的滋補中藥,並將其分為補氣葯、補血藥、補陰葯及補陽葯四大類。

可增強人體的功能活動能力,尤其對脾、肺兩髒的生理功能具有顯著的滋補強壯功效,因此多用於治療脾氣虛弱或肺氣虛弱等證。

補氣葯「脾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氣血都有賴於脾氣運化而生成,脾氣不足,則運化無力,生化無源,通常表現為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甚至臟器下垂等癥狀。

肺氣不足者,多表現為少氣懶言、動則氣喘、易出虛汗等癥狀。

對於脾、肺虛弱者,可選用人蔘、西洋參、党參、太子參、黃芪、白朮、靈芝、甘草、大棗、山藥、白扁豆、蜂蜜等進行滋補。

可滋補陰血,促進心、肝、脾、腎諸臟功能以滋生血液。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補血藥精血同源」,因此,心、肝、脾、腎諸髒的功能是否良好均與血液能夠正常生成有關。

血虛者多表現為面色、唇色、指甲等顏色異常,此外,還常伴有失眠健忘、多夢易驚等癥狀,宜用當歸、熟地、何首烏、阿膠、龍眼肉等補血藥進行滋補。

生津潤燥、滋養陰液,尤其對肝、腎兩臟有較強滋陰作用。

陰虛者多表現為虛火妄動、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陰液不足、大便干補陰葯燥等,可選用補陰葯進行滋養,如沙參、天冬、麥冬、百合、枸杞子、玉竹、石斛、黃精、桑葚、女貞子、墨旱蓮、龜板、鱉甲、黑芝麻等。

扶助人體陽氣,促進機體氣化功能,尤其對腎陽不足有顯著的增強效果。

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全身各臟腑器官的陽氣均有賴於腎陽的溫煦補陽葯和鼓舞。

腎陽虛,則會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及性功能減退等,可選用補陽葯進行滋補,如鹿茸、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藿、紫河車、肉蓯蓉、鎖陽、黃狗腎、仙茅、杜仲、續斷、狗脊、骨碎補、沙苑子、菟絲子、韭菜子、補骨脂、益智仁、葫蘆巴、陽起石、蛤蚧、胡桃仁等。

三。四季滋補中藥

中醫認為,人對晝夜、四季,甚至氣候的變化都會受到影響,其中尤以四季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養生措施、滋補原則也要隨著季節的不同作出相應的改變,把握春宜升補,夏宜清補,秋宜平補,冬宜滋補的原則。

1/春季滋補中藥

春季春陽上升,氣潛發散,天氣溫,地氣發、溫發相合,萬物滋榮,養生宜順應天時,重視氣機的宣發,應給予益氣補血、平補陰陽的藥物,如益氣補血的滋補中藥有黃芪、當歸、川芎、党參、柴雞蛋等;平補陰陽的滋補中藥有冬蟲夏草、麥冬、蓯蓉、菟絲子、海參、蓮子、桂圓等。另外,肝屬木,與春季相對應,因此春

冬、蓯蓉、菟絲子、海參、蓮子、桂圓等。另外,肝屬木,與春季相對應,因此春季應多進一些補益肝血,養肝的葯食,如靈芝、枸杞子、山藥、菊花、白芍等。

2/夏季滋補中藥

夏季,氣候炎熱,陽氣最盛,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旺盛。而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因此,夏季應給予甘潤寒涼的方劑,以養血生津,補陰填精。順應夏季的特點,從陰引陽,慎用或禁用溫熱、壯陽、辛燥之品。養血生津的中藥有党參、西洋參、麥冬、百合、蓮米等;補陰填精的中藥有二冬、冬蟲夏草、靈芝、柏子仁、海參、芡實、枸杞子、党參等。

3/秋季滋補中藥

秋季風性屬燥,肺旺肝弱,脾胃易受其影響,秋季為收藏季節,人體宜收斂。所以秋季藥物應以清潤為主,輔以補養氣血。

清潤秋燥葯:秋燥有溫燥、涼燥之別,在用藥上應予以區分。常用的潤燥葯有:沙參、天冬、麥冬、百合。

養陰滋補藥:在秋季,應養陰滋補肝腎,因為秋為肺所主,肺盛而肝弱,滋補肝腎,調理臟腑之間的平衡。常用的有: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玄參、黃精、玉竹。

益肺潤燥劑:枇杷膏、雪梨膏、二冬膏。二冬均為甘寒清潤之品,都具有養陰潤肺之功,但天冬功在肺腎,麥冬功在肺胃,二葯合用,互相協同,相互補充,功能養陰潤肺,祛痰止咳,適用於咳痰少,痰中帶血,鼻乾咽痛等肺陰虛等癥狀。

4/冬季滋補中藥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和積蓄的最佳時機,此時進行滋補,既可調養身體又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但是冬季進補必須講究「對路」,要因症因人而異。

補氣:對於經常感到精神疲乏、四肢無力、動則出虛汗者,可選用人蔘、党參、太子參、五味子等益氣藥物。

補血:對於面色枯黃、頭暈眼花、心跳乏力、口唇蒼白、耳鳴心悸、失眠者,可選用阿膠、桂圓肉、當歸、熟地、白芍、十全大補丸和滋補膏等養血葯。

可選用阿膠、桂圓肉、當歸、熟地、白芍、十全大補丸和滋補膏等養血葯。

補陽:對於手腳不溫、怕冷、遺尿、性機能衰退者,可選用鹿茸片、參茸片、巴戟天、蛤蚧等助陽益火藥材。

補陰:對於經常有低熱、下午面部潮紅、夜間盜汗、口乾眼乾,手腳心發燙者,可選用天冬、麥冬、生地、枸杞子、玉竹、龜板或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等滋陰補腎藥材。

四,使用滋補中藥的注意事項

1.不可急於求成。慢性虛弱患者使用滋補中藥進行調理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於求成,不宜峻補。而且,在慢性病急性發作期時,切勿繼續補益。

2.分清體質,對症下藥。「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中醫治病用藥的原則之一。若身體沒有虛症的表現,就沒有必要進補;若濫用補品,反而會破壞身體原有陰陽平衡,出現葯源性疾病。

3.人蔘不宜濫用。人蔘是古今中外深受喜愛的高級補品,具有較強的補氣作用,服用得當能起到強壯身體、延緩衰老,甚至救死扶傷的作用。但是服用不當或濫用,則會適得其反。有人對百名服用人蔘一個月以上的人進行觀察,發現大多數都出現了過度興奮、咽喉干痛、煩躁失眠、血壓升高等被稱為「人蔘濫用綜合征」的反應。

4.生病時不宜過早使用滋補藥。凡急性病發病初期、感冒初起、高熱病患者均忌服滋補藥。因此時,邪氣方盛,或外邪剛剛進入體內,而正氣未虛,若過早服用滋補藥,會將外邪閉留體內,對身體造成更大傷害。

5.虛不受補者,宜先調脾胃。虛不受補是指身體虛弱,服用滋補藥後,不僅不能補虛,反而出現脘腹作脹、大便泄瀉、失眠、升火、衄血、皮疹、噁心等不良反應,甚至使虛者更虛。這是因為虛弱病人消化吸收能力弱,服用比較滋膩、不易吸收的補藥後,消化不良加重,外邪乘虛而入傷害身體。虛不受補者應以開胃和中為主,兼以清淡平補之品,切忌大補。

6.不要盲目貪貴。對於滋補藥,絕不能存有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觀念。中醫認為,只要運用得當,大黃可以當補藥;服藥失准,人蔘也會變成毒藥。

醫認為,只要運用得當,大黃可以當補藥;服藥失准,人蔘也會變成毒藥。

7.注意畏惡反使。中藥在應用中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講究。民間也流傳許多「忌口」,這些規則在服用補藥時仍然應該遵守。如吃人蔘進補時不能與茶、蘿蔔等同飲等。現代醫學也證實,茶葉中含有鞣酸,而許多補藥都含有生物鹼,酸鹼結合,可產生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因此,進補期間最好停止飲茶,或服藥2~3個小時後再喝茶。

8.注意劑量和時間。滋補藥服用劑量不宜過大,如「氣有餘便是火」,補氣藥量過大則容易化熱;「甘寒滋膩礙胃」,滋陰過甚則易倒胃口。另外,滋補藥宜在胃口好的時候服用,以利於吸收,且最好是空腹服用,服後再做一些輕體育鍛煉,或在體育鍛煉過後服用也可。

小編是一名佛教、國學、中醫愛好者,並非專家,所以將自認為很好的佛學、佛教、國學知識、以及中醫大師們的中藥妙方經驗和用藥醫案發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喜歡。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