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市場:回顧與展望

2017年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市場:回顧與展望

作者:楊哲豪責編:CSDN景琦

楊哲豪,柏鏈科技高級架構師、區塊鏈高級架構師,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高級研究院,世紀互聯的產品經理。目前在北京世紀互聯區塊鏈研發中心工作,從事區塊鏈方面的市場分析和解決方案研究。

楊哲豪

編者按:

2017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市場的火爆,點燃整個區塊鏈關注、參與人群的激情。2018年伊始,區塊鏈這一關鍵詞成為各國政府、技術人群乃至普通民眾熱議的焦點。CSDN特約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技術專家,為大家回顧和展望下整個2017年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要事件。

區塊鏈的相關行業在2017年各有酸甜苦辣,從Google搜尋趨勢可以觀察到,大眾對區塊鏈信息的渴求程度,已經大於單純的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信息。

大家開始對區塊鏈相關技術產生興趣的原因,是因為加密貨幣的交易熱潮。但這種熱潮有益有弊,它吸引更多投資為導向的散戶投入市場,卻也同時散布出某種非理性的投機氛圍。這導致各國政府在2017年,為此熱潮紛紛祭出了管制手段。

政府介入

首先是公有鏈比特幣的部分,中國的比特幣交易所上半年突如其來地宣布暫停提幣,主要是根據監管部門「比特幣交易平台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反洗錢、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等金融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此禁令之前,曾有人統計中國市場交易額佔了全球的一半以上,或許有一部份原因,來自當時中國交易所處理交易並不收取手續費,促使龐大的機器人高頻交易,才會有這麼驚人的交易份額。記得當時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價格分布的情況,是中國的幣價比國外便宜。

而由於中國市場在購買比特幣之後,無法直接提領,因此有更多的用戶,選擇將資金撤出的唯一辦法,就是將比特幣換成人民幣以進行提現。到了年中,此禁令陸續解禁,在市場可以提幣的狀況下,這時候比特幣市場價格,才陸續與國際達成持平水準。

不只是加密貨幣市場火熱,與此同時,中國的數字貨幣首次公開募資(Initial CoinOffering, ICO)風潮,在這個時間點又進入了另外一波高峰。之前提到過,民眾買得到比特幣但提不出來,許多投資熱錢轉向由各加密貨幣平台進行ICO活動而發行的通證(Token),直接助長了中國地區在2017年的ICO活動盛況。

顯然,此時市場上充斥著非理性投資,甚至是投機行為,有關機關不得不設法從保護人民的立場、穩定剛萌芽的加密貨幣市場、與匡正投資心態的角度上,下令停止國內的一切ICO售幣行為、以及在2017下半年宣布停止提供加密貨幣交易,至此中國的比特幣交易市場正式與全球脫軌。近期央視還曾報導提及,目前中國國內的加密貨幣交易,用戶大多以場外交易方式(Over-the-Counter,OTC)方式進行買賣,甚至是以不同加密貨幣進行幣與幣的等值交易,而就交易所的立場,也徹底禁止使用法幣進行交易加密貨幣,而改採用Tether公司推出的基於穩定價值貨幣美元(USD)所發行的虛擬貨幣USDT來進行交易,USDT主張嚴格遵守與美金的等值平衡,1USDT錨定1USD。交易所通過對應美金價值的USDT進行加密貨幣交易,除了作為一種山不轉水轉的迂迴手段之外,更是想通過法幣相對穩定的盤勢,去減少加密貨幣漲跌震蕩所帶來的風險。

市場狀況

另一方面,在2017年眾多公有鏈加密貨幣的市場之中,比特幣佔全市場份額比例,從原有的八成滑落至最低四成。這種暴跌跟以太坊崛起有關,更多是來自 2017 年以太坊上的ICO活動蓬勃發展有關。其變化的時間點與前段敘述的交易所營業狀況不謀而合,ICO活動的活躍高峰,導致了比特幣份額降至低谷。

上半年的ICO活動遍地開花的繁榮場景,到了下半年緊接而來的是官方對ICO活動的叫停,8月30日晚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各類以 ICO 名義吸收投資相關風險的提示》,指出部分機構以 ICO 名義融資涉嫌詐騙。當官方直接介入市場活動之後,導致了中國國內的ICO活動熱度瞬間下降。

但此同時,在國際市場既有的加密貨幣公有鏈上,用戶在處理交易的礦工手續費上的開支則是節節上升。這種現象,也間接地讓過去比特幣曾經被認為將大量用於小額支付的期待破滅,快速上升的手續費,甚至漸漸已經超越了小額支出的本金金額。這種由市場決定的現象,不但已經漸漸偏離當初中本聰所期待的比特幣未來,這種手續費漲勢更因為比特幣市場交易的繁榮,而只上不下。

比特幣與ICO活動產生出的新加密貨幣交易市場,在漸漸趨勢過熱之際,一種特別的ICO活動──被稱為數字貨幣首次分叉募資(Initial ForkOffering, IFO)出現。自八月的比特現金(Bitcoin Cash)進行IFO以後,當時是為了處理擴容爭議進行的分叉,各種發糖果的分叉行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間接影響到持幣者參與ICO的意願,他們可以選擇繼續持有手上的加密貨幣──主要是比特幣與以太幣,等待下一個新興IFO發糖果的機會;或是選擇儘快出清手中持幣,以儘早換得剛通過ICO活動面市,價格仍低廉的新通證。

我們列出今年較為突出的幾項ICO項目:例如ICO開賣後購買熱烈、籌集了超過 2.57 億美元資金、注目於存儲領域應用的Filecoin;標榜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眾籌在頭4天就募集到2億多美元的Tezos;計劃提供數字資產相互兌換機制,而在3小時內就募集39萬個以太幣,摺合當時市值超過1.5億美元的Bancor;當然除了這些眾籌活動熱烈的熱門幣種之外,還有許多在應用面獨樹一格的項目:例如主打社交媒體上知識經濟生態圈的Steemit、去中心化的即時信息服務Status,、以及音樂版權區塊鏈Musicoin。

技術進展

今年的區塊鏈相關技術進展上,公有鏈比特幣落實了隔離驗證SegWit,因此可以開啟閃電網路,使得側鏈技術有望實現。與此同時,有別於閃電網路,以太坊的雷電網路也跟著推出。在雷電網路展開ICO活動時,連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都在推特發文表示,要捐出雷電網路ICO所得去支助以太坊路線圖上的技術開發。

明年的技術展望,則有在隱私方面的零知識證明、環簽名等,這些技術或是理論並非凌空創新,它們之所以會在區塊鏈界被重新重視,可以想見在加密貨幣的熱潮之下,對於資產安全、匿名與信息保護的需求更顯得迫切與重要;以及有別於比特幣與以太坊區塊鏈結構的IOTA及EOS。比特幣是UTXO,以太坊是Account base,而IOTA的Tango是以一個有向無環圖 (DAG)存放交易資訊,其特性更是符合 M2M小額支付系統的需求;EOS項目的目標是實現一個類似操作系統的支撐分散式應用程序的區塊鏈架構,該架構可以提供賬戶、身份認證、資料庫、非同步通信,以及可在數以萬計的 CPU/GPU群集上進行程序調度和並行運算,EOS最終可以支持每秒執行數百萬個交易,同時普通用戶執行智能合約無需支付使用費用;應用體現上今天是以太坊養貓,而明年或許會是以太坊養狗;在跨鏈協議方面則是Cosmos及Polkadot;在共識機制方面以太坊特色的POS,而已經實行很久的比特股bitshare特色的DPOS,達世幣Dash特色的主節點masternode機制,仍不容小覷。

前文提到市場在交易火熱的同時,對安全性也提高了期待,但近來在加密貨幣的安全性方面,發生了不少事件:2016年有以太坊DAO智能合約漏洞的事件,還引發了以太坊預期外的硬分岔,不小心誕生了以太坊經典(Ethereum Classic,ETC);而2017年,以太坊的Parity發生了多重簽名錢包合約沒有寫好的問題,號稱最輕薄短小的以太坊客戶應用Parity,其使用者數量日漸增多,卻發生了金額不小的以太幣無法使用的悲劇;甚至,原本期待運用去中心化交易所形式,解決中心化交易所被駭風險的以德交易所(EtherDelta),出現其網站服務商電信公司被入侵挾持了DNS,導致用戶不小心上了駭客架設的釣魚網站,不知情的用戶,在釣魚網站輸入了私鑰後就導致錢包被盜了。對顧客來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可能造成比中心化交易所更大的經濟損失。儘管這次駭客事件,與去中心化的交易所發展方向並無直接關聯,但比照現實生活中用戶的貨幣被盜損害,無疑對交易所單純僅在交易過程中的去中心化思維,是一種諷刺。

市場對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仍然抱持著信心,在一份民意調查中顯示,受訪者表示期待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推出,發生資金安全危機的EtherDelta,以及有進行ICO的0x Project,仍然值得持續關注。

以太坊智能合約生態系逐漸完善,包括交易隱私、資產管理工具、數字身份、分散式計算、預測市場、與分散式存儲等應用,都在今年蓬勃發展。相關案例包括具備零知識證明的Zcash、全球第一套具備自主主權治理(Sovereign)機制的達世幣Dash、匿名使用的貨幣Monero;硬體錢包如TREZOR、ledger;資產管理如ICONOMI, Melonport;數字身份如IDHub、uPort、Civic、Air;分散式計算如golem、iExec;預測市場如Augur、Gnosis、Delphy;分散式存儲如Filecoin、Sia、Storj等等。

除了公有鏈在應用與區塊鏈協定平台上的創新之外,區塊鏈技術在商業應用上的發展,於2017年更是亮眼的一年。在聯盟鏈的部分,Ripple宣布增加10個新客戶加入旗下全球支助網路;以太坊企業聯盟(Enterprise EthereumAlliance,EEA)增加許多新成員;R3的Corda釋出1.0版本;IBM HYPERLEDGER版本從0.6迭代至1.0;而日本軟銀集團和美國行動通訊運營商Sprint,共同成立了電信運營商區塊鏈聯盟(Carrier BlockchainStudy Group,CBSG)。商用應用在技術的選擇、應用範圍與應用形式上,比起公有鏈會有著更多的考量與限制,今年有更多各類商用領域成立了區塊鏈聯盟,證明了各類企業對區塊鏈技術解決自身問題的急迫需求。而可能是未來最重要的商用區塊鏈技術IBM HYPERLEDGER,在2017年的迭代頻繁,更預言了2018年商用區塊鏈技術市場,也將會迎來如現今公有鏈加密貨幣市場的榮景。

疏導代替打壓讓日本成比特幣大國,今年4月1日日本政府簽署《支付服務修正法案》,正式宣布比特幣支付合法化,在另一方面,從年初時美國SEC拒絕了兩個比特幣ETF到年末美國比特幣期貨CBOE, CME相繼進入市場。傳統市場上,迅雷推出的玩客幣,讓其股價有優異的表現,此外美國一家飲料公司Long Island Iced TeaCorp更名為Long Blockchain Corp因而股價暴漲5倍,還有表面電漿共振儀器(SPR)開發商Bioptix宣布把公司名稱改為Riot Blockchain股價之後一路暴漲400%之多。雖有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比特幣的價值可能為零,比特幣及其帶來的區塊鏈精神相信會持續醞釀及發酵

結語

整體來說,2017年是豐收的一年,市場面的散戶交易熱情高漲,多種主流加密貨幣幾乎都有30倍以上的利潤。引誘華爾街等投資巨鱷們,也等著擠入這個尚稱年輕的投資市場,比特幣在年尾締造的暴漲暴跌行情,是人類貨幣歷史上最為魔幻的一刻;而在技術上,應用與平台創新各擅勝場;官方態度一方面歡迎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降低成本與加速傳統流程好處,一方面也開始從各種法規與制度上,緊縮區塊鏈技術這頭猛牛的瘋狂暴沖。而不管是區塊鏈技術、比特幣、以太幣與各式ICO加密貨幣,在2017年都已經發展地頗有態勢,無論您是站在何種角度或何種領域,都值得好好關注這場新時代的信息技術革命。

了解更多區塊鏈技術及應用內容,敬請關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區塊鏈大本營 的精彩文章:

TAG:區塊鏈大本營 |