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不是一面舔舐傷口,一面含淚奔跑

誰不是一面舔舐傷口,一面含淚奔跑

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旅途,誰都會面臨崎嶇的小路,這條小路上也一定會布滿荊棘,你要做的就是掃除障礙,在困難中崛起。縱使生活有一千個理由讓你哭泣,你也要拿出一萬個理由來笑對人生。

當生命為你關上一扇門,它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真正的強者一定會帶著傷口奔跑,他們會耐心地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扇窗,傷口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勇敢,縱使自己的世界充滿障礙,也一定會用盡全力掃平。

俞敏洪說:「人這一輩子有某些東西束縛著我們,不管是困難還是自己的社會地位,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最美麗的舞蹈。」

這世上沒有一馬平川的生活,誰不是跌跌撞撞一路前行,哪怕在前行的路上摔得全身是血,但至少我們一直走在路上,總好過做一個隨波逐流的抱怨者,得過且過只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糟糕。

不管你的生活有多麼不如意,遇到多少困難,你都要默默地堅持,千萬不要懈怠,不要以為生命很長很久,你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浪費。

時光易逝,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裡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

1這樣的悲劇正在逼近你

先來說說最近的兩個熱點事件。

第一個:錢寶騙局

昨日跑完步,坐公園長椅上休息時,

碰見旁邊兩位阿姨正在聊天。

一個說:「哎,這日子沒法過了。」

另一個問:「怎麼了?」

「我兒子把錢投進錢寶,現在全虧了。」

「投了多少?」

「60萬。我得替他還債。」

「你兒子欠債,為什麼你來還?」

「60萬裡頭,有20萬是他借的。

媳婦已經給我兒子下了最後通牒:

『你自己解決,解決不好咱倆就離婚。』

兒子急得想跳樓,我只有拿出養老錢。」

第二個:中興跳樓事件。

2017 年最後一個月,

元旦在即,新年在望。

中興網信研發組主管歐建新,

卻在 12 月 10 日這一天,

接到了公司強制性勸退的通告。

42歲的他在26樓鬱悶一陣後,

突然一推窗,縱身跳了下去。

在26樓徘徊的那幾分鐘里,

我不知道他腦子裡在想些什麼。

也許,他想著那句對家人無法開口的話:

「對不起,我失業了。」

他就這樣走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

2.你遲早會遇到那隻黑天鵝

為什麼要提這兩個熱點事件呢?

因為我想講講近十年全球最牛思想家塔勒布提出的「反脆弱」。

在講「反脆弱」之前,

我先說說塔勒布提出的另一個概念——黑天鵝。

何為黑天鵝呢?

17世紀之前,

歐洲人在看了成千上萬的白天鵝後,

得出結論:「天鵝都是白色的。」

直到有一天,他們來到澳洲,

發現這裡居然還生活著黑天鵝,

「啊,世上原來還有黑天鵝存在。」

他們「天鵝是白色的」的信仰立即崩塌。

根據這個意外的黑天鵝事件,

塔勒布提出了著名的「黑天鵝理論」:

「非常不可能發生和無法預測的事件,

存在於世界上每一種事物之中。」

「黑天鵝」事件具有三大特點:

●它具有意外性。

●它會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影響。

●儘管事後可以解釋,但事前難以預測。

不要因為你沒有看到黑天鵝,

就以為這世上不存在黑天鵝,

其實,這世上每天都在發生黑天鵝事件:

錢寶網崩盤是那位阿姨的黑天鵝。

被公司突然辭退是歐建新的黑天鵝。

英國公投脫歐是歐盟的黑天鵝。

川普當選總統是美國人的黑天鵝。

閨蜜引發彈劾是朴槿惠的黑天鵝。

塔勒布總結說: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每一種事物、每一個行業,

都遲早會迎來那隻可怕的黑天鵝。」

人越長大越惜命,開始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信仰」中接受安靜,更將生命「保護」起來,不再折騰,他們的生活開始像巴黎般「詩意」。但詩意的生活更適合垂暮之年,年輕應像紐約般寫實,應該去折騰,在有限的時光里活得精彩、豐滿。不辜負只有一次的生命。

3.脆弱的反義詞其實並不是堅強

問大家一個問題:

「脆弱的反義詞是什麼?」

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這些詞:

「堅強」,「堅固」,「堅韌」……

但塔勒布說:「脆弱的反義詞不是這些,而是反脆弱。」

什麼是反脆弱呢?

桌上放著一個玻璃杯,

你過路時不小心碰到了它,

咣當一聲,它摔得粉碎。

碰到意外襲擊,玻璃杯就受損了,所以說它是脆弱的。

健身房吊著一個沙包,

你左一個勾拳右一個勾拳,

沙包雖然晃蕩起來,但並沒有受損。

碰到意外襲擊,它保持了原樣,所以說它是堅韌的。

希臘神話里,有一種九頭蛇,

它長著九個頭,

你砍掉它一個頭,它會長出兩個頭。

碰到意外襲擊,它不但沒受損,反而變強了,所以它是反脆弱的。

也就是說,當黑天鵝來襲時,

事物在它面前會表現出三種狀態:

脆弱的,會受到損傷。

堅固的,會保持原樣。

反脆弱的,會變得更強大。

根據事物在黑天鵝來襲時表現出的三種狀態,

塔勒布提出了著名的「反脆弱理論」:

「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

反脆弱性比堅韌性更為強大,

因為再強大再完美的堅韌性,

也可能因為不斷遭遇襲擊而破損,

就像沙包,總有迎來破損的一天。

但反脆弱性不同,

它會因為不斷遭遇襲擊而變得更強大,

所以它是比堅韌更高層級的存在。

4.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大

20世紀初,

美國凱巴伯森林松杉蔥鬱,

4000多隻鹿在這裡出沒。

兇惡的狼是鹿的天敵。

為了保護鹿群,政府決定聘請獵人:

「去殺死那些兇惡的狼。」

20年里,6000隻狼喪命於獵人槍下。

讓鹿群有了自由自在的空間,

於是它們開始了自由自在的繁殖,

鹿群很快從4千隻擴充至10萬隻。

這十萬隻鹿自由自在地啃食樹木,

啃完了小樹,就啃大樹。

啃完了喬木,就啃灌木。

於是森林一天一天地變得枯黃。

終於,可怕的「黑天鵝」來了,

瘟疫開始在鹿群中瘋狂傳播,

十萬隻鹿死得只剩下8千隻。

政府這才意識到天敵的作用,

於是又把狼群「請回了森林」,

沒過幾年,鹿群和森林又恢復了生機。

GIF

我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

就是想詮釋塔勒布發現的黑天鵝危機:

「我們一直有個可怕的錯覺,

就是認為波動性、隨機性、不確定性是一樁壞事,

於是想方設法要去消除它們。

但正是這些我們想消除它們的舉動,

讓我們更容易遭到黑天鵝的攻擊。」

鹿和狼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塔勒布鄭重告誡我們:

「風會熄滅蠟燭,也能使火越燒越旺。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我們應該擁抱波動性、隨機性、不確定性,

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

我們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加持。」

也就是說,要應對那隻必將到來的黑天鵝,

我們一定要主動擁抱波動和風險,

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越挫越強的九頭蛇。

正如尼采所說:「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5.關於職場:為什麼好學生的生存能力往往不佳?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講了一個故事:

約翰和喬治是雙胞胎兄弟,

約翰在世界500強銀行工作,

而喬治是一名計程車司機。

約翰擁有一份完全可預測的收入,

享有各種福利和一個月的帶薪年假:

「我喜歡這份穩定的工作,

它讓我擁有了穩定的收入。」

而喬治呢,收入極不穩定。

運氣好的日子,他能賺幾百英鎊。

運氣差的日子,他甚至賺不回油錢。

但一年平均下來,

他的收入實際與約翰相差無幾。

但喬治總是抱怨:「我工作不好,沒有約翰穩定。」

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

工作穩定的約翰一下失了業,

50多歲的他只好四處找工作,

但沒想到卻四處碰壁:

「在銀行工作的那20多年裡,

我學會的只是簡單的人事安排工作,

這種簡單能力很難派上其他用場。」

失了業,面對高額房貸,

約翰急得跺腳:「我該怎麼辦啊?」

而金融危機的爆發,

對喬治來說幾乎毫無影響:

「我照樣開我的車,賺我的那點錢。」

塔勒布在分析這樣的大量案例後,

得出結論:越穩定的越脆弱。

「你的工作越是穩定,

你對組織越是依賴,

那你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弱。」

6.關於投資:為什麼喜歡冒險的人最終會輸得很慘

2015,e租寶崩盤

幾十萬人血本無歸。

2017年底,錢寶網崩盤,

又是幾十萬人血本無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

就是凡是喜歡冒大風險追求高投資的人,

最後幾乎無一例外的輸得很慘。

為什麼呢?

因為久走夜路必會撞鬼,

你遲早會撞到那隻黑天鵝。

「懂投資的人和不懂投資的人,

有一個很大的差別:

不懂投資的人可能對十次,

但錯一次就足以抹去前面十次的收益。

懂投資的人可能錯十次,

但只要一次成功,

就能賺回前面所有失敗的損失。」

那我們應該如何投資呢?

塔勒布說:採取杠鈴策略,增強投資的反脆弱性。

杠鈴策略是什麼意思呢?

顧名思義,就像杠鈴一樣,

中間無物,重量都放在兩端。

一端是極度的風險規避,

一端是極度的風險偏好。

也就是說,我們投資時,

不能將100%的資金全投到非常安全的渠道上,

因為投資的收益太低。

也不能將100%的資金全投到高風險的渠道上,

因為萬一撞到黑天鵝,就萬劫不復。

更不要將100%的資金全投到中等風險的渠道上,

因為兩頭都不佔——既沒有高回報,也無法避免遭遇黑天鵝。

正確的投資方法是:

將90%的資金投到非常安全的渠道上,

雖然收益不高,但可以避開黑天鵝。

將10%的資金投到高風險高回報的渠道上,

如果遭遇黑天鵝,只是損失10%,不會要了你的命。

但如果黑天鵝並沒有來襲,

你就擁有了非常高、甚至是無上限的收益。

股神巴菲特就是這麼乾的:

「我永遠把大部分資金放到安全穩妥的渠道上,

我也永遠保持對高風險的小額追逐。」

7.關於婚姻:為什麼說「我養你」是世上最毒的情話?

原因:差距越大,關係越不穩定

解決之道:減少脆弱因子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

羅子君就是因為老公承諾「我養你」,

用八年時間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都不會的家庭主婦,

於是,當老公提出離婚要求時,

她只能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控訴:

「是陳俊生把我娶回家,

是他叫我不要工作的,

是他許諾我一個完美幸福的人生……」

但哭訴,從來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一定不能把幸福完全寄託於男人身上,

因為任何婚姻都會出現黑天鵝。

很多家庭出現離婚,

過程一般是這樣的:

剛結婚時,你倆實力相當,

所以一開始婚姻非常穩定。

但結婚之後,他不斷努力上進,而你呢,選擇了原地踏步,於是你倆開始逐漸出現差距。

當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後,

他就會越來越看不上你,

同時,因為他的實力越來越強,

所以受到的外界誘惑也越來越多,

終於有一天,

他選擇了另一個和自己層次差不多的人,

開始了另一段「目標契合」的爬山之旅。

婚姻就像爬山,兩個人在山腳相遇,

擦出愛情火花,約好一起登上頂峰。

前行路上,你覺得累,便不想爬了。

你停在山腳,以為可以等他回來。

卻不知,他在半山腰時,

遇到了另一個願意與他一起前行的人。

你罵他沒良心也好,始亂終棄也罷,

他終究是不會回來了——你的目標是偏安一隅,他的目標是藍天白雲。

方向不同,分手成為必然。

所以說那句「我養你」,

其實是世間最毒的情話。

因為他養著養著,

就把你養成了「廢物」。

雖是好心,但辦了壞事。

所以,要想應對婚姻中的那隻黑天鵝,

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強自己的反脆弱性。

結婚女人如何增強反脆弱性呢?

那就是減少你的脆弱因子。

如何減少你的脆弱因子呢?

那就是一定要保持單身力。

單身力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經濟上要盡量獨立,

二是精神上要盡量獨立,

三是思想上要盡量獨立。

他能賺錢,你也能經濟獨立。

他能出去應酬,你也能打發時間。

他能升職加薪,你也能獨當一面。

他說「我很好」,你也能說「可我也不差」。

在婚姻中,要和在職場中一樣,

要永遠保持你的成長性。

因為沒有永遠的婚姻,只有共同進步的夫妻。

社會上一個流行的觀點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必須把全部精力聚焦於你的專業才能取得成功。其實,跨界與聚焦專業並不衝突,專一就是保持某個領域絕對第一的地位,你可以把每天的時間分開,比如每天有固定4 小時更新學習本專業的知識技能。

一天還有剩下的20 小時,即使除去吃飯睡覺,起碼剩下兩三個小時可以自由支配,用來準備跨界內容,並不會影響專業性。

敢於不斷轉換,是在別人放棄時多堅持一下,不甘將自我固定在一個狹隘的角色里。

別讓對未知的恐懼害了你。找到核心競爭力,多學習其他行業所需要的東西,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你會發揮更大的價值,找到全新的自己。

「當你意識到生命有多寶貴的時候,你就會特別惜命,但惜命最好的方法不是養生,而是折騰自己,把自己的生命淋漓盡致地燃燒透了……」

8.關於教育:你的孩子為什麼會成為媽寶男

原因:約什拒絕風險就越是脆弱

解決之道:保持壓力源

先講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安蘭德」貢獻的:

幾年前的一天,

我兒子從滑梯上掉下來,

把一條手臂兩根骨頭都摔折了,

我老婆都嚇哭了,

但醫生卻神色輕鬆:

「不用擔心,小孩恢復能力很強,過幾個月就會好。」

過了幾月,果然恢復了。

去醫院複查時,「安蘭德」問:

「受過傷的胳膊,將來會不會使不上勁。」

醫生說:「不會,骨折過的地方再長好,會比以前更結實。」

果然,一切如醫生所說。

「安蘭德」說:「我現在都忘了兒子是哪條手臂受過傷。」

另一個故事是作家王芳講的:

我有個朋友,是個醫生,

他每天都強迫兒子洗無數次手,

不讓他接觸任何髒的東西。

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

他兒子五歲時死於了皮膚病,

因為過度的防護,

他兒子的皮膚已經失去了抵抗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

「生命體和組織在不斷受到非致命傷害後,會產生自我補償機制。」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我們越是「接觸」小傷害,

就會因自我補償機制而變得越來越強。

反之,我們越是「拒絕」小傷害,

就會因「過度保護」而變得越來越弱。

現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媽寶男和成年巨嬰?

就是因為我們的過度呵護,

抑制和扼殺了孩子的反脆弱能力。

這就叫「溺愛成災」。

喜歡張愛玲寫的《非走不可的彎路》:

在青春路口,有條小路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

多年後,張愛玲一位年輕的朋友,

也站在了她當年走過的小路路口,

張愛玲忍不住大喊:

「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朋友雖然碰壁連連,但她最後還是走了過來。

忙著為子女鋪平人生道路的我們,

請一定要記住:

千萬不要替孩子阻擋一切苦難和風險,

而是應該讓孩子活在一定的壓力源中,

犯小錯,才能避免大錯。

不懼傷害,才能變得強韌。

就如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的結尾寫道: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沒有這一成長過程,就沒有真正的成長。」

9.關於讀書: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很多人問我:

「我現在應該讀什麼書?」

我答:經典書籍。

「那什麼是經典書籍?」

我答:存活了很久的書籍。

讀書,為什麼一定要專註於讀經典呢?

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林迪效應,

說的是:

「對於會自行消亡的東西,

每多存在一天,

它所剩時日的期望值就會減小一些;

而對於不會自行消亡的東西,

每多存在一天,

它所剩時日的期望值會增大。」

根據林迪效應,塔勒布提出了「反脆弱林迪效應」:

「對於會自然消亡的事物,

生命每增加一天,

其預期壽命就會縮短一天。

而對於不會自然消亡的事物,

生命每增加一天,

則意味著更長的預期壽命。」

塔勒布這樣說:

「真正的好書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已經流傳了十年的書會再流傳十年,

已經流傳了千年的書會再流傳千年。

只火一兩年就消失的書,

不管是多麼的驚世駭俗,

都沒有必要花時間去閱讀它。」

我之所以談這個話題,

不僅僅是想告訴大家讀書之道,

更想提醒大家注意兩個事情:

第一個:不要患上信息焦慮症。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

完全沒必要天天刷手機,

完全沒必要擔心錯過什麼重要信息,

今天產生的信息,放到一年後去看,

你會發現99.99%都是垃圾。

第二個:一定要學好「老技術」。

我們在忙著追求新技術的同時,

一定要掌握好那些經典老技術。

塔勒布說得好:

「一項技術存活的時間越久,

其預期剩餘壽命就越長。

這在互聯網、機械、工程等等領域,

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我們既要懂得「辭舊迎新」,

更要懂得「辭新迎舊」。

10.管理:為什麼強大的諾基亞會消失

原因:不願意擁抱波動和風險

解決之道:主動性試錯

諾基亞曾是全世界最牛的手機公司。

2005年,諾基亞達到巔峰時,

其全球手機市場佔有率高達72.8%,

比現在蘋果、三星、華為加起來還多。

但巔峰之後,諾基亞迅速衰落,現在幾乎已消失於大眾視野中。

諾基亞為何這麼快就隕落了呢?

因為2007年黑天鵝出現了——喬布斯發明了智能手機。

iPhone這隻黑天鵝,

當時並沒引起諾基亞的重視,

諾基亞工程師測試iPhone後說:

「手機並不需要這麼多附加功能,

屏幕又那麼脆弱,一定沒有未來。」

iPhone雖沒引起諾基亞的重視,

但卻得到了Android的強烈喜歡。

Android立馬借鑒蘋果的新發明,

然後開始向諾基亞開火,

跟不上時代的諾基亞迅速一落千丈。

後來,諾基亞CEO約馬奧利沮喪地說:

「喬布斯打開了一個魔盒,

然後Android將我們送上了絞刑架。」

關於創業和管理,

我覺得海爾總裁張瑞敏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所有企業只有他殺死亡和自殺重生兩種結局。」

所謂他殺死亡,就是死於黑天鵝事件。

所謂自殺重生,就是主動試錯,尋求涅槃重生。

智能手機誕生後,

馬化騰一直憂心忡忡。

「每個時代都有劃時代的產品,

我們應順應移動互聯網趨勢,

開發移動社交軟體。

錯過這個風口,就是滅頂之災。」

為了儘快逼出一款好的移動社交軟體,

騰訊內部成立了三個團隊,

「誰做得最好就上誰的。」

最終,張小龍團隊脫穎而出,

創造了我們今天使用的微信。

現在,馬化騰談起微信時仍然後怕:

「若微信是別人家的產品,

那騰訊真的是難以招架了。」

近十年,騰訊為何發展如此迅猛?

因為他一直在「主動地試錯」。

覺得一樣東西可能有發展前景,

就立馬成立幾個團隊去研發它:

「要允許適度浪費,失敗了也不要緊。」

「不主動試錯,你就會錯過大寶藏。」

就是在一次次主動試錯中,

騰訊創造了最牛的社交軟體「微信」。

創造了最牛的手游「王者榮耀」。

對於企業管理和未來發展,

我們要記住塔勒布的一句話:

「反脆弱性與波動性、隨機性、不確定性結伴而生。

如果你不願擁抱波動和風險,

就會與反脆弱性失之交臂。」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靜謐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陽西下,這時,一頭豹子在沉思,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此時,一隻羚羊也在沉思,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脫跑得最快的豹子。那麼,無論你是豹子或是羚羊,當太陽升起,你要做的,就是奔跑!也只有奔跑才會有希望。

生活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那些強大到讓你仰視的人誰不是舔舐著傷口奔跑?

也許你奔跑了一生,也沒有到達彼岸;也許你奔跑了一生,也沒有登上峰頂,但是抵達終點的不一定是勇士,敢失敗的,未必不是英雄。只要你不放棄,帶著傷口繼續奔跑,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世界裡大放光彩。

影視明星胡歌就是這樣一位帶傷的奔跑者,23歲那年他一夜成名,卻在24歲經歷車禍、毀容,25歲整容、回歸。現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傷疤,但也能感受到他散發的光芒。

有人說,長得好看的人,是被上帝親了一口的蘋果。那時候,胡歌就是被上帝眷顧的蘋果,因為上帝的眷顧他獲得了平常人難以獲得的鮮花和掌聲。

但命運似乎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一切,他的脖子和右眼縫合了100多針,並在四天內經歷兩次全身麻醉的手術。那段時間,胡歌以為自己將會失去一半的光明。

在被推進手術室之前,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對右眼的失明。右邊臉上血肉糊糊,他內心充滿無助,他在救護車上向醫生詢問右眼的情況,得到的答案是不確定。他在香港治療時,經紀人蔡藝儂跟他說眼睛縫了不能哭,胡歌只能把頭放很低很低,讓眼淚掉在地上。

一年後,胡歌選擇了復出,雖然自己臉上有了疤痕,但他選擇帶傷前行,他突然明白,自己是個演員,不是個明星。他說,回不去的皮囊,可以用思想填滿。

2013年,胡歌用一整年的時間回歸話劇舞台,通過話劇來磨練自己的演技,他在話劇《如夢之夢》獲得第二屆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最佳男演員獎。後來刷爆熒屏的《偽裝者》和《琅琊榜》再次讓他名聲大噪。

正如他所說:「沒有什麼值得去遮掩的傷痕。所有出現在生命里的波折,所有留在我們身上命運的痕迹,都是我們區別於他人獨一無二的標識。傷疤,放不下是缺陷,放下了就是勳章」。

車禍後,如果胡歌選擇一蹶不振,那麼他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苦難有時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真正的強者一定會在苦難中鳳凰涅槃。

尼采說:「那些殺不死你的終究會讓你更加強大。」真正的強者都是帶著傷口奔跑的,他們無法預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但他們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當意外來臨時,依然能夠微笑著應對。

我們看到那些勇敢和完美的人,誰不是帶著傷口依舊向前奔跑,在某一個時間段,我們會感到命運的無奈,看不見未來也找不到希望,只能感覺到心口的疼痛,可是只有帶著這些隱隱作痛的傷口,我們才能站得更高。

曾經我也遭受過苦難,也曾讓自己傷痕纍纍,但幸運的是我挺了過來。那段時間內心充滿痛苦,如果你沒有體會過靠信用卡全家度日的感覺,那麼也許你無法理解,當你不再只考慮一個人,當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時,你定能體會那種無助的悲涼。

大學畢業後,我順利進入當地一家報社,工作安逸的讓我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後來父親突然患病,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段時間甚至要靠信用卡度日,我看不到未來,整個人變得非常麻木。

後來,我不想再繼續這種生活,我想到了改變,哪怕傷痕纍纍也要帶傷前進,否則生活將會陷入萬丈深淵。當時我姐家有一家批發部要轉讓,我想也沒想就轉下來了,欠債20多萬,當親戚們知道我回家的消息後,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嘲笑。

生活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意志而發生改變,儘管有很多事你不想去做,但卻又不得不做,為了賣貨不善言辭的我開始和一些小商店打交道,雖然這個過程充滿艱辛,但好在超市很快步入正軌,我開始重拾寫作,一段時間以來我再次讓自己蛻變,不僅在短短的時間內上遍全國80多家雜誌,而且也上遍了各大公號,也順利地出版了自己的書。

作家李筱懿說,最好的人生不是一馬平川沒有障礙,而是跨過或者繞過路障繼續前行,最好的際遇不是不受傷,而是帶著傷口依然願意全力奔跑;最好的天氣不是永遠都是艷陽天,而是儘管現在瓢潑大雨,太陽明天依舊會跳出地平線。

11.真正的強者,永遠喜歡變化

寫了這麼多,

我最後來總結一下,

請大家一定要記住兩句話: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非常不可能發生和無法預測的事件,存在於世界上每一種事物之中。

也就是說,你遲早會撞見那隻可怕的黑天鵝。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黑天鵝呢?

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

●減少脆弱因子

●提高冗餘備份

●採取杠鈴策略

●善用林迪效應

●保持壓力源

●主動性試錯

塔勒布在《反脆弱》的結尾說:

「脆弱的事物喜歡一成不變的安寧環境,

而活的東西才喜歡波動性。

驗證是否活著的最好方式,

就是查驗你是否喜歡變化。」

真正的強者,總是喜歡變化。

所以說: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折騰自己。

那些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後話

工作上折騰,是對夢想的尊重

世界上,成功的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傻子,一種人是瘋子。傻子在工作中的最高境界是安分守職,他們害怕挑戰,對壓力恐懼;「瘋子」則在工作中力求折騰,燃燒自己的熱情去挑戰,體驗工作所蘊含的溫度與厚度,在折騰中進步,在進步中實現夢想。

不出去折騰,有負生命給你的上場機會

斑駁如畫的風景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慷慨,出去走走是生命對人生的期待。你的世界,有多少風景停留在光影和別人的描述中?再不折騰就老了,有些風景或許真的不能親眼去感受了。

生活里不折騰,拿什麼回憶

年輕的生活點滴構成一本青春紀念冊,是折騰不動時候的回憶。趁年輕,趁當下,工作之餘不要再一個人安靜在自己的世界,多陪陪家人,多看看朋友,偶爾喝點小酒、夜裡狂歡都沒關係,珍惜能在一起的時間,多去製造回憶。

遠方若是吸引你,那就去折騰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相同的時間裡,比別人體驗更多你就擁有更多。趁著年輕,趁著時間與身體還允許你行走:請珍惜你上場的機會,未知的鮮活若是吸引你,那就去折騰。

一個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很多的問題,所以其實整個人的生命就是不停的遇到問題不停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度過的。

當你決定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不是最關心你的人在關注你,而是嘲笑你的人會第一時間關注你,你開始的時候是個笑話,所以他們嘲笑一個笑話時理所當然的,如果不幸你結束的時候還是笑話,那他們的嘲笑就是諸葛亮,他們會對你說:「我早就諒定你 不能成的,你還不聽勸!真實是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啊。」

如果你成功了他們還是會做時候諸葛亮:「我當初就看出你與眾不同,我就覺得你一定能成,所以有時候經常說一些反話去鼓勵你激勵你。」就像我昨天寫的文章里的小耳朵一樣。

所以不要懷疑比人為什麼這樣,這個世界是有80/20法則的,80%的人都是這樣的,所以你見怪不怪就好了。世界本來就不是個完美的世界,而我們必須適應這種不完美。

從當你走上這個社會開始,就要防備隨時砸過來的各種板磚,又或者你可以幻想你已經練成可以空手奪白刃的神功,那些砸過來的板磚你都可以遊刃有餘的方式接住,還可以摘葉飛花,傷人於無形。

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無論生活、職場、朋友圈、創業路上等等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板磚,那些板磚從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地方砸來,無論你是據理力爭還是跪地求饒,該來的板磚一樣回來,因為人生有件很奇怪的事情,你最害怕的事情它往往就會發生。

而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那些砸過來的磚,一塊一塊壘起來,然後,站上去,站到更高的地方,成為別人仰望的風景。

文章部分內容轉載於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區22號 的精彩文章:

TAG:D區2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